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蚊子沒少,但天太熱它們“罷工”了

2022-10-01由 今日滄州 發表于 農業

蚊子多少度停止活動

蚊子沒少,但天太熱它們“罷工”了

“我覺得今年蚊子比往年少,準備好的滅蚊產品也沒怎麼用。你們有這種感覺嗎?”前天,市民王文靜在和同學聚會中,談起了這個話題。

這個話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多數人都贊同王文靜的觀點,表示今年被咬的次數確實少多了,但也有人指著蚊子咬在身上的“紅包”抗議:你們沒覺得被蚊子咬,是因為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

監測蚊子

採訪中,很多市民都表達了和王文靜同樣的感覺:今年夏天蚊子確實少了。

不光咱們滄州人有這種感覺,全國多地民眾都有這種感覺。“今年夏天蚊子少了”的話題還一度衝上熱搜。

記者上網查詢得知,今年夏天,國內很多地方的蚊子數量正在急劇減少,活動也遠不如原來猖獗了。有人猜測,今年夏天熱,多地溫度都直竄40℃,莫非這蚊子也熱得中暑飛不動了?

為此,記者採訪了市疾控中心的有關人員。

據介紹,蚊子常常被認為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在我國,登革熱、乙腦、瘧疾、黃熱病、絲蟲病的暴發和傳播,蚊子是主要的傳播媒介。掌握蚊蟲的密度分佈及季節消長情況,研究其與疾病的關係,成為疾控工作者的工作內容之一。因此,每年他們都要對蚊蟲情況進行專門監測。

滄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科長鄭炎告訴記者,我市蚊蟲監測從每年的5月份開始,10月份結束,連續監測6個月。監測點設在黃驊、吳橋、青縣三地。每個縣市設有5個監測點,每月上旬、下旬各監測1次。

滄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透過對幾個監測點的資料分析,得出結論:較去年同期,滄州各監測點成蚊數量有增有減。

捉蚊子

滕躍華是黃驊市疾控中心的“捉蚊人”,一到監測的日子,他會帶著5個誘蚊燈從單位出發。

他負責的這5個監測地點分別為黃驊市的城建小區、城關醫院、人民公園、關帝廟村的曹大龍家、東城奶牛場。

滕躍華告訴記者,這是按照轄區東西南北中方向選擇的監測地點,地點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了。

每到一處監測點,滕躍華都要將誘蚊燈放到離地1。5米左右的固定位置,並接通電源。

誘蚊燈離地太近太遠都會影響成蚊採集效果。每次,滕躍華會盡量選擇一個合適地點,或是公園裡的一棵矮樹,或是牲畜棚的圍欄。

一圈轉下來,大概需要兩個小時。第二天一早,滕躍華會沿著同樣的路線再走一遍,將誘蚊燈帶回單位,取下集蟲袋,開始下一步工作。

在誘蚊燈下有一個集蟲袋,工作人員需要對捕獲的蚊蟲進行麻醉處理,做蟲種鑑定工作。

麻醉處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乙醚麻醉法,一種是二氧化碳麻醉法。

最初,疾控的工作人員採取的是乙醚麻醉法收集蚊蟲,即用脫脂棉蘸取適量的乙醚放置到集蟲袋底部,兩三分鐘後即可進行蚊蟲收集、分類。這種方法有一個弊端,容易造成麻醉過度,殺死蚊蟲。

現在,採集人員更多的是使用二氧化碳麻醉法。他們將集蟲袋放置到一個特定的密閉盒子中,向其中釋放二氧化碳氣體。一兩分鐘後,蚊蟲就會被麻暈。

這個時候,工作人員便會快速地進行收集、分類、鑑定,並記錄雌蚊的數量。

數蚊子

監測工作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數蚊子。

數蚊子這活雖看似容易,但要精確,需要工作人員格外認真。

誘蚊燈捕獲的不僅有蚊子,還有一些小飛蟲、蛾子等。

工作人員要先將其它飛蟲挑出,然後再分辨蚊子的雌雄和種類。

有的蚊子特徵很明顯,肉眼就可辨別,有的蚊子則需要藉助顯微鏡觀察棕毛、翅膀、口器等身體特徵,仔細分辨蚊子種類。

當遇到特殊蚊種時,工作人員還要上報省級疾控部門。

為什麼工作人員只是麻醉蚊子而不殺死蚊子呢?難道還要放歸自然?

