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期權也可以低風險

2022-09-16由 丫丫港股圈 發表于 農業

股指期貨包括什麼

一直以來,金融衍生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高風險品種。因為其大多帶有高槓杆的性質,一不小心可能會血本無歸。但同時又可能帶來高收益,刺激著不少投資者參與。

類似我們今天要聊的期權,在很多投資者心裡,就像是一個非常刺激的賭場。一把下去要嘛虧完要嘛血賺。

2012年末,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動用了大約3000萬美元,買入了看漲美元、看貶日元的外匯期權,獲利10億美元,相當於資金翻了30多倍。

期權也可以低風險

這種有機會一夜自由的機率總刺激著群眾的多巴胺,讓人蠢蠢欲動。

確實,期權乍看之下和賭博有點像,都是零和博弈。但是它又和賭博差異很大,賭只是期權被亂用的一種表現。

期權更重要的還是它原始的用法給金融資產帶來價值,所以成為了在機構中被廣泛使用的金融工具的一種。

類似巴菲特其實也是使用期權的行家。

一、期權的初心

期權從字面上理解,期代表未來,權代表權利,合起來就是未來的權利。

這未來的權利有什麼用呢?

它可以花一點小代價,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保險?其實確實如此,相比賭場,期權更像是一個資產保險,給你的持倉進行投保。

我們買保險,就是擔心未來萬一遇到什麼事情,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失。所以花一點錢交給保險公司,一旦真遇到什麼事,我們就有權利向保險公司進行索賠,從而減少我們的損失。

期權也是類似。在金融交易資產的時候,擔心的無非就是:該賺的時候卻沒上車,不想虧的時候卻沒下車。但如果我要是在之前買了期權,那麼局面就不會變得這麼被動。

只要付出一點權利金,就可以獲得未來行情超過預期時招致損失的補償。

期權分兩種,看漲期權(認購期權)和看跌期權(認沽期權)。

認購期權就是擁有未來以某個約定價格買入某個東西的權利。

既然花了點權利金,買了這個權利,其實也就是擔心未來某資產價格上漲了,自己卻沒在車上,有一種血虧的感覺。那麼買了認購期權的話,你就可以等事情發生之後,再選擇以之前約定的價格上車或者不上車。

舉個例子。

假設資產A目前市場價100萬,小明覺得這價格可以接受,但是還是想觀望一陣,萬一能更便宜呢,但同時又怕價格突然漲了,自己買不起了。

於是就和資產方合同約定,3個月後無論資產A的價格如何變動,他都可以用100萬的價格買下。然後付了1萬元的合約費(權利金)。相當於買了個認購期權。

3個月後,無論行情如何走,小明已經進可攻退可守。

如果資產A如他預期的漲價了,假設漲到105萬,那他可以按照約定按100萬元的價格買入,加上已花的1萬元合約費,直接多賺了4萬。如果大漲的話那更是血賺。

如果資產A跌了,假設跌到95萬,那他可以選擇放棄合約,1萬元不要了。重新用95W去買入資產A。比原來少花4萬。

最差的情況就是,資產A還是值100萬,那小明就相當於多花了這1萬,但是鎖定了未來的價格波動風險。是不是就相當於買了保險,但是沒發生什麼事情,也就是虧了點保險費。

小明是期權的買方,資產方則是期權的賣方,期權買賣雙方的關係,就好比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係。

保險公司收取了保費後,當投保人所保的標的遇到了狀況,合理要求索賠時,保險公司就必須無條件地履行賠償義務,這就像期權賣方,一開始先收取一筆權利金(保費),如果期間內意外發生了,買方行使了權利,賣方則須無條件履行義務。

認沽期權也是類似,

只是認購期權鎖定了買入價,認沽期權鎖定了賣出價。

認沽期權就是擁有未來以某個約定價格賣出某個東西的權利。

把上述案例稍微變一下我們就很好理解。換成小明打算以市場價100萬賣出資產A。由於擔心市場的波動,花1萬權利金和資金方約定3個月後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動,他都能以100萬的價格賣出。

結果3個月後若資產A價格跌了,小明按合約100萬賣出;價格漲了,選擇作廢合約,不要1萬權利金,重新以高價賣出;最差情況,價格不動,損失1萬權利金。

既然買入期權這麼好,那為什麼會有賣期權的人?

當然是和買方的觀點不同,有人看漲就有人看跌。如果買入認購期權的人是看大漲,那麼對於賣出認購期權的人來說,他對未來價格預估就是不看漲。不看漲包括大跌、小跌、震盪,這個範圍要比單純看跌要大不少。相對的,賣出認沽期權的預估就是不看跌,包括大漲、小漲、震盪。

賣方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這個權利金,但同時要是買方成功行權或將面臨較大虧損。期權裡有句話是“期權買方風險有限收益無限,期權賣方收益有限風險無限。”

新手喜歡做買方,想快速致富,但其實作為賣方的勝率面要高得多,期權高手大多喜歡做賣方。

所以總有人持相反的觀點,這是常態。

有個簡易口訣可以記住期權對應的操作方向:

看大漲 買認購

看大跌 買認沽

看不跌 賣認沽

看不漲 賣認購

二、期權低風險策略

怎麼好像聽起來好像就賣方有點風險,整體風險不大的樣子?

是這樣嗎?

