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行千里 探麥收|機收有“助理”:專查每平米麥田掉多少粒小麥

2022-09-17由 農村大眾 發表于 農業

剛磨的麵粉怎麼晾曬

6月6日中午,湛藍湛藍的天上,飄著幾朵雪白的雲。

濟南市第一個“噸糧鄉”寧家埠街道,小麥收割全面鋪開。在宋碼村,誠信農機專業合作社機手助理馬祖芬斜揹著包,戴著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她一會兒量地,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跟農戶聊兩句,一會兒還蹲到收割後的地塊裡,仔細扒拉麥茬看著什麼。

行千里 探麥收|機收有“助理”:專查每平米麥田掉多少粒小麥

馬祖芬在檢視收割後的麥田。

“今年,我們這些機手助理除了幹以前的活兒,理事長還讓特別注意檢查機收質量。”馬祖芬說,“看看收割後,一平方地面,能掉多少麥粒。30個以上,就隨時告訴機手和理事長;不到30粒,就說明合格,直接記到本子上就行。”

馬祖芬是支宋村村民,家裡流轉了200多畝地,耕種管收都託管給了合作社。她自己則加入合作社服務隊伍,被理事長翟程新選為“機手助理”,整天跟著機器各村跑,為機手、農戶提供各種服務。今年麥收比往年晚了兩三天。開鐮前的動員會上,翟程新對機收質量做了特別強調,還把每個地塊檢查漏收麥粒的任務交給了馬祖芬、寧麗華等13個機手助理。

一平方地面掉的麥粒,在30個以下就合格。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一個平方面如果損失30粒,一畝地就損失19980粒,也就是大約2萬粒。一市斤小麥,品種不同,粒數不同,咱當地在12000粒左右。2萬粒就是1。7斤,每畝地產量按1000斤算,是0。17%。”翟程新說,“這只是正常機收的檢查,機收損失八九成發生在非正常環節,譬如機器故障、地塊大小、地面平凹、傳輸運輸等。各種因素綜合算起來,機收損失得保證在國家規定的2%以內。”

能算得這麼清楚,是因為翟程新是個“老行家”。

54歲的他年輕時就幹農機維修,摸透了收割機、脫粒機等機械的脾性。2014年成立合作社後,他搞起土地託管服務,年託管從二三百畝發展到2萬多畝,先後獲得濟南市平安農機示範合作社、山東省農業生產性服務省級示範組織等10多項榮譽稱號。

行千里 探麥收|機收有“助理”:專查每平米麥田掉多少粒小麥

“這麥子晾到下午,水分就能達標入庫。”翟程新摸著剛剛收穫的小麥說。

九成熟,十成收。為保證及時收穫,顆粒歸倉,5月底,翟程新就和合作社維修手宋剛對26臺聯合收割機進行統一檢查,試運轉、傳動、操作,檢查行走、轉向、收割、卸糧……開鐮前,又召集所有機手進行了試割。開鐮後,等所有收割機收工回來,翟程新等人再逐一檢查、保養,每天幾乎都忙到凌晨。

“鄉親們信任咱,咱就得為鄉親們負責。”翟程新說,“別小看這機收損失,一個不注意,一畝地就少收二三十元錢呢。”

“誠信合作社在土地託管過程管理、作業標準、價格制定、費用收取、機手培訓等方面,都做得很好。”章丘區農業農村局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成軍介紹,為了總結、推廣先進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經驗,5月25日,該區推動誠信合作社牽頭,成立了章丘區農業社會化服務聯合社,打算將全區203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納入聯合社管理,統一制定服務作業標準、種植植保技術規程、跟蹤作業質量檢測等。

“目前,全區910套小麥聯合收割機已全部投入使用,大都配備了機手助理。”劉成軍說,“截至6月6日,機收總面積23。82萬畝,佔到小麥總面積的32%。”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魏新美 通訊員 崔志偉 張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