當然不是,工作人員透露了一個小秘密:這些蚊蟲活體還會用於別的生物試驗,貢獻其更多的價值。

今年蚊子到底是多是少

對各縣市的監測情況顯示,滄州的蚊種主要有淡色庫蚊、白紋伊蚊、三帶喙庫蚊。

淡色庫蚊為我市的最常見蚊種,俗稱“家蚊”,一般在室內或住室附近活動,幼蟲孳生於積水中,特別偏好汙水。城市中下水道口是重要的滋生地,在農村水溝、小池塘是主要滋生地。淡色庫蚊偏好吸人血,在黃昏和黎明有兩個活動高峰,是典型的入室吸血騷擾蚊蟲,吸血後會在室內棲息。淡色庫蚊是我國北方地區班氏絲蟲病的傳播媒介。

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成蟲棲息於樹林、草叢和缸、罐、瓦壇的內壁等處;幼蟲孳生於積有雨水的缸、罐、盆、缽、竹筒、樹洞等處。白紋伊蚊同樣偏好吸人血,屬白晝吸血蚊種,活動範圍在滋生地附近。是我國大陸地區登革熱的重要傳播媒介。

三帶喙庫蚊成蚊白天多棲息於牲畜棚圈,以豬棚為主。幼蟲廣泛孳生在有漂浮植物的水中,如池塘、水坑、灌溉溝等處。三帶喙庫蚊偏好吸家畜血液,同時兼吸人血,是我國流行性乙型腦炎的主要媒介。

在我市疾控部門成蚊密度監測捕獲的雌蚊中,絕大多數都是淡色庫蚊。

此外,近兩年,白紋伊蚊也日漸活躍,即使是夜間監測捕獲的雌蚊中,也有少量的白紋伊蚊。

今年7月份,黃驊5個監測點捕獲雌蚊數量較去年同期少104只;吳橋5個監測點捕獲雌蚊數量較去年同期多55只;青縣5個監測點捕獲雌蚊數量比去年少1只。

據工作人員介紹,誘蚊燈誘集蚊子的多少和當天的天氣溫度、溼度都有很大關係,只看一兩年的監測記錄,並不能得出蚊子變少的結論。

根據近幾年的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滄州主要蚊子種類的密度、季節消長趨勢和往年相比變化不大。蚊子同樣是從5月份開始進入活動期,隨著溫度適宜和降雨量的增加,蚊蟲活動頻繁,孳生繁殖加快,蚊蟲密度逐步增大。

天太熱蚊子也“罷工”

蚊子沒減少,為什麼人們會感覺少呢?

“大家感覺蚊子變少了,應該與今年夏季的高溫天氣有關。” 鄭炎介紹。

蚊子跟人一樣怕熱也怕冷,一般最適宜蚊蟲的溫度是20℃—30℃,低於10℃或者高於35℃,蚊蟲的活躍度就會降低,基本不怎麼活動。

溼度對蚊子的存活影響也很大,一般合適的溼度(相對溼度)是60%—80%,溼度低於40%蚊子活力就很差了。

此外,高溫、乾旱對蚊子的繁殖也不利。

蚊子的生活週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蚊子喜歡把卵產在水中,如小河、水塘、池沼等處,前三個時期都是在積水裡面,室外氣溫高導致地面積水溫度高,水分蒸發快,蚊蟲無法完成一個生長週期(從卵到成蚊大約1周—2周)。

7月以來,滄州的室外溫度基本都在30℃以上,地面溫度更高。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蚊蟲的活力確實會大大降低。蚊蟲活力一降低,它尋找宿主吸血的能力也降低了。因此,市民會有“今年蚊子變少了”的感覺,真相其實是蚊子也熱得“罷工”了。

“秋蚊”咬人更狠

據介紹,雄蚊只吸草汁、花蜜,不吸血。雌蚊必須吸血才能讓卵發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子才能傳播疾病。雌蚊吸一次血產一次卵,一生可產卵六至八次,每次200粒—300粒,所以消滅一隻雌蚊子等於消滅了幾百只、上千只蚊子。

夏末氣溫降低,如果降雨量逐漸增加,空氣潮溼,蚊子就又會活躍起來。

根據市疾控部門的成蚊密度監測記錄表顯示:2021年8月,黃驊、吳橋、青縣三地的雌蚊數量均高於7月份。

因此,八九月份也會是蚊子活動的一個高峰期。而立秋後的蚊子為了越冬儲存能量,反而咬人更狠。

那麼,市民要如何做到防蚊呢?

家庭防蚊最好選擇合適的紗窗和蚊帳,可以有效避免蚊蟲的叮咬,還要檢查紗窗是否完整,注意修補漏洞。

此外,室內也可以用電蚊拍、誘蚊器等防蚊裝置。

如果市民家裡有養花種草的,可就要當心了,一定要注意不要產生積水。像綠蘿、富貴竹這樣的水養植物要注意每週換水,及時清掃垃圾,尤其是花盆下面的托盤,更要及時清理。而廢棄閒置了的花盆最好是倒過來放置,以免蚊蟲在花盆內產卵。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