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八行圖說”之古文今解——義

2022-08-14由 京法網事 發表于 農業

花甲籌添什麼意思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儒家傳統文化中德育的精髓,被稱為

“人生八德”

。明朝萬曆年間,理學家沈鯉進一步編纂,製成圖文並茂的弘揚八德的一部書籍——《八行圖說》。

《八行圖說》展示和呈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深處,其中的民間規約、習慣、情理、經義雖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但其價值被現代法律制度所體現和沿用。

“八行圖說”之古文今解——義

范仲淹義置田宅

北宋名臣范仲淹晚年時捐獻了畢生大部分財產,在家鄉蘇州購置了良田千餘畝,設立了義莊。義莊田地的地租用於贍養同宗族的貧困人員。他親自審定了義莊的規矩,包括日常的領取口糧、婚喪嫁娶的費用、災荒時期的賑濟等。這個義莊是史料有記載的第一個非宗教的民間慈善機構。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義莊仍然運作良好,共持續了八百多年。八百年多年來,只要是居住在本地的同族人都可以從義莊受益,其救濟的覆蓋面也相當可觀。

● ●

義,己之威儀,小篆為“義”,從“我”,從“羊”,我謂己,羊謂善祥之意,意為我所表現出的善祥,乃一己所顯現於外的氣質、容止,包含人性本善之意。

《禮記》言“夫義者所以濟志也,諸德之發也”,可見,義是道德的準則、立身處事的依據,一切道德之根基。在儒家的傳統認識裡,評價行為善惡的標準要具備一貫性、穩定性和普遍性等特徵。

《論語》雲“見得思義,見利思義,義然後取”,意思為在面對利益和權位時,首先要問應該得到嗎?講究取之有道。

《左傳》中記載“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強調做事要明白是非善惡、通達利害關係,不以私利為出發點。在現代社會中,義仍是處理人際關係、判斷是非善惡的重要價值標準。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三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將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鄉社群配套設施建設規劃,建立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務、文化體育活動、日間照料、疾病護理與康復等服務設施和網點,就近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發揚鄰里互助的傳統,提倡鄰里間關心、幫助有困難的老年人。

鼓勵慈善組織、志願者為老年人服務。倡導老年人互助服務。

小李作為社群志願者通知張大爺到小區的活動室參加反詐宣傳。會場有志願者講解並引導大家有序參觀展板,牆面貼有明顯的步行方向標誌。在小李講解過程中,張大爺未按照志願者引導路線參觀,而是繞至展板之後,在行進中不慎滑倒摔傷。張大爺將小李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藥費。法院經審理認為,小李作為社群志願者自願、無償對老人提供反詐宣傳服務,其行為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會場佈置有明顯提示和醒目標誌,張大爺未按照志願者指示路線進行參觀,對自身損害存在過錯,小李對於張大爺的受傷無過錯或重大過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供稿:朝陽法院

編輯:徐鵬俐 麥浩敏

影片:尚涵霄 姚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