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高山之上道如衢,飛架山村“致富橋”

2022-10-01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農業

黑小米是哪裡生產的

西井在哪裡?沿著臨朐嵩山生態旅遊區一路行至西南方向,但見該村侷促坐落在大山褶皺裡,孤懸深山,四向蒼茫。

這是幾年前的西井之行給記者留下的印象。儘管不能說是窮山惡水,但也絕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一條小河從山縫裡硬生生擠出一條通道,從村中蜿蜓而過,沖積出了一塊塊彈丸大小的盆地,高低錯落地“糾纏”在一起,成為村裡的主要農耕區。

山裡人最能吃苦。但由於沒有路,使得村裡一直襬脫不了貧困的窘境:“刀耕火種”,運出去的還沒有爛在地裡的多;做旅遊,山路崎區、無人問津……人們曾這樣形容西井:“土牆房,半年糧,有女莫嫁西井郎。”

飽受無路之苦的絕不僅僅只有一個西井。深藏大山腹地的淹子嶺村、“一山放出一山攔”的常家溜村和朱家坡村……沿線村民對修建公路的渴求望眼欲穿。

修路!要修路!

高山之上道如衢,飛架山村“致富橋”

嵩山1號大道

2019年3月,當地幹部群眾決定圍繞“交通+產業”,以“一軸兩廊三大板塊八大專案”的規劃框架全面實施嵩山“1號大道”建設。

5月,全長66公里,以仲臨路為軸,由環山路段“天虹路”和順河路段“玉帶路”兩部分組成,總投資1。5億元,涵蓋沿線31個原建制村的“1號大道”以飛一般的速度全面超額完成,創造了“高山之上村村通”的奇蹟。

既然“僻”是致窮的原因,那麼“通”就是治窮的手段。

見效最快,獲得感最直觀……伴隨著一條條寬敞平整的生產路伸向田間地頭,“1號大道”建設憑藉其強大的近因效應,迅速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不僅極大方便沿路群眾通行,也為村民們買賣農產品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如今,西井村的主打產業“兩桃一瓜”等農產品有了更好的銷路。“自從1號大道修起來之後,下雨不用踹泥灣,晴天不用一腳土,大車都能進來了,直接在地頭上做交易!”談起村裡的變化,樸實的西井村村民聶榮利笑的格外開心。

高山之上道如衢,飛架山村“致富橋”

嵩山1號大道周邊風景美如畫

通往山外的道路如此,村子裡面的道路更講究。

今年以來,臨朐按照全域“一個大花園”的建設目標,深入推進“綠滿城鄉、秀美臨朐”專項行動和農村“戶戶通”工程建設,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嵩山以此為契機,著力打造“面子顏值高,裡子家當足”的鎮域大美格局——

天虹路兩邊的大道,全是高等級的瀝青路;通往各個景點的山路,是“高大上”的木質棧道;背街小巷,清一色由水泥鋪就……沿村道拾級而上,可以登上觀景平臺,站在平臺上眺望,遠山近嶺盡收眼底,嵩山水庫濤聲約若,清風可飲,頓時讓人忘記今夕何夕。

濰坊海拔第一村淹子嶺村便位於天虹路沿線上。1號大道貫通後依託當地獨特的高山自然景觀,招商引資建設了山東省第一家高山房車露營基地。道路的建成給淹子嶺村帶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也帶來了滾滾財源。

“我們村的特產黑小米過去種上沒有要的,3塊錢也賣不出去,現在的黑小米每斤賣到10元。”村支書國成勤說,佛手瓜過去拉不出去,幾分錢一斤,如今佛手瓜每斤賣到一塊五六,一畝地換萬把塊錢不成問題。

其實,受益於這條路的,豈止一個淹子嶺村。

天虹線兩側青山、綠水、百花隨處可見,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自駕遊帶來的“後備箱經濟”讓沿線村民們的黑小米、土雞蛋等土特產供不應求,而沿線村民宿產業突飛猛進,更是借了1號大道建成通車的東風。

據統計,僅十一小長假期間,嵩山“1號大道”建設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超過460萬元;極大改善了人流、物流、資訊流渠道,沿線近二分之一的農民擴大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調整了農業生產結構……公路建設釋放出巨大效應,一舉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天雖寬,不潤無根之苗。”以更高定位謀劃發展,嵩山創新性把路網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融入到“旅遊+生態”“旅遊+文化”等業態中綜合考慮,助推旅遊村落、風景庭院、風景園區建設,為群眾脫貧致富發揮巨大作用。

目前,1號大道周邊的“美麗經濟”已經起步:黃谷村的老石屋,淹子嶺村的大房車,暖水河村的龍潭湖公園……各具特色、富有歷史底蘊的專案,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讓人流連忘返。來到這些景區,不僅可以夜宿美麗山村,看星星看月亮,還可以綠道騎行、河塘垂鈞、果園採摘、農事體驗,不亦快哉!

如今,藏在深山褶皺的小鄉村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蛻變,一幅“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風光”的“富春山居圖”也正在嵩山大地徐徐開啟!(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佃貴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