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2022-08-18由 夢晴空微藍 發表于 農業

浙江口言想龍章什麼意思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朝代,專制統治瓦解,門閥制度形成。

政客的野心勃勃讓朝局變得動盪不安。心懷救國之志的文人雅士大多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在這重重壓迫下,許多人被迫走上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遠離仕途,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他們開始將自己的不滿深埋心底,轉而投向修仙煉藥,輕談狂論。

他們不再遵循儒家禮法,而是嚮往道家自然、崇尚老莊玄學。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竹林七賢”由此而生。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和精神領袖。他風姿卓越、才華橫溢,倡導“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是無數文人心中的偶像。

好友山濤曾評價他說:“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由此看出,嵇康是個生性狂放灑脫、不受拘束的人。

這種自在放縱的個性,註定了嵇康不會在權貴壓迫下低頭,也註定了嵇康在那個黑暗時代下的悲慘命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嵇康和《廣陵散》是一種相互成就。

《廣陵散》緣起於聶政,絕響於嵇康。

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流傳至今,仍然為世人稱頌,除了因為其本身的音樂價值和其中蘊含的歷史典故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嵇康臨終一曲《廣陵散》體現出了獨有的魏晉風度。

自嵇康臨死奏《廣陵散》後,後世對於魏晉風度的認識中就離不開“顧日影而彈琴”和被譽為生命絕響的《廣陵散》了。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01顧日影而彈琴,心中何等悲涼

嵇康用琴與世俗告別,以一曲《廣陵散》來抒發心中最後的不平。

在《世說新語》中記: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嵇康臨刑前這樣戲劇化的一幕,成為了後世無數人心中的意難平。

其實,用音樂抒發情感,對於那個時代的文人雅士來說,並沒有特殊之處,但是結合此情此景,想到嵇康狂傲不羈、不卑不撓的一生,不免令人動容。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一方面是欽佩於嵇康慷慨赴死的舉動。一個平日裡只會清談闊論、吟詩作畫的文人,卻能不懼生死、淡然處之,做到“神氣不變”。

甚至在臨死前撫琴抒情,曲終,憂心“廣陵散於今絕矣”。這樣視死如歸的風度氣魄,從古至今又有幾人能夠擁有?

由此看來,嵇康不僅僅有滿腹才華,還懷著一腔赤膽忠心,內心深埋著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心中擁有堅定信念,也就能做到不畏強權、不懼死亡了。

一個泰然面對生死的人,又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嵇康的個人魅力,在此處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另一方面則是感嘆於《廣陵散》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

嵇康用《廣陵散》來代表他此時的心境,讓後人有幸隨著琴聲的起起伏伏來到嵇康的內心深處。

起初的平靜是面對絕境的悲壯;之後的激昂是面對黑暗的反擊。無論是悽切哀婉還是戈矛縱橫,都是此時此刻嵇康內心最想表達的情感。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抬頭環顧日影時,究竟是哀慼更甚還是憤恨更甚,已經不重要了。

在他低頭撫琴的那一刻,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他帶著畢生所學和滿腔情感奏響了這曲《廣陵散》,一切盡在不言中。一曲終了,蕩氣迴腸,然後在三千學子的請 願聲中慷慨赴死,對紛擾的人世不留一絲眷戀。

《廣陵散》與嵇康心境的完美契合,讓這首作品展現出了絕無僅有的魅力,其中蘊含的悽婉哀壯不僅是嵇康對於個人遭遇的哀慼,也是對那個黑暗時代的憤憤不平。

現在想來,嵇康的生命色彩與《廣陵散》有許多重合,嵇康在浮世中哀嘆,選擇了歸隱山林,卻因心中的不忿和難掩的傲骨被時代賦予瞭如此壯烈的結局。

除《廣陵散》外,很難找出第二首樂曲,能如此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嵇康心中的憤慨不屈,也很難有第二首樂曲能塑造出這樣充滿俠義之氣的嵇康形象。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02縱千人上書,終究意難平

可以說,《廣陵散》在嵇康的手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嵇康也因一曲《廣陵散》聞名於世。

遺憾的是,雖然《廣陵散》的樂譜儲存至今,但嵇康一派特有的《廣陵散》還是就此失傳。

後世再也無緣得見那悲壯人心的臨終一曲,也無緣得見一代才子嵇康的瀟灑風骨。

只能憑藉古書上寥寥數語感受當時那一曲的驚心動魄,在後世的評說中拼湊出當年嵇康的風華正茂:“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最後也免不了為嵇康坎坷起伏的一生和未能實現的人生追求而哀痛不平,為《廣陵散》就此失傳而遺憾惋惜。

嵇康:臨終奏《廣陵》,風骨永存世

03嵇康雖已死,但風骨卻永存

嵇康用生命所奏的絕響,除了一首《廣陵散》外,還有他一生的信仰與追求。

官場的陰暗和政黨的自私促使嵇康踏上刑場、走向消亡,可如果僅僅是這樣,嵇康的名字不會千古流芳,《廣陵散》也不會成為千古絕響。

在嵇康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對世俗的不屑、對死亡的無懼、對美好的嚮往,那種在黑暗中仍熠熠生輝的高潔品質、在強權霸凌下仍蔚然獨立的風骨,才是無數文人後世真正的景仰。

站在今天回望歷史,嵇康一生的理想信念、執著追求都為當時的黑暗時代所不容。

這種矛盾從根本上註定了他奔赴刑場的悲慘結局,也註定了和他擁有同樣信念的文人雅士一生難以施展理想抱負。

這是時代所書寫的悲劇,是生不逢時的無奈嘆惋。

時代所賦予那一代人的悲劇命運非人力所能改變。但那時的人們能做到的,就是堅守住內心的一方淨土。

縱然無法改變紛亂的世事,至少不能與權貴同流合汙,即使離開俗世紛擾,也好過陷入權力爭鬥。

無論行至何時何地,留一身清明風骨,不求為後世敬仰,但求不愧對本心。這才是最好的人生姿態。

作者|波鳥幻幻

編輯|夢晴空微藍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