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河南信陽:綠肥扮靚農業高質量發展底色

2022-08-02由 河南科技報 發表于 農業

綠肥種子多少一斤

綠肥能發揮綠化護土、土壤改良、水源淨化等作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你知道嗎?在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河南信陽,綠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向綠肥要氮肥,白茬薄地變良田

土壤要健康,綠肥有擔當。每年全球微生物固定的氮素量可達2億噸,約佔全球作物需氮量的3/4,相當於工業生產氮肥的3倍多。利用生物固氮部分或完全替代化學氮肥,在農業生產中不僅能節肥節能,同時還能增產增效。紫雲英的根瘤有很強的固氮作用,翻壓還田後會產生腐殖質,有助於培肥改土、減少化肥施用,是生態價值很高的優質有機肥。信陽冬閒田較多,利用冬閒田生產綠肥,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盤活閒置土地資源的重要手段。

河南信陽:綠肥扮靚農業高質量發展底色

翻壓綠肥生產優質大米

“種糧實現高產優質,必須養好地。”這是潢川縣金塔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新生的切身體會。張新生髮現:家鄉這些年的地力不斷下降。2010年,一畝水稻只需上50斤複合肥,到2018年增加到80斤。怎麼種地?張新生向綠肥要效益。一片片紫雲英被翻耕入田,為土壤積蓄養分。綠肥成底色,稻米能“溢價”。“去年水稻收了170萬斤,打下的大米一斤能賣4元,一畝地增收800到1000元。”張新生說。

向綠肥要生態,傳統果園變公園

綠肥果園,可以“塑形、美顏、提氣質”。好生態,可以轉化為真金白銀。信陽亞森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建有桃產業園1300餘畝,每年三、四月會吸引大批遊客來到桃園。桃園中,遊客可以賞花、品嚐農家菜、體驗農事以及休閒度假等。近年來,在信陽市農科院支援下,在桃園行間種植綠肥保溼、保肥、控制雜草,使用物理和綠色防控防治病蟲害,改善了桃園生態環境,果品質量和價值大幅度提升。“綠肥具有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對果園土壤氮碳匯聚、節肥控草、生態景觀等具有特殊作用。”市農科院呂玉虎研究員說。

河南信陽:綠肥扮靚農業高質量發展底色

綠肥觀光帶

向綠肥要效益,綠色稻田長好米

4月18日,潢川縣魏崗鄉民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千畝紫雲英、油菜等綠肥競相綻放,在柔和的春光下放出絢麗的光芒。社裡千畝稻茬田,採用市農科院研發的綠肥有機米生產模式後,肥力得以提升,原來有機稻米畝產150公斤,現在可達200公斤;生產的有機稻米30元/公斤,比普通大米價格高5倍以上,畝節肥增效2000元。由於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農村勞力匱乏,影響了糧食生產,市農科院近年來透過培育新型綠肥種植主體,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主打“綠色牌”“生態牌”“健康牌”,“綠肥+”有機稻米產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河南信陽:綠肥扮靚農業高質量發展底色

果園綠肥

向綠肥要品牌,縣域產品變品牌

信陽市農科院在羅山開展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一縣一業”示範縣建設。全縣利用冬閒田種植綠肥近20萬畝,著力做實產業鏈,著力抓好綠肥種業、綠肥蜂蜜、綠肥大米、綠肥功能產品、綠肥文化旅遊拓展。“綠肥+”讓信陽農產品有了“身價”。比如,市面上,普通大米二三元一斤,信陽綠肥大米四五元一斤不愁賣,越來越多的老區鄉親嚐到了創品質創品牌的甜頭。

4月18日,羅山縣子路鎮朱灣村2000畝紫雲英花蔓延成一片紫豔花海,美不勝收。眾多遊客慕名而來踏青賞花。這裡是“一縣一業”的綠肥優質大米示範基地,也成了信陽市民嚮往的休閒養生花園。基地負責人陳貴權說,“紫雲英翻壓漚田做底肥,每年可以少用化肥40%,地肥了,病蟲害也少了,每畝水稻增產100斤左右,米香價貴,而且還能用機器收草籽種,每畝能收到100斤,一畝地賣種子就掙1000多元。現在合作社透過種綠肥年增收節支100萬元以上,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向綠肥要碳匯,風景風情變錢景

綠肥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一片綠肥,不僅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2017年以來,信陽市農科院根據縣域產業需求,配合農業農村部門示範推廣“綠肥+”水稻、茶園、桃園技術模式,引入光葉苕子、箭筈豌豆等生態景觀綠肥新品種,再將紫雲英、油菜與旅遊線路有機串聯,“美麗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肥旅融合成為平橋、商城、光山、新縣等縣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頻頻上央視等新聞媒體。“綠肥+”就像是一個“聚寶盆”,一塊土地多種收益,讓信陽這片種植水稻、茶葉的沃土長出了“黃金”,僅紫雲英種子生產每年就為信陽老區農民增加效益1。2億元。

信陽市農科院黨委書記李傑說,農業生產是根植於土地的,對土地的呵護就是我們的責任。推動“綠肥+”,加強生物固氮科技創新,支撐藏糧於地、服務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作為信陽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 農業農村科技服務的“主力軍”,信陽市農科院將充分發揮區域科技力量的建制化優勢,不斷豐富“綠肥+”內涵,不斷完善“綠肥+”高值化路徑,努力擦亮“中國綠肥之鄉”高顏值名片,為信陽農業農村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柳楷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