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壺關東井嶺鄉牛家掌村:從“一棚新綠”變身“蔬菜之鄉”

2022-09-15由 美好M生活 發表于 農業

地沒有勁用什麼肥

壺關東井嶺鄉牛家掌村:從“一棚新綠”變身“蔬菜之鄉”

走進壺關縣東井嶺鄉牛家掌村,大棚滿眼,蔬菜滿村。誰能想到,這個幾年前還是搞傳統種植的小山村,如今卻是全縣有名的蔬菜生產“專業村”。一夕轉型,得益於一個強有力的支部班子。

黨員帶頭,先鋒作用“顯出來”

在牛家掌村,隨處可見綿延成片的春秋大棚。大棚內,滾圓潤紅的西紅柿、累累簇生的豆角、青翠鮮嫩的辣椒,綻放著勃勃生機。

牛家掌村有25名黨員,過去,黨支部開個會,只能到會十來個黨員。多數都是外出打工掙錢,雖然解決了溫飽,但要致富,卻找不到出路。

打工時間長了,也就長見識了。2016年春節,在一次支部會上,思路活絡的年輕黨員趙明芬說,現在,外頭都在搞大棚蔬菜,咱們村地連片、水方便,能不能發動群眾也發展蔬菜大棚?有的人說,建設一個大棚1—2萬,我們又沒技術,又沒試驗,誰敢搞?支部書記趙永剛說,行不行,先宣傳。再不行,曾經在外村大棚打過工的黨員起個帶頭作用。

說了算,定了幹。當年,曾經在外村大棚打過工的黨員趙志紅帶頭興建了2個蔬菜大棚。群眾趙何斌看準時機,起步就建成4個大棚。結果,當年興建,當年受益,平均每個大棚淨賺3萬元以上。“咱們也能種出紅彤彤的西紅柿了。”

次年,觀望的群眾不觀望了,外出打工的不出去了,2017年建成22個大棚,2018年12名黨員帶頭建成43座大棚……到2022年,全村蔬菜大棚從1個棚發展到306個棚,全村960畝耕地上,有530畝蔬菜。平均每天採摘西紅柿2萬餘斤,旺季能達到10萬斤,豆角也能採小萬把斤,人均收入1。7——2萬餘元。

50歲出頭的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趙永剛在大棚裡邊摘西紅柿邊感嘆,“治村難,但支部強了就不難!發展有了主導產業更不難。”現在,這個有著182戶530多人的小山村,家家有大棚,人人有事幹,日子有奔頭,幹得有勁頭。

“雙培雙帶”,集體和個人“富起來”

“建大棚掙大錢,種玉米掙飯錢(只能管溫飽)。”群眾透過對比,形成了這樣的共識。一時之間,有錢的農戶自主興建,沒錢的農戶望棚興嘆。

面對這種情況,種菜大戶出身的支部書記趙永剛在黨員會上講,“這幾年,咱們村的不少種菜戶入了黨,有的還當上了村幹部,但是咱們不能光發展自己,要讓全村老百姓都發展起來,所以黨支部必須帶領全村發展,黨員必須帶領群眾致富。這就叫‘雙培雙帶’”。經過多次支部會議,牛家掌村獨創了“牛家掌大棚興建模式”。村“兩委”連續4年投資購買了建設50個蔬菜大棚的鋼架、棚布等物資,支援無力興建大棚的農戶起步。

無力興建蔬菜大棚的農戶,與村“兩委”簽定合同,不用貸款,每年以建設成本的10%交付村“兩委”費用,即可領取鋼架、棚布,自己興建。每個棚可節省資金約1。4萬元左右、工資約4000元左右,村集體省每畝地節省土地流轉費600—800元。群眾掙了錢,集體增了收,還避免了大棚承包不出去的風險。趙明芬就是在這種方式支援下,興建了27個蔬菜大棚,成為“大棚大戶、掙錢快戶”。

由於引導有力,有錢的農戶、錢不足的農戶,都建了棚、發了財,實現“戶均一個棚、人均一畝菜”。蔬菜生產旺季每天都有3——5輛15——20噸的車輛前來販菜,銷往河南、河北、北京等地。

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村“兩委”在村口開闢了一個蔬菜市場。外地的客商慕名前來採購,牛家掌村成了東井嶺鄉的貿易“內陸港”。返鄉創業的青年人,還搞起了電商、網上銷售,一箱箱的蔬菜從棚室銷往全國,一沓沓嶄新的鈔票鼓起了菜農們的腰包。

基層治理,讓牛家掌村“好起來”

在基層治理上,牛家掌村推行了黨員積分制管理、星級文明戶評定、網格化便民服務,引導群眾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小積分激發了黨員新活力。

趙明芬說,我既是支委成員,又是種植大戶。之前黨員給我打了91分,我只有在蔬菜種植銷售上多出力,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推行黨員聯戶制度中,趙明芬聯絡了10戶蔬菜種植戶,幫助大家解決種植中的難題。支部在黨員大門張貼了“我家有黨員、全家做榜樣”牌子,亮明瞭黨員身份,提升了無職黨員主動性、流動黨員參與性。

十星級調動了群眾參與性。

村“兩委”完善了星級文明戶創評辦法,十個星級每星100分,打夠80分才能評星,並列出負面清單,違反一條,分數清零。支部書記趙永剛說,以前,一些犄角旮旯的小地塊就荒了,“撂荒地”列入負面清單後,撂荒地又種起來了。列進負面清單的還有不贍養老人、不玉米大豆復播等多項內容。今年,全村共評出六星級以上戶93戶,評出了十星級戶7戶。

網格化推動了服務零距離。

全村劃分為2個村民小組,實行村民小組、黨小組和網格三合一執行。從留守黨員中競選出黨小組長、輔助網格員,全職參與本小組的群眾宣傳動員、鄰里糾紛調解、種植技術培訓、蔬菜銷售、紅白事務等,形成了小事不出組、大事村裡辦的治理局面。(壺關縣委組織部 崔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