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外灘街道山北小區開門做規劃,居民參與制定社群更新方案聽民意匯民智,精心打磨“10分鐘社群生活圈”

2022-09-20由 身邊24小時 發表于 農業

練北小區發展前景怎麼樣

原標題:外灘街道山北小區開門做規劃,居民參與制定社群更新方案聽民意匯民智,精心打磨“10分鐘社群生活圈”

這兩天,黃浦區外灘街道山北小區居民甫一進小區,路面標有“慢行優先”“微光照亮”“觀賞花草”等描述的地貼躍入眼底,引得他們三五駐足。

經過一個多月遴選,居民所票選的“10分鐘社群生活圈”最佳方案1∶1落地呈現,每一處地貼都對應著具體的微更新:比如人車分流、增設落地照明、綠化佈局等。

山北小區公共空間狹小,社群改造頗為受限,動輒就會出現居民關於“吃虧與否”的較勁。同時,小區處於老舊住房綜合修繕重要關頭,居民更渴盼與居住環境直接相關的精細化改造得以落實。

第一安全、第二實用、第三美觀,外灘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邵祺翔對落地方案的要求排了序,也為實際操作中的取捨提供了選擇依據;但如何在螺螄殼裡做道場,考驗的是基層治理者盤活資源的能力,“居民參與是一方面,也希望與社會各方形成合力,實現資源集聚最大化”。

山北小區呈U型分佈,向陽一側的弄堂,一樓居民齊齊整整向外伸展著“龍門衣架”,幾乎覆蓋了半邊走道。該處本計劃增設花壇,但大部分居民仍不同意將“龍門式”改換成“伸縮式”為綠植騰挪空間。

“老上海人用慣了龍門衣架,光照面積大,社群出資安裝他們也不願意更換。”

當實用和美觀互相碰撞,該如何取捨?外灘社群管理辦朱峰說,還在努力動員。

現實中,總有少數居民要讓渡部分利益。設計師潘彥芹帶著意見徵詢板,招呼每一名過路居民現場“民調”:“休息座椅安在您家樓下是否可行?是否接受綠植部分不是真花?”

徵集需求的階段,居民對休息座椅幾乎都叫好,但若安置在低層居民窗下,就可能出現被閒聊居民擾了安寧的情況,怎麼辦?潘彥芹說,“我們會根據他們的意願設計座椅間距,儘可能減噪。”

螺螄殼裡做道場,難在如何聚集資源。

針對小區兒童設施的改造計劃,居民們提出添置鞦韆,願望雖小卻不在改造資金涵蓋的專案範圍內,“我們把這些細小的專案整理出來對外公佈,期待社會資金認領。”邵祺翔說。

如何撬動社會資金?針對有商家願意支援小區部分改造的情況,黃浦區政協委員施泳峰說,企業出於社會責任感參與小區改造值得鼓勵,相關方在做好對專款專用的監督外,也要想辦法調動社會資金的積極性。

此前,黃浦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不同程度關注過山北小區的改造,邵祺翔表示,希望相關方能助力實現資源破壁。

“譬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可以盤活手上資源,同政府部門、相關企業、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形成合力,共同往讓老百姓感受到實惠的方向一起努力。”施泳峰說。

對於獲得感,一名積極參與方案徵集修改的山北小區居民這樣描述:“雖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滿足,但依然能真切感受到小區越改越好,動起來就有希望。”(蘇展)

【來源:文匯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