其實期權作為一個工具本身,本身不好說風險大小。但是人怎麼用它,就決定它的風險有多大,因為期權本身具備著槓桿性,讓人不免想利用槓桿暴富。

我們延續前面的例子,如果小明花了1萬買了認購期權,假設3個月夠資產A從100萬漲到了110萬。正常情況下買入資產是賺10%,如果只用期權,相當於用1萬期權賺10萬,收益率則是900%。這時候就會有人想,“我要是把買資產A的錢全部拿來直接買期權,那不就發財了?”於是本來資產保險的用法,就衍生出了賭場的用法。殊不知,十賭九輸,一旦方向判斷錯,上去快下來也快,最終破產的都是大機率。

所以正常情況下,都需要把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期權玩法很多,我們可以瞭解幾個低風險的玩法:

1、保險策略

保險就是期權的基礎用法,正如前文所述。當標的證券價格發生不利變化時,保險策略能夠使投資組合的整體損失減少,對沖風險。

保險策略一般使用的場景是,長期看好標的走勢,但是中間預期會有波動,不想或者不方便操作正股持倉,買對應反方向期權作為保險策略。例如:預期某標的會上漲而買入該股票,但又擔心買入後市場會下行;目前持有的股票已獲得較好的收益,想在鎖定已有收益的同時仍保留上行收益的空間等等。

操作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持有標的證券或買入標的證券的同時,買入相應數量的認沽期權,為標的證券提供價格下跌的保險;另一種是融券賣出標的證券時買入相應數量的認購期權,為標的證券提供價格上漲的保險。這裡關鍵的就是買入期權數量都是對應持有標的的數量,才能起到一個風險可控的保險作用。

2、降低成本與增厚收益策略

降本策略是巴菲特常用策略之一。

巴菲特對於安全邊際較為看中,常常需要等待全壘打的機會才出手。但標的不一定就會順利達到心理價位,巴菲特就透過賣出認沽期權來主動佈局低吸股票的機會。

期權也可以低風險

1993年4月,巴菲特希望增持可口可樂,但此時可口可樂的市價是40美元左右,而他對可口可樂股票的心理價位是35美元。於是,他以1。5美元的權利金賣出500萬份到期日為1993年12月17日、行權價為35美元的可口可樂認沽期權,透過認沽期權來達到“低吸”可口可樂股票的目的。

至到期日,若可口可樂的股價高於35美元,巴菲特不會被要求行權,那麼巴菲特可以獲得1。5美元×500萬份=750萬美元的權利金;

若可口可樂的股價低於35美元,則賣出的認沽期權為實值期權,巴菲特就必須按照35美元買入500萬股可口可樂股票,綜合之前收取的1。5美元期權金,最後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的實際買入成本為33。5美元/股。

這個策略可謂進可攻退可守,要嘛收取權利金,要嘛以心理價位接受標的證券的交割。它的風險在於,如果價格還持續下跌,那麼35美元的買入價位就不太值,相當於虧損。不過對於只是要求能以心理價位買入的投資者來說,此策略相當於無風險。

在前面保險策略中水平較高的選手再進階一步就可以在持有保險策略的同時,賣出認購/認沽期權,用所得的權利金收入降低整個保險策略的成本。

增厚收益的策略和降本策略相似,但方向相反。

其實就是在持有標的證券的同時,賣出相應數量的認購期權。可能得到兩個結果:一個是價格低於心理價,則獲得權利金收入,增強持倉收益;另一個是價格高於心理價則鎖定心理目標價位,作為“高拋現貨”的一種替代。它風險就在於如果標的持續大漲,那就相當於少賺了。

降本策略大多在價格低位使用,收益策略大多在價格高位使用。依舊要注意的是期權數量與標的數量的對應。

降低成本和增厚收益其實可以理解為,等到好價格之前,把自己有的或準備有的持倉租出去,得到額外的租金收入,一直等到心裡價位時買入或者賣出持倉。

3、大事件前雙買的買入跨式策略

當投資者預期市場會出現大幅變動,但又不能準確判斷標的證券變動方向時,可以買入相同數量、相同行權價、同到期日的認購和認沽期權來構成買入跨式策略,捕捉市場大幅變動的收益。

如果市場確實發生較大的反應,那麼結果是一個方向損失權利金,另一方向則大幅獲利,致整體獲利,理論上看最大收益無上限。如果變動不夠大,則可能同時損失兩邊的權利金,所以要對事件影響級別要心中有數。

三、總結

期權有幾個要素需要清楚:權利金、到期日、行權價格、標的資產。

其他幾個要素都很容易知道,其中這個權利金關乎我們到底是買貴了還是便宜了,怎麼知道某個期權應該值多少錢?

關於期權的合理定價,有個B-S模型可以計算,但是過於複雜,可以不用掌握。我們只需要確定需要的引數後,各軟體都有期權定價計算器可以使用。輸入標的價格、到期時間、行權價格、波動率、利率、股息率等,即可計算得到B-S期權價格。然後對應當下的期權價格參考。

當然很多時候其實也不用細扣價格,對價格是不是離譜做到心裡有數就可以。對於趨勢的判斷以及配合標的的用法更為關鍵。

期權也可以低風險

總體而言,期權玩法多樣,且主動性更強,無論上漲、下跌、橫盤都有機會賺錢,多種策略組合,不用被動等待一些機會。

它的槓桿性放大了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但是風險其實取決於個人的行為和認知。有的人把它理解為低資金佔用率的資產保險體系,有的認為它是低利率的槓桿,有的認為它是賭場。

很多散戶投資者就非常喜歡追漲殺跌,在一些小盤股裡被大漲大跌迷失雙眼。股票、基金都是他的高風險投資,期權就更不例外。

賭場化的運氣是一時的,工具化才能長遠。

目前港股和美股都有個股期權,A股就只有幾個指數ETF期權,國內市場對於期權的需求較大,所以也衍生出不少場外期權。

對於期權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實踐,可以多嘗試一些模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