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2022-08-05由 秋梧風華 發表于 農業

板子活是什麼意思

清代瓊林宴系皇帝在殿試

傳臚

後,恩賜殿試讀卷官以下諸考官與新科進士的科舉宴筵。

源於唐宋時期的“曲江會”與“聞喜宴”,元明時期謂之“恩榮宴”。

清代瓊林宴為禮部負責主辦,作為朝廷國宴其程式皆有定製。

宴前先由禮部尚書具題,奏請皇帝欽定舉辦日期,委派內大臣主持宴席,並遣護軍統領維護宴席秩序。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同時禮部行文光祿寺、鴻臚寺、樂部等衙門洽商協辦具體準備事宜。

宴日當天禮部大堂樂曲高奏,薰香環繞,典禮莊重嚴謹

。新科進士行“簪花”禮等儀式後,按席別落座品嚐美食佳餚,共沐皇恩。

宴席結束後朝廷按定製恩賜旗匾銀兩及朝冠服飾,新科進士上表謝恩。

清廷秉承以仁孝治天下,崇尚尊老敬老,禮遇耆宿進士,賦予優厚的政治待遇。

乾隆十六年,適逢皇太后六十大壽,

乾隆帝為向天下宣揚孝道之名,特賜恰逢會試周甲之年的原任詹事黃叔琳重宴瓊林,從而創立了重宴瓊林制度,

遂與入學之重遊泮水、鄉試之重宴鹿鳴,共同構建了頗具特色的科舉筵宴文化。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至此,

進士逢會試中式周甲之年,仍長壽健在,獲皇帝恩准,可與新科進士同赴瓊林宴,盡享曠世殊榮,進而成為定製。

清代士人從童生

垂髫

到金榜題名,乃至逢登科周甲之年重宴瓊林,頗為不易。

清廷重視科舉考試,拉攏、重用漢人士子,

利用恩賜新科進士赴瓊林盛宴,賦予其優厚政治待遇,強化國家認同意識

,以達到鞏固自身統治之目的。

禮遇耆宿進士重宴瓊林,倡導優老尊老社會風尚,崇尚學問

,拓展栽培科舉氛圍,從而激勵後學報效皇權,為國家盡心效力。可見,清代瓊林宴相關定製與實施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政治寓意。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唐宋“曲江”“聞喜”諸宴瞻顧

瓊林宴,其淵源可追溯到唐代中宗神龍年間

。士子科舉及第後,在長安東南角的遊玩聖地曲江池舉行的曲江會。一般從早春二月禮部放榜後舉辦,視情況延續至清涼的五、六月間。

曲江會慶賀活動名目繁多,以吏部的關試為界,前有盛大的聞喜宴,後有壓軸的關宴,

其中囊括有:相識宴是以座主名義舉辦的家宴氣氛的宴會,披露私人朋黨寓意;聞喜宴亦稱“敕士宴”,相傳新進士赴此宴前,競相向家人報喜,以致使科舉宴筵因家人“聞喜”而冠名。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櫻桃宴為春風得意的三四月間品鮮嘗新、歡呼雀躍的聚會

;月燈打馬球宴弘揚了奮發向上、崇尚事功的精神;牡丹宴彰顯了唐人酷愛牡丹的良好社會風習;看佛牙宴則同唐代信崇佛牙的背景密切相關。

關宴系曲江會最後舉辦的壓軸大宴

,意味著新進士的科舉同年彼此惜別活動即將結束,故亦稱“離會”,因而情景尤為精彩:新科進士聚集曲江亭,推杯換盞宴飲後,泛舟觀賞曲江池的良辰美景,接著又在尚書亭子、杏園等處棲泊,依次痛飲離別酒,漫步慈恩寺,揮毫雁塔題名後,關宴作為壓軸宴會宣示曲江會散席。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

曲江會隨著盛唐的政治、文化發展而走向極盛,形成了一定的科舉宴筵文化,為後來的瓊林宴所沿襲

。中唐以後,曲江會規模較之盛唐時有所擴大,出現了專門負責科舉宴筵事務的“進士團”,盛況空前,時人驚歎“行市羅列,長安幾於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床,車馬闐塞,莫可殫述。”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唐末時期曲江會兩大宴會之一的聞喜宴已開始由新科進士醵錢私宴逐步轉變為皇家賜宴,官方色彩愈加濃厚。

五代後唐時期,聞喜宴與曲江會漸行漸遠,完全從新科進士醵錢私宴改為由朝廷敕賜宴筵了。

對於聞喜宴自私宴轉變為敕宴的具體時間,歷來持有不同的觀點,最貼近歷史實際的觀點認為: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聞喜宴舉辦費用即由朝廷戶部撥付。

為此後唐明宗頒佈敕令:“新進士及第,有聞喜宴,今後逐年賜錢四十萬。”

此敕令足以彰顯聞喜宴發生了轉折性的改革,一舉免除原由新進士醵錢聚會的慣例,

改由皇家撥款舉辦聞喜宴,不僅減輕了士人中的寒門舉子的經濟負擔,亦把聞喜宴的定製提升至皇家敕宴,深深地銘刻了朝廷舉辦聞喜宴的政治寓意之印跡。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後周顯德六年,

