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拒絕抽象!讓內容視覺化!

2022-09-16由 旺聯技術 發表于 農業

鉅惠為什麼不用巨

拒絕抽象!讓內容視覺化!

當我們運用口頭、視覺化以及情感參與的方式,人們的資訊留存率高達92%。我們能保留下來的內容為:10%的聽到的內容,51%的看到和聽到的內容,92%的看到、聽到以及情感參與的內容。

所以,當你僅僅是說出來,是最沒有效果的。說出來,然後給人們看到,有著還不錯的效果。說出來,給人們看到,同時讓人們參與,能讓人們記住最多。

內容視覺化的最大好處,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表達。將原本難以感受、異常複雜的事物透過生活中常見元素、場景、關係,還原到大家的面前。

說到底,人是感性的動物。金庸的小說與康德的三大批判,如果有得選的話,99%的人會選擇讀金庸的小說。為什麼,因為理性的、抽象的東西,要動腦筋去思考才能消化吸收。人類的本性是懶的,這就跟人更喜歡上語文課還是數學課是一個道理。

一、資料化表達

使用具體的數字,是最直觀的,明確你的表達內容。透過資料化表達,我們對所描述的內容,也會有更強的畫面感。

比如:早些年蘋果的iPod釋出的時候,最想要表達的產品賣點是“這是一款小體積大容量的mp3“,這就是一個抽象內容,消費者很難一次性聽懂。所以喬布斯不這麼說,他說的是“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裡”,非常視覺化的一句話。

做內容的時候,多用具體的數字,做量化。數字越具體,越給人真實的感覺。

拒絕抽象!讓內容視覺化!

二、案例化表達

借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事件,來表達一個抽象的概念、觀點,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和增加認同感。

比如要表達“寫文章時起標題很重要,標題甚至能決定一篇文章的生死”不如直接說“有一次,花了3天寫了篇文章,發出來閱讀量不到1萬,但第二天請高手改了標題重新發了一遍,很快就10萬+了。

比如想說“淘寶的快遞太慢了”,不如說“夏天買的短袖,在冬天的時候就到了,真好,明年夏天就可以穿啦”。

用具體案例,不僅能讓表達更具視覺化,也能讓表達更具說服力,也就是寫東西時要注重的論證彩。

三、用形象化的比喻

雷軍那句形象的比喻“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就比直白的表達他的意思“只要抓住機會,即使能力不高,也有可能成功”要來的有趣和記憶深刻。

再比如中國有很多諺語也很注重用形象化的比喻,以此來說明道理。比如不說“有事公開說明,沒必要隱藏”而是說“開啟天窗說亮話“。不僅有趣、生動,還更讓人理解和記憶。

拒絕抽象!讓內容視覺化!

四、直接描述場景

想要表達某個觀點、概念的時候,可以直接描述一個場景。聰明的讀者自然能從你的場景中,提煉出你的觀點。

比如網路紅人魯迅先生那句紅遍各大網路平臺的話——“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比直接的表達,“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來,哪一句更加視覺化?

比如馬丁·路德金在演講時不是大喊“我們追求人人生而平等,我們要減少種族歧視!”他直接描述了一個場景:“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五、文字加工多用名詞、動詞

比如形容雙十一的優惠力度,說“聚惠雙十、“鉅惠巨不停”,其實這種什麼惠什麼惠之類的,說了跟沒說一樣。

如果把這句話換成:“馬雲降價降哭了”或者“搶!100部蘋果手機0元購,更有神秘大獎等你拿”。

用名詞和動詞營造出情境,這種視覺化的文案就讓人直接感受到優惠的力度,根本不用說“如何如何優惠”,就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更真實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