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2022-08-24由 答案在這兒 發表于 農業

漏斗蛛被攻擊後會主動攻擊嗎

海洋狂躁的一面

對於不常出海或者不是居住在海邊的人來講,通常他們不會覺得

海洋

會有太大問題。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海洋常常與愜意放鬆的生活聯絡起來。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但如果不去仔細瞭解當地海區的

海洋環境和氣候

,很有可能在面對糟糕的海洋災害時顯得手足無措。

潮漲潮退,海洋最糟糕的情況便是海嘯了。

即使在今天,人類面對

海嘯

和幾百年前的人們也沒什麼不同。

海嘯一旦發生只有進行逃生,沒有任何可以與之對抗的機會。

小海浪就能拍倒一個成年人,並將其捲入海中。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如果是海嘯,

水的威力會在海水運動中被放大數百倍

大量水的位移引起水體中一系列波浪的出現

但它也有可能來自海洋底下的火山活動,或者地震活動。

但與正常的海浪不同,

海嘯

通常是由大型事件的水置換產生的

,而

海浪

多是因為潮汐作用產生

海嘯通常由一系列波組成,週期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都有,

在物理表現中以一個單元傳播的區域性波作用的短爆發或包絡形成的波包。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在一些

大型事件中

,海嘯可以產生數十米的波高。

它的

破壞力十分巨大

,可以影響整個海洋盆地。尤其在

印度洋沿岸

,海嘯是當地最糟糕的自然災害。

最早在

古希臘

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人們對海嘯有了淺顯的認識。

但到了

20世紀

,人類對海嘯的瞭解仍然很少,並且裡面存在許多未知。

當前的主要研究在於,為什麼一些大地震不會產生海嘯,而相對小的地震卻會帶來海嘯。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在過去幾十年裡,日本或許有著最多的海嘯記錄,但是能造成巨大破壞的並不多。

不過在2004年的

印度洋地震和海嘯

,它是現代海嘯記錄中最具破壞性的,死亡人數230000人。

另外在

蘇門答臘

地區也經常有海嘯發生,島上的海岸會有各種大小不等的海嘯。

而在

地中海和歐洲部分地區

,海嘯的威脅性常常被低估。

歷史記錄中

影響嚴重有1755年裡斯本地震和海嘯,1783年的卡拉布里亞地震,以及1908年墨西拿地震和海嘯。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正如前文所說,海嘯很早以前在古希臘就有記錄。

當時的學者最先提出海嘯的起因應該是地震引起

,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9年。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

海嘯的主要機制

在於海水置換和海洋擾動。

一般來講,

水的位移

多是由地震引起,但也可以是山體滑坡或者火山爆發。

極少部分會是核試驗或者隕石撞擊引起

,當前對於海嘯存在的可能性討論多種多樣。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巨型海嘯

巨型海嘯

則是海洋波浪中十分罕見的一種,

50米高的海嘯

屬於特殊事件,並且

極具破壞力

普通海嘯因水下構造活動,因此這種多沿著板塊邊界發生。

在最強烈的地震情況下,當其接近陸地時,高度會急劇增加,最大上升高度為30米。

現代巨型海嘯

有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噴發、1958年利圖亞灣巨型海嘯,該海嘯是由山體滑坡導致。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在上世紀

50年代以前

,一些科學家推測,相比之下,巨型海嘯可能是古代地質過程的結果。

不過當時還沒能收集到這些巨浪存在的具體證據,

1999年的海嘯協會

中提交了一份研究,針對

利圖亞灣事件

分析了巨型海嘯的機制。

儘管引起海嘯的

地震被認為是巨型海嘯最有可能的引導因素

,但根據測量的波高來看,它

並不是唯一

的貢獻者

湖泊的排水、山體滑坡和地震本身的力量並不足以造成可以觀測到的巨型海嘯。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事實上,

巨型海嘯是由一系列快速連續的事件導致

主要事件以巨大又突然的衝擊形式發生,當時利圖亞灣上方數百米且超過4000萬立方的岩石被地震破壞。

這堆岩石幾乎以整體單元的形式垂直落入海灣。

由於落石還改變了其內部的粘度,使得岩石與空氣的混合

流體增加了水的位移量

,進一步影響至海灣底部的沉積物。

巨型海嘯往往有著驚人的破壞力,

極端的海嘯

更是如此。

最著名的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儘管當時隕石在相對較淺的海域帶來的海浪作用有限。

