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2022-08-12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農業

100澳幣等於多少美元

共3721字|預計閱讀時長7分鐘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近段時間以來,伊朗形勢愈發緊張,美元和石油有關的話題討論甚囂塵上,美元依然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世界貨幣。

除了美元以外,國際支付間得到認可的世界貨幣還有日元、英鎊、歐元和澳元等。

當今世界已經形成了以美元為主導,多種貨幣並行流通的國際支付格局。

國際認可的貨幣多數都誕生在北美和歐洲,這些地區近百年來工業化程度和國際貿易程度較高的國家。

今天的文章就帶大家瞭解,遠離歐洲大陸和北美的澳大利亞是如何將澳元打造成國際貨幣,澳元資產如何能如美元資產一般具有抗風險能力。

1

緊盯英鎊和美元

1901 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 但是這一歷史時期的澳大利亞社會經濟,仍殘存有殖民地痕跡;

所謂“殖民地痕跡”主要表現在經濟上對英國的依賴,工業資金、裝置、技術都要靠英國。

基於維護貿易市場穩定,英國與澳大利亞於1932年共同簽署了渥太華協定,這個協議將澳大利亞框定在大英帝國的貿易圈之內。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這麼鐵的貿易關係,讓澳大利亞在1931年前後,實行澳元釘住英鎊的匯率制度。

哪怕1944 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美元成為國際貨幣,澳大利亞繼續維持著澳元對英鎊的釘住匯率制。

這種和英鎊“手拉手”的匯率制度一直持續到70年代。

恰逢上世紀70 年代和80 年代早期,澳大利亞外匯和債券等市場都處於封閉狀態,在嚴格的外匯管控下,匯率變動對澳大利亞國內經濟影響有限,因此這種緊盯英鎊的匯率制度得以維持。

但是到了1971 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很多國家開始放棄緊釘美元的匯率制度,全球各種貨幣實行浮動匯率。

但是澳大利亞確實一股“清流”。全世界都放棄盯住美元了,澳大利亞偏偏就在這種時候抱住美元,1971 年12 月澳大利亞開始將澳元從釘住英鎊改為釘住美元。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在大家都拋棄美元這個燙手山芋的時候選擇美元,澳大利亞這招可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結果澳大利亞這步險棋是否讓它大賺一筆了呢?

當然沒有!

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幾年時間裡,美元貶值,匯率釘住美元的澳大利亞元也跟著貶值。

澳大利亞經濟日益面臨著嚴重的輸入性通貨膨脹。所謂輸入性通脹指的是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

難以承受的澳大利亞政府終於在1974 年9 月放棄澳元對美元的釘住政策,改為釘住貿易加權的有效匯率指數(TWI)。以減少盯住美元所造成的匯率波動。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當時的澳元還不是世界貨幣。

當時的澳洲當局奉行嚴格的資本管制,要求出口商將外匯結匯並嚴格限制海外澳元有價證券投資,甚至禁止國內銀行向非居民個人和銀行的存款用澳元支付利息。

但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全球化概念逐年興起。澳大利亞與世界經濟緊密度的不斷提高,大量國際資本湧入澳大利亞。

由於資本市場長期封閉,澳方並沒有太多外匯儲備。澳大利亞方面面對日漸增加的國際資本,並沒有貨幣當局也像其他新興經濟體一樣用竭外匯儲備。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嚴格的資本管控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於是澳洲政府嘗試在境外發行離岸貨幣,以便形成一道貨幣“屏障”。

從1976 到1980 年,澳洲在離岸市場發行累計達1000 萬至1500 萬的澳元,這當中包括很多澳元債券。

離岸澳元僅僅是澳元走向國際化的起點。

2

澳元債券的崛起

經濟學上一般將貨幣國際化分成幾個步驟:

第一,經常專案下的國際收支實施自由兌換。

也就是在一些比較常規的國際貿易當中可以自由兌換貨幣進行交易。七八十年代發行離岸貨幣可以說的上是澳元國際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貨幣國際化第二步則是資本專案可兌換。

這一步至今都很少有國家可以做到;到第三步就是其他國家接受本國貨幣的交易、投資和結算,甚至將本國貨幣用作儲備貨幣。發行境外澳元債券則是達成這一步目標所做的嘗試。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澳大利亞進出口額佔GDP比重變化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對澳元的國際化採取了謹慎的態度。

但是七八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則在某種程度上“倒逼”澳元國際化。

隨著澳元的需求增加和澳元匯率制度的漸進演變,澳大利亞同時也逐漸取消了外匯管制,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外匯管制的逐漸取消促進了澳元的國際流通。

澳洲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也進一步支援了澳元的國際化。

在放寬貨幣管制之前,澳洲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金融市場秩序,澳大利亞的金融秩序可以很好地跟歐洲市場對接,這讓澳元債券國際化更加便捷。

澳大利亞債券行業的發展和完善可以說是大力助推澳元國際化。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70 年和80 年代初,以澳元計價的債券開始在歐洲市場發行,早期發行者都是澳大利亞機構,這包括澳大利亞的銀行和發行代理商。

