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古代糧食總是不夠吃,他們為什麼不多開墾荒地?

2022-09-15由 周啟祥營養師 發表于 農業

開墾荒地叫什麼

古代糧食總是不夠吃,他們為什麼不多開墾荒地?

估計提這樣問題的人,或者有這樣想法的人,自己就沒有種過地,不瞭解種地的辛苦和艱難,更不知道古代種地和現在種地有多麼大的區別。

就像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普遍都經歷過吃不飽肚子的日子,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偶爾會給八零九零後的孩子講小時候捱餓的故事,說那時候經常吃不飽飯,結果孩子非常驚訝和不理解,天真地說:

“你們吃不飽飯,為什麼不吃肉呢?”

孩子因為沒有經歷過吃不飽飯的年代,不明白那時候食物有多麼缺乏,才說出這樣既好笑又好玩的話來。

古代糧食總是不夠吃,他們為什麼不多開墾荒地?

古代的農業生產力水平低

古代時候,農業生產力水平是很低的,只有簡單的鐵器,如鎬頭、鋤頭、犁鏵,耕牛是那時候最重要的高檔農耕裝置,沒有任何其他可以普及的農耕裝置。

古代人種地,就是靠天吃飯。如果遇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大家才可以過上一個安穩太平的豐收年。一旦遇上旱災、澇災、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糧食就嚴重減產,甚至絕產,就可能會出現逃荒現象,更嚴重的甚至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不像現在,尤其近幾十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各種不同型別的大中小型農機具,甚至大型聯合收割機,加上多種現代化技術的使用,生產力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糧食產量一直穩步成長,18億畝耕地養活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再也沒有因糧食缺乏出現饑荒的現象。

古代糧食總是不夠吃,他們為什麼不多開墾荒地?

生產力低下的農業是什麼樣的

我出生在東北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山區,在山區長大。當地是我國重要的森林工業基地,隸屬國家林業局,也叫森工系統。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因為連年野蠻開採,資源枯竭,森工系統陷於危困狀態。當地居民開始有計劃地開墾一些林地,改行種地。

1993年,是我們林場大面積開墾林地的一年。

當時,我們一個家庭的目標,就是一到兩公頃的土地,再多就忙不過來了。我第一年開荒1。5公頃左右。

那幾年,沒有農藥和化肥,沒有除草劑,也沒有任何農機具。我們像古代人一樣,每天夫妻兩個人騎著腳踏車扛著鋤頭去地裡除草。

六月份時還好,天氣不熱,草長得慢,到了七月,尤其入伏之後,雜草就像瘋了一樣,每天可以長一公分左右。而一個人一天的勞動能力,也就能除草半畝地的樣子,1。5公頃鋤完,新的一茬草又長了起來,兩個人要連續奮戰一個半月,才基本上完成除草的工作。

直到八月份,黃豆長到一尺多高,能夠把草蓋住,才算可以歇歇氣,接下來還要拿大草,整個夏天都沒有空閒時間。

後來過了幾年之後,有了化肥,有了除草劑,有了農用拖拉機,家家都可以種植上百畝耕地,有的甚至種植幾百畝。

由此可以想象,古代種地一直都是處於類似的水平,多了是忙不過來的。

古代糧食總是不夠吃,他們為什麼不多開墾荒地?

古代的荒地不歸普通農民所有,也不是可以隨意開荒的

從一些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當中,可以看到,古代時,無論是耕地還是荒地,都不歸農民所有,不是農民想開荒就可以開荒的。

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期,土地的擁有者都是達官貴人和地主,農民只能從他們手裡租地種,自己是沒有權利開荒的。

每年秋收後,還要把一部分糧食交給地主,充當租地的地租,除此之外,還要向國家交一些稅,所以農民的日子過得是很苦的。

所以,我們從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都是廣大的農民經常吃不飽飯,經常捱餓,甚至出去逃荒要飯,而地主和達官貴人們則很少吃不上飯,也只有他們才可能吃得腸肥腦滿身廣體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