但科學家推斷,如果這顆小行星撞擊深海,則會帶來4。6公里的海嘯高度。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在引發巨型海嘯的機制中,直接撞擊、衝擊波以及火山口中的迴流水包括向外推力等,都會造成極強的震級。

科學家最新模擬出來的巨型海嘯的全球影響初始波高達到了1。5公里,隨後在墨西哥灣帶來高達100米的巨浪。這種毀滅級的災難在當時顯然不可避免。

海嘯波在海岸附近被壓縮

波長縮短會引導波浪能量向上

,從而大大增加它們的高度。

這種效果就像普通衝浪一樣,海嘯能量必須包含在較小體積的水中,所以海浪會變高。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儘管在海岸附近,波長會縮短,但海嘯上岸時,波長通常會超過10公里。

另外因水深和海岸配置不同,海浪的折射和能量匯聚或許會進一步增加高度。

即便深海中的海嘯波可能少了1米,但當它來到海岸時,仍然可能引發30~35米的巨型海浪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逃離海嘯

在我們瞭解了海浪的一些簡單作用機制和它可能出現的原因後,剩下的就是

對海嘯的安全防範

了。

儘管巨型海嘯發生的可能性不高,但當我們

面對普通海嘯或者真的面對

巨型海嘯

時,仍然有一個相對較好的預警措施供我們去避免它所帶來的損失。

一旦海嘯發生,最好的選擇則是

逃向內陸地區

透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其實已經可以看出,海嘯在各種作用力的幫助下會急速“成長”。

並且變得相當具有破壞性,如果這時還往水裡去,海浪可以輕鬆吞噬一個人進入海洋內部。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只有

遠離海岸

,海嘯帶來的危險也才越小。

另外海嘯可以向內陸傳播6公里,具體影響主要看海岸線的形狀和坡度。

遠離海岸的同時,儘可能選擇高地區域,因為此時的海水會淹沒大部分割槽域。

如果這時我們沒有時間逃向更遠的內陸

,那麼最好儘可能遠離海岸,並

逃向堅固可靠的高層建築

最好是上到3層以上的高度甚至更高。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要是屬於

最糟糕的情況

,我們現在就在海邊,那怎麼辦?

一般來講海岸附近都會有相應的海嘯逃生路線,根據逃生路線指定的規劃完成撤離,並

尋找海嘯疏散塔

如果此時不能到達任何其他型別的高地時,最後的選擇則是爬上一顆高大且堅固的樹木。

如果面臨最糟糕的情況,且已經被海浪捲走

。唯一能夠確保安全的只有堅固的東西,如樹木、門板或者救生筏。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求生的可能,任何可以抓住的牢固物體都可以是救命的機會。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要是運氣不好,海嘯發生時,人就在船上咋辦?

此時的做法與在陸地有所不同,我們應該

將船駛向公海

面向海浪

,並儘可能地

向遠處駛去

如果該地區已經發布了海嘯警告,更不能返回港口,因此此時的港口十分危險。

海嘯活動會在港口海岸線附近造成危險的洋流和水流運動,這可能會導致船身傾覆

即便我們已經遠離海嘯,仍然不可掉以輕心,至少要在安全地點停留8小時。

海嘯的活動時間會比我們想象得更長,耐心等待通知訊號是最好的選擇。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當然了,

任何災害都是預防為主

,逃生意味著情況已經發生。

在海嘯發生前,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不尋常的事件。

例如海洋會有巨大的咆哮聲,這是海嘯形成中,海水被吸入大海形成的聲音。

通常來講,巨型海嘯往往伴隨著強烈地震,如果震中遠離大海,人們不一定能察覺出來。

仔細觀察環境的變化,例如遠處海鳥的異常活動。

倘若遇見50米高的海嘯,該跑向內陸,還是迎面扎進水裡?

面對大型自然災害,人類往往會顯得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並不多。

瞭解它們,並學會觀察,這才是當下最好的應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