周世宗柴榮針對聞喜宴下詔:“官為主之”。

至此,聞喜宴徹底從

錢私宴轉為皇家官宴。太平興國八年宋太宗趙光義欽賜新科進士赴聞喜宴於瓊林苑,故此聞喜宴亦稱“瓊林宴”,至宋徽宗時期更為得以發展、日臻成熟,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聞喜宴制度。

大中祥符八年貢士蔡齊赴京應禮部試。

宋真宗對其卷格外欣賞,欽點為狀元,連謂喜獲人傑,隨即特詔金吾衛士七人,清道導引,招搖過市,倍覺帝寵。

蔡齊系後世三鼎甲

傳臚

日,盡享欽賜騎馬中道直出、儀仗鼓吹歸第殊榮之始者。

宋朝皇帝賜宴新科進士同時,尚要賜詩、賜綠袍、賜靴笏。

其中,御賜詩幾成慣例,至宋仁宗時期,新科進士若得御賜詩深感無上榮光。至此,御賜詩彰顯為宋代聞喜宴之顯著特色。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宋代聞喜宴禮節較之唐代曲江會亦有變化,舉辦時間縮為兩天,舉辦地點不再固定,瓊林苑、禮部貢院、辟雍皆曾是舉辦場所。

至此,宋代聞喜宴成為定製,為之後各代所承襲。

元代的科舉宴筵制度對唐宋有所繼承,亦有諸多自己之特色,

諸如皇帝在殿試後,賜宴新科進士的地點未延唐宋慣例,而是設定在翰林國史院,並開始將聞喜宴改稱為“恩榮宴”。同時禮儀上開始規定,赴恩榮宴時,預宴官員與新科進士皆要“簪花”,具體施行方案自殿試、發榜、賜宴一環緊扣一環,均當有所改進。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明代“恩榮”筵宴變遷

·恩榮宴舉辦地點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頒佈《科舉詔》,承襲元制施行科舉取士制度,進士宴仍稱“恩榮宴”照例舉行。洪武四年首科殿試

傳臚

翌日,明廷賜新科進士赴恩榮宴於中書省,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恩榮宴設定在京師南京會同館。

宣德八年癸丑科,明宣宗諭令:“(三月)丁巳,

賜進士曹鼐冠服銀帶,餘各鈔五錠,仍賜宴與行在禮部。

”恩榮宴自此後均在

傳臚

次日在禮部舉辦,成為有明一代定製。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恩榮宴舉辦禮儀

明朝官方撰修典籍就明初恩榮宴舉辦禮儀載稱:“(洪武)四年定恩榮次第,二月十九日御奉天殿策試貢士,二十日午門外唱名,張掛黃榜,奉天殿欽聽宣諭。

同除授職名,於奉天門謝恩。

二十二日賜宴於中書省”。

宣德八年,明廷將恩榮宴具體禮儀予以明確闡述:

“賜狀元及進士宴於禮部,命大臣一員待宴,讀卷、執事等官皆預。

進士並各官皆

花一枝,花剪綵為之,其上有銅牌,鈒“恩榮宴”三字,惟狀元所

花,枝葉皆銀,飾以翠羽,其牌用銀抹金。教坊司承應(樂舞)。宴畢,狀元及進士赴鴻臚寺習儀。又明日,賜狀元冠帶朝服一襲,諸進士寶鈔人五錠。”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明代恩榮宴座次

隨著明代士子對科舉入仕熱情程度的提高,

科舉制度項下的科舉筵宴恩榮宴亦頗被重視,相關禮儀程式亦逐漸日趨隆重與繁雜。

緣於對恩榮盛宴隆重性地過於強調,與宴者的榮耀感顯然日益增強,因而在瓊林盛宴禮儀發展程序中,湧現了主持宴會的官員爭搶座次的局面,至於勳臣“待宴”或“主席”,系“位次居中”,或是與文臣“左右列坐”,

嘉靖時期曾為此引發一場曠日持久之爭論,頗為典型,值得揮毫析議。

嘉靖五年丙戌科,明世宗照例“命大臣一員待宴,讀卷、執事等官皆預。”於殿試

傳臚

後,欽遣武定侯郭勳主持恩榮宴。郭勳跪接敕令,恭上一道奏章稱:“

歷年賜宴主持大臣位次居中,今宴圖乃左右列坐,臣無足齒,奈辱朝命何!”

明世宗聞奏諭令禮部“如舊規行”。

清代乾隆帝,創重宴瓊林制度,此宴是根據哪些朝代宴會改變而來?

禮部時任尚書席書,謹査以往事例無所循,對郭勳奏章意見予以否定

,開宴時禮部依照舊例設席“仍左右分列”,安排郭勳坐在左席,導致郭勳不悅,宴後復奏發洩不滿。

結語

清末時期,政局動盪,西學東漸浪湧,國家財政困窘,瓊林宴亦由興盛轉向凋敝。

至光緒三十一年伴隨科舉制度的正式廢除,瓊林宴亦走向終結。作為中國古代科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瓊林宴的衰敗直至消亡亦反映出華夏社會由傳統向近代化轉變的艱難歷程。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絡,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