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救人不避嫌”應成社會普遍共識

2022-10-06由 北青熱點 發表于 農業

什麼已成為社會的共識

秋實

9月25日上午,上海某市場內發生的一幕在網上刷屏:一名女童手扒扶梯雙腳懸空,情況十分危急,好在兩名男子挺身而出,將女童解救下來。參與救人的男子丁先生是該市場裡的一名商戶,他沒想到救人卻遭網暴,“有人說我救人的速度慢了,還有人說我拉小女孩起來時,手放的位置不對……”丁先生表示,經過這次事情後,他感覺個別網友的網路暴力很可怕。

對於危難時刻果斷出手施救他人的行為,社會從來都不吝掌聲,但偶爾也會出現吹毛求疵的聲音,比如認為救治速度不快、急救手法錯誤等,有人甚至懷疑救人者“動機不良”,等等。對於醫務人員參與急救,常常會有同行對急救細節進行分析,從而找出瑕疵,認為有些急救操作不符合醫學教科書要求等。這次丁先生參與緊急施救後,除了有人認為丁先生動作緩慢之外,還有人認為,丁先生的手託到小女孩的屁股上,有“揩油”之嫌。

但是隻要站在施救者的角度想一想,就應該認識到,情急之下,哪有時間想那麼多?施救爭分奪秒,容不得半點猶豫,思慮太多,必然會畏首畏尾,最終導致遺憾收場。從常識上看,對於懸空者,託舉臀部是最穩妥可靠的做法,因為人體的重心就在臀部。假如施救者是一位女性,想必也會如此施救,因此某些人對丁先生的指責毫無道理。退一步講,即使丁先生觸碰到女孩更敏感的身體部位,只要對施救有利,丁先生就不應受到苛責。

不少人在外突遇緊急情況,需要自己上前施救時,由於擔心自己的施救不夠專業,因此不敢出手。人言可畏,對施救者吹毛求疵,將進一步加劇這類顧慮。這不僅起不到鼓勵人們施救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讓人望而卻步。更要看到,有些施救需要迅速暴露被救者的身體,或展開身體接觸,比如為中暑者、燒傷者迅速撕開內衣,為呼吸心跳驟停的病人迅速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等,假如施救者顧慮太多,就很容易錯失良機,因“避嫌”而導致施救失敗,甚至根本就不敢出手施救。

正如民間有言,“孩子不避父母,病人不避大夫”。當醫生完全出於治病目的,需要患者暴露身體敏感部位時,患者通常能夠給予理解和配合。其實,救人也應該不避嫌,施救者要儘量選擇最科學合理的施救方法,但也不應過於糾結。把顧慮拋之腦後,果斷向他人施以援手,才是優先選擇。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對異性施救,在緊急情況下,施救者對於男女身體接觸等也不應有過多顧慮,不能因為對方是異性就不敢採取緊急施救措施。

“救人不避嫌”應成社會普遍共識。除了施救者要敢於擔當和果斷做出決定之外,更需要旁觀者寬容看待、口下留德。當施救過程中出現身體接觸等現象時,切莫先入為主,在缺乏有力證據的情況下,把別人往齷齪處想。

同時也要看到,實際操作中,“教科書式”的完美施救少之又少,民眾對不太規範的操作應給予更多理解。如此才能體現社會的包容與進步,也有利於更多人見賢思齊,在緊急時刻該出手施救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