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他山之石|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③

2022-07-24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農業

七站八所怎麼改

為進一步總結推廣各地基層治理實踐創新經驗做法,宣傳展示各地加強基層治理進展成效,營造全面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良好氛圍,民政部辦公廳釋出了2021年度27個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各地如何因地制宜開展基層治理創新實踐,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實際的基層治理模式?一起來看!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陽光票決制助推農村社群治理創新

2018年8月,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總結提煉深化黃泥墩村陽光票決製做法,形成了以黨建為引領、以村級事務陽光票決製為核心的基層自治模式,並在全區推廣實施。

黨建引領自治——築牢基層治理根基。一是建立黨支部擴大會議制度。各村黨組織在召開黨支部會議與全體黨員會議提議村莊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議題時,應召開擴大會議,邀請村民代表列席會議,充分聽取村民代表意見。二是深入群眾聽取群眾心聲。打破村幹部“閉門決策”模式,明確規定村級重大事項的決策,村黨組織委員應深入農戶、廣泛吸收群眾意見建議,提出方案應經村兩委聯席會議討論研究,確定的實施方案應公開公示。三是建立黨員群眾常態溝通機制。建立以網格為基本單元,定期組織網格員、村民代表、黨員工作交流溝通制度。

權力陽光執行——完善陽光票決規範體系。一是明確陽光票決事項內容。蓮都區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基礎,將與村民利益密切相關的10大重要事項列入必須票決的內容。分別為:1。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村莊建設規劃;2。公益事業的興辦和籌資籌勞方案及建設承包方案;3。村級享受誤工補貼的人員及補貼標準;4。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5。土地承包經營方案;6。集體經濟專案的立項、承包方案;7。宅基地的使用方案;8。徵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9。以借貸、租賃或者其他方式處分村集體財產;10。涉及村集體、村民切身利益等其他事項。二是規範陽光票決實施程式。為保證陽光票決的有序實施,蓮都區還創新了票決6大程式,分別為黨員群眾建議、村黨支部提議、村務聯席會議商議、鄉鎮(街道)黨(工)委審議備案、村民代表會議票決、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三是拓寬線上線下議事渠道。線上下,依託各村便民服務中心,專門設定了議事箱(意見箱)、議事窗(公開欄)等,同時在村兩委會辦公大樓設立陽光票決議事大廳,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村級事務決策前的議事渠道。在線上,每個村都建立了由村兩委幹部和村民代表參與的微信群議事大廳,讓村民代表更加及時有效地瞭解決策事項、反饋群眾意見、監督決策實施,提升工作效率。

智治轉型——村務管理搭上數字化快車。一是開發陽光票決管理系統。將全區所有村陽光票決事項全過程納入系統管理,村級網格員透過手機“浙政釘”陽光票決埠將有關資料上傳管理系統存檔,村民可以直接檢視本村陽光票決事項全部流程、票決結果和實施情況。系統還對全區陽光票決實施情況進行預警、彙總、分析,資料報表實時更新,讓村級事務監管變得更加高效、透明和智慧。二是開發陽光票決監督系統。村民議事廳等票決場所安裝攝像裝置,實時監控整個票決過程,保證過程的透明和權威。陽光票決事項公示視窗目前已納入區紀委開發的“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小程式,各級政府、村民都能夠依據各自許可權查閱有關票決結果,並進行有效監督。三是探索“網路票決”參與形式。探索線上線下同步投票機制,以解決偏遠山村村民代表參會率不高,外出代表無法參會等問題;依託身份認證+音影片服務+投票小程式,將村民代表會議開到“雲上”,進行“雲票決”,提升參與效能。

重慶市江津區:構建簡約高效體制 提升鄉鎮治理能力

重慶市江津區在白沙鎮試點以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激發經濟發達鎮內生動力為目標,建立健全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適應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效果明顯。

實施擴權強鎮改革。一是完善政府職能。江津區政府分3批次向白沙鎮下放173項許可權,增強了白沙鎮政府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方面的職能,賦予白沙鎮“準縣政府”職權,解決了“責大權小”“看得見管不著”等難題。二是統籌機構設定。率先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整合原有的“七站八所”,最佳化設定“三辦八局”11個綜合辦事機構。將區級派駐白沙鎮機構由區級管理為主調整為屬地管理為主,相應擴大派駐白沙鎮的公安、市場監管、稅務、規劃自然資源等機構管理許可權。三是強化政策支援。市區兩級在規劃、財政、鎮園融合等方面為白沙鎮“量身定做”了15項優惠政策。規劃方面,將白沙鎮作為江津區副中心進行規劃打造,在用地需求保障方面給予重點支援。財政方面,建立財政收入超收返還、園區稅收分成、轉移支付等財政機制。在鎮園融合發展上,堅持白沙鎮、白沙工業園“規劃同圖、建設同步、資源同用、成果同享”,實行鎮與工業園一體化管理。

