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古代也有“冰箱”?儲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2022-09-19由 匠人小小周 發表于 農業

雙枝桿菌三聯活菌片買了幾天沒放冰箱再放冰箱還有用嗎

當我們買完菜回家後,為了延長它們的保質期,我們會選擇把蔬菜放入冷藏室,把肉類食物放入冷凍室,這樣它們就有更長的保質期了。有的人還會選擇購買自熱食品或是罐頭食品囤在家中,反正保質期長,不容易壞。那麼,在古代沒有冰箱、沒有罐頭工藝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長期儲存食物的?

雖然古代沒有電冰箱,但是他們發明了一種

叫做

“冰鑑”的土冰箱。它的外形其實就是一口雙層大鍋,外面一層裝的是冰塊,裡面一層可以儲存食物和酒,在冰塊低溫的作用下,食物就可以長期儲存了。什麼?你要問冰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冬天儲存的冰啊!古人會把這些冰放入地窖中,然後等到來年夏天使用。不過這種方法成本有點高,所以冰鑑這種東西只有王公貴族才用得起。

古代也有“冰箱”?儲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除了冰鑑之外,人們還會用食鹽來醃製食物,以起到延長保質期的效果。例如醃肉、醃菜。說到醃製食品,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大航海時代,儲存足夠的食物非常重要。歐洲水手們在船上只能吃上肉和餅乾,卻很難吃到蔬菜,因為蔬菜不好儲存啊。所以很多人因為缺乏維生素

C

患上了敗血症。後來,人們發現經過醃製的圓白菜(酸菜)裡面含有充足的維生素

C

,於是從

18

世紀

70

年代開始,鹹菜成了船員們的標配。那麼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把食物醃製過後就能延長保質期呢?這是因為食鹽是一種很好的防腐劑,食物之所以會腐爛是因為細菌和微生物的滋生。而食鹽可以有效去除細菌內部的水分,使其因為脫水而死亡,讓細菌不適合繁殖。從而達到防腐的效果。

古代也有“冰箱”?儲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除了用食鹽醃製食物之外,人們還會把食物存放到佈滿苔蘚的沼澤中。在這種低溫缺氧的地方,細菌是很難繁殖的,只要埋藏得足夠深,就能有效延長食物的保質期。

2009

年,愛爾蘭的一位考古學家在一處沼澤地深處發現了一罐裝在樹幹中的黃油,雖然黃油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顏色和質感,但是仍然散發著一定的香氣,這一發現讓他十分震驚,據分析,這些黃油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

3000

年前。這也充分證明了用沼澤和泥土防腐是可行的。

有些人會覺得把食物埋在地底下還是不安全,沒關係,咱還有其他的方法,把食物儲存在地窖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這個地窖密封性足夠好,不會存留很多空氣,那麼細菌就很難產生(厭氧菌除外)。在我國農村地區,也有很多家庭會把豬油、蜂蜜這些東西存放在一個密封的罐子中,這就是罐頭的原型。

古代也有“冰箱”?儲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最後一種延長保質期的方法就是脫水。雖然古時候沒有脫水機和烘乾機,但是它們有太陽啊。人們會把魚肉或者動物肉烹飪好,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曬脫水過後的食物就會有著很長的保質期,像我們現在吃的鹹魚、臘肉、臘腸都運用了這個方法。

500

年前,美洲人還發明瞭一種超級厲害的“凍幹法”,他們把個頭較小的土豆放在海拔

3000

多米的山上,然後利用夜晚的低溫把它們冰凍起來,到了白天再用太陽曬脫水,如此迴圈,兩三天後,土豆就會變得皺巴巴硬邦邦的。然後再去除土豆表皮,擠壓土豆,就此,土豆凍幹就做好了。據說,這種土豆凍乾的保質期可以達到

10

年,是不是很神奇呢?

古代也有“冰箱”?儲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其實古人的智慧是不容小視的,對於老祖宗的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揚它。因此,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很多貧困地區,仍然有很多學生上不起大學,為此習酒推出了

“我的大學”獎學金計劃,拿出

1000

萬用來資助那些優秀的寒門學子,實現他們的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