隨著澳元國際化和澳元債券日漸受歡迎,1986 年,兩家德國銀行開始發行澳元計價債券,並且德國銀行躍升為五大發行者之一,更多境外企業參與到本幣債券的發行,這是對澳元債券的認可。

境外發行澳元計價債券,以澳元計價,還本付息。這不僅有利於將國家信用轉化為財富,迅速提升國家財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維護澳大利亞經濟利益,還有利於推動澳元國際化。

到80 年代末,澳元逐漸成為國際貨幣。

許多研究將澳元債券市場國際化的特點歸納為四點:

一是基於國內固定收益市場;

二是國際投資者需求高信用評級澳元債券;

三是交叉貨幣掉期市場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國際投資者可從其中獲得收益。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從70年代初,澳元債券依託澳大利亞國內良好的市場態勢走出國門,吸引國際投資者;

再到80年代初,澳大利亞取消了澳元盯住一攬子貿易加權貨幣的有效管理浮動匯率,實行自由浮動,澳大利亞也因此取消所有管制。

短短十多年時間內,憑藉良好的本幣債券和穩定繁榮的國內市場,澳大利亞元逐漸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的硬通貨和投資工具之一。

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澳元和加元納入外匯儲備貨幣統計行列,眾多國家也將澳元納入本國外匯儲備。

3

澳元還是很堅挺的

眾所周知,美元作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貨幣,美元的霸權地位支撐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地位。

在這個霸權之下,美國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印鈔,再將印好的鈔票去和全世界換東西。

這就是經濟學上的“鑄幣稅”,也就是發行貨幣帶來的收益,一張100美元的鈔票印刷成本也許只有一美元,但是卻能購買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價就是鑄幣稅。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和澳幣國際化前,澳大利亞經常專案赤字平均約佔GDP的2。 5%。

1983 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並取消資本管制後,並且放寬貨幣管制,促進澳元走向國際之後,在很短時間內,由於澳大利亞經濟強勁動力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資本流入增加大於資本流出,1983 年至2008年25 年間淨資本流入量平均佔GDP 的4。 5%。

隨著澳元逐步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國際貨幣,浮動匯率下的澳元沒有了經濟名義錨。對澳大利亞這樣的商品生產國家來說,在浮動匯率制下,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水平的調整能有效推動經濟體保持內部和外部的平衡。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匯率在合理區間之內波動,並不會對經濟基本面產生巨大影響。

例如匯率上升將在一定程度上透過減少進口商品和服務,保護國內生產商品和服務,也降低了通脹壓力。而在未來匯率波動性貶值,會形成相反的作用,其效果會跟升值相對沖,從而平衡。

在固定匯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貨幣當局可透過直接調控匯率、鼓勵或限制資本流動的方式來影響經營專案賬戶和資本專案賬戶之間的國際收支構成。

而在浮動匯率制下,浮動匯率可以準確平衡國際收支,從而不需要貨幣當局經常直接插手調整國際收支構成比例。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當然,澳元國際化也給澳大利亞帶來風險,特別是境外市場對本國今日市場的影響。

研究表明美國經濟事件對澳元債券收益率的影響要大於本土經濟事件,特別是在美國主要經濟資料公佈時,澳元與美元之間的波動明顯增加。

但是,除了個別幾次較大匯率波動外,澳大利亞金融部門和企業均沒有受到影響。這一方面得益於貨幣國際化之後所帶來的的轉嫁風險的機會。

轉嫁風險這種操作美國人可以說玩的最6。

2008年次貸危機當中,美國透過數輪貨幣寬鬆政策,向全球增印了近2萬億美元,成功把通貨膨脹的風險轉嫁給了世界。當貨幣國際化之後,本國的貨幣風險將有機會轉嫁到其他國家身上。

同樣,澳元貨幣國際化之後,也有機會將風險轉移出去。外部負債的貨幣風險不是由澳大利亞居民承擔而是由外國投資者承擔。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強也得益於澳大利亞銀行的管理。

澳大利亞銀行在國內經濟和國際投資者之間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銀行對外負債約佔國家總對外負債的50%。

但是由於澳大利亞銀行在公司信用評級中位居前列,因此澳大利亞銀行可以比其他澳大利亞公司從外國人手中借貸更多資金。對外負債約佔澳大利亞銀行全部融資的30%,淨對外負債約佔資產的15%。

澳元,會是下一個美元?

澳大利亞銀行首先把對外負債相關的貨幣風險完全對沖,其次,銀行透過與國內貸款融合的處理方式來謹慎管理這些貸款產生的到期和利率風險。

2008 年,澳大利亞銀行在金融危機中的良好表現,也表明了它們的審慎管理風險能力。

國際化的貨幣體系和強大的金融管理能力,也造就了澳大利亞資產的保值性和抗風險性。

這些特點也是澳大利亞資產深受投資者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責申明: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價格,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