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一是一箇中心便民利民。把區級放權事項、鎮級審批事項、公共服務事項集中到中心辦理,逐一制定辦事服務指南,將工作流程精簡到受理、稽核、決定三個環節,明確責任到人,實行“一站式”辦公、辦事“只找一人”。同時,構建村級便民服務體系,在全鎮24個村(社群)建立便民服務中心,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民事協理員,分片區推行便民代辦服務。二是一網通辦打造平臺。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智慧網審系統,開發運用“政務服務綜合管理平臺”,透過網上審批流程再造,將服務事項納入線上辦理快速通道,讓群眾可以在網上提交資料、直接辦結,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三是一個機制驅動創新。將行政服務中心設為前臺,其他綜合辦事機構作為後臺,最佳化後臺管理,助推前臺服務,形成“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視窗統一出件”的工作流程,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是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整合區級部門下沉執法人員、鎮級綜合部門執法人員、政府購買服務協助執法人員等執法資源,按照分片執法和分領域執法相結合的方式,推行扁平化行政執法管理,構建起“局管全面、隊管片區、員管網格”的三級監管執法體系。二是實行一套機制管執行。建立聯動執法機制,在內部聯動上,明確綜合辦事機構和綜合執法局職能職責;橫向聯動上,建立綜合執法局與區級派駐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構建“統一指揮、部門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體系;在上下聯動上,建立重大案件聯合辦案制度,強化與區級執法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建立執法過程監管制度,區法制部門每半年對白沙鎮執法情況進行評估,主動接受各方面監督,讓權利在陽光下執行。三是實行一張網格管治理。建立融合互動的社會治理防控體系,推行網格化服務、社會化聯動、資訊化應用、法治化保障模式,創新“網際網路+網格化”,實現資訊資料、政策指令實時雙向推送,串聯起監管與執法,促進基層法治與自治有機結合。

四川省漢源縣:政企社協同 蹚出瀑電庫區基層治理新路子

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與雅電集團協同實施政府統籌、國企盡責、社會力量配合的聯合治理方策,促成了瀑電庫區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政企社合作聯動,由單打獨奏變協同治理。一是建立共治協調機制。成立漢源縣最高規格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與雅電集團簽訂戰略協議,商定由政府保障行政資源,企業提供經濟技術支援,社群居民組織配合參與,建立了政、企、社聯合行動機制。二是國企分擔治理壓力。雅電集團成立與政府對接的專項工作小組,全面加強戰略協同;派出9900餘人次參與雅安市和漢源縣的移民工作組;向川電公司爭取8000餘萬元投入專項行動,以支付設施成本;調集約300餘人的技術力量,安排3。9萬人次和5730餘臺次施工車輛,全力保障裝表入戶。三是疏通移民參與通道。縣委、縣政府在移民群體、村區、鄉鎮政府、縣專項治理領導小組之間建立反饋迴應通道。成立居民村民議事會,創造條件讓利益相關者有地方自主商議,有機會反映訴求。同時,充分啟用院壩居民小組、社群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民意渠道,讓移民群體成為規範用電秩序的積極參與者。

政企社合力解困,由生硬強制變理性施策。一是建立科學工作機制。建立縣主要領導直接負責的全通道資訊和行動網路;成立由漢源地方和雅電集團組成共666人的工作隊,接受縣裡統一安排,分組包點,入戶面訪,直接交流;將65個安置點共11727戶移民區分劃類,按類用策,按戶下方,甚至因人施法;採取先城後村、先商後民、先幹部黨員後普通家庭、先辦實事後簽約裝表策略。二是樹立親民工作作風。進點入戶工作者在將法規政策手冊和裝配方案發放、解釋到位的同時,充分傾聽和收集移民意見,當面瞭解移民群體所願所急所盼,對生活困難幫扶到位,對合理要求解決到位,對無據要求說服到位。三是務實辦事暖化民心。工作組在政策允許和力所能及範圍內將收集到的1800多條意見逐類解決。經向上級爭取,獲准對瀑電區域實施電價和電量“雙優惠”政策,讓瀑電移民每人每月享有10度“免費電”,超出用電按每度0。35元優惠價付費;漢源縣籌集3。5億元資金解決移民房屋居住問題,包括整修、飲水保障、改造廁所、新建設施等,有關補貼全部兌現,養老保障金全部發放到位。

政企社共求根治,由規範用電變助力發展。一是提升生產條件。漢源爭取資金3。8億元,完成改善移民群體生產條件的專案,包括修建堰道、鋪設輸水管道、修建水池、生產道路、公路等,建設工業園區2個,開展移民就業培訓2320人次,安排移民就業6000人次;開發種植經果林共6701畝,惠及4187戶16750人。二是改善發展環境。雅電集團幫助瀑電移民區架設10千伏線路、低壓線路,換裝變壓器等;啟動和加快建設有關輸變電工程,庫區用電安全和用電質量得到前所未有改善;對工商用電基於現行電價下調23%—28%;服務企業64戶次,完成交易電量約17億度,組織雅安地區4家發電企業匹配足額電量並幫助化解電源企業提高電價的壓力,保障使用者每度電不高於原定0。35元。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三辦”並舉 促進鄉鎮政府服務見實效

近年來,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委、區政府用好鎮村服務中心、網際網路服務兩個平臺,推行直辦、代辦、陪辦“三辦”服務“123”工作模式,高質量開展便民服務,打通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樹牢“一個理念”,建立便民服務事項清單。堅持為民服務、便民服務理念,下大力氣對群眾申辦事項的種類、程式和所需資料進行梳理歸類整理,先後三次組織各鎮街“三辦六站”開展專題研究和全面梳理,將分散在各站辦直接面向群眾的服務事項整合,拓展至82項,集中至鎮街便民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理。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服務導引,印製發放便民服務政策宣傳冊及彩頁,公開諮詢服務電話,鎮村透過廣播、會議講解、發放辦事指南、公開欄張貼、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知曉率,讓群眾明白到哪辦、找誰辦、怎麼辦,