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瞭望 | 杭錦旗“四化”賦能生態治理

2022-09-22由 新華社 發表于 農業

土壤改良劑屬於肥料嗎

杭錦旗以投資多元化、造林科技化、林地資本化、發展產業化賦能生態治理,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近年來,杭錦旗逐步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建設同步、治理與開發並舉、脫貧與致富共贏的新路子

文 |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委書記 華誠

杭錦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0倍左右,沙漠化和潛在沙漠化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70%以上,生態環境脆弱。

近年來,杭錦旗把生態建設擺在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大局中統籌謀劃、協調推進,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建設同步、治理與開發並舉、脫貧與致富共贏的新路子,形成了生態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投資多元化

杭錦旗透過“政府主導、企業運營、農牧民參與”的模式,破解林業生態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

統籌專項資金。

1997年至2021年,國家累計投入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資金39。41億元,旗財政累計投入生態建設專項資金7。19億元,杭錦旗整合專項資金,實施一系列生態重點工程。共完成人工造林、飛播、封育等生態建設1503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26。05萬畝。在專項資金保障下,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由2000年的7。3%、30%提高到2021年的15。4%、65%,生態環境實現了由“整體惡化、區域性好轉”向“整體向好、區域性優良”轉變。

吸收社會資本。

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實現治理生態向經營生態轉變,生態建設的科技化、機械化、組織化水平提升。同時將發展林沙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旗對蘇木鎮、相關部門實績目標考核範圍,對在生態建設和林沙產業發展過程中成績突出的企業和造林大戶,優先納入國家林業重點工程,享受國家林業重點工程補貼。

同時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推行“掏錢買活樹”“以補代造”“以獎代投”等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引導企業、農牧民透過承包、入股、租賃以及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防沙治沙,逐步構築起了支援生態建設的政策體系,有效促進了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生態領域聚集,實現了防沙治沙主體由國家和集體為主向全社會參與、多元化投資轉變。目前,已引進10多家企業參與生態建設,累計投入30多億元,引導農牧民累計投入5000萬元,完成林草種植20萬畝。

  造林科技化

在長期的生態建設實踐中,杭錦旗透過技術借鑑、總結、改良、創新、推廣等途徑推動生態建設科技化。

謀劃在先。

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造林原則,提出“鎖住四周、滲透腹部、以路劃區、分塊治理、科技支撐、產業拉動”的治沙方略和“路、電、水、訊、網、綠”六位一體的治沙方針,沙治到哪裡,路就修到哪裡,電、水、訊等就通到哪裡。建立了“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生態治理模式,為科技化造林錨定目標。

創新在實。

探索科學造林技術,沙障再生、迎風坡甘草植苗、下溼地引錐插苗、頂凌造林、機械整地、飛播、封育等一大批新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提高了生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首創並改進形成了新型“水槍衝孔插苗”種植技術,此項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效率高、適用範圍廣、投資少、成活率儲存率高等特點。杭錦旗根據地質、地貌和土壤結構,對條件適宜的地區採用該技術,造林成活率顯著提升。

根據立地型別,培育了沙柳、檸條、楊柴、花棒等多種耐寒、耐旱、耐鹽鹼的優良鄉土樹種、草種,創新了“氣流法”植樹、“甘草平移”栽種等100多項沙漠生態技術成果。如選擇種植免耕無澆灌的甘草、沙柳等沙生植物,減少用水量;再如用“微創氣流植樹法”種植沙柳,十幾秒鐘便可以完成種植,在高高的沙丘上,沙柳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

瞭望 | 杭錦旗“四化”賦能生態治理

庫布其光伏治沙專案(2022 年 9 月攝)   杭錦旗委宣傳部供圖

  林地資本化

林地資本化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也是變資源為資本,變資本為資產,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

2009年以來,組織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明晰了產權,落實了經營主體,實現了林權抵押融資,激活了林地資產,形成了林業權、責、利相一致的良性格局,實現了林業資源保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目前,集體林權改革主體任務全部完成,共確權林地1209萬畝。

積極推進產權抵押貸款。

協調金融部門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制定了《杭錦旗農村牧區產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利用風險保證金,為造林企業和造林大戶提供低息貸款。近年來,已累計帶動10萬農牧民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由不足400元增至1。4萬多元。

積極推進“家庭林草場戶”建設。

將家庭林場和家庭草場建設作為加快林業草原生態建設和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手,積極探索造林綠化新模式,鼓勵一部分群眾信得過、從事熱心公益事業的農村牧區致富帶頭人創辦“家庭林場”“家庭草場”。累計評定家庭林場戶22戶、家庭草場戶96戶,戶均每年林草收入達10萬餘元,持續釋放生態紅利,推動形成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雙贏局面。

  發展產業化

圍繞全旗重點產業佈局和重點生態治理區域,發展生態林、經濟林、能源林,培育動物飼料、沙柳切片、生物質能、沙棘飲品、藥材種植、生態旅遊等六大產業,推動三產融合。

林草業治沙。

透過開發本土化耐寒旱、耐鹽鹼種質資源,挖掘沙漠植物經濟價值,適度開發甘草、蓯蓉、有機果蔬等種植加工業。按照“宜草則草、草畜平衡、靜態舍養、動態輪牧”的原則,實施灌木林平茬復壯飼草化利用,發展有機無抗飼料,以“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在生態修復區適度發展牛、羊、地鵏等本土化畜禽養殖。

工業治沙。

利用生物、生態技術,把工業廢渣和腐熟的農作物秸稈復配耦合,發展土壤改良劑、復混肥、有機肥料等製造業。治沙改土,打造農莊有機田,發展土地經濟,減少沙層、變廢為寶,形成低碳、迴圈、無汙染的沙漠生態整體產業鏈。

能源治沙。

利用沙漠良好的光熱資源,創新“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殖”的立體經濟模式,實施生態光熱和光伏發電專案,構建起“治沙+種草+養殖+發電+扶貧”五位一體複合生態太陽能治沙新格局。今年,500千伏匯流站和8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專案將實現併網發電,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專案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光伏治沙專案。這些專案租用農牧民未利用荒沙地進行建設,既解決了專案用地,又實現了農牧民增收。

灌木林平茬撫育治沙。

杭錦旗灌木林面積佔全旗森林面積的95%以上。為此,杭錦旗從2012年開始全面開展平茬撫育工作。將灌木林平茬工作與農牧民公益林補貼掛鉤,以整村為單位,累計完成平茬100多萬畝,形成了平茬工作長效機制。2016年杭錦旗被確定為全國灌木林平茬工作的試點旗縣之一。以此為契機,杭錦旗發展灌木林平茬作物的轉化利用,透過企業化運作,對缺乏經營經驗林農的灌木林地實行承包制,企業統一經營管理。

全旗生態環境的改善有效賦能旅遊業發展,杭錦旗先後獲評“最具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生態旅遊特色目的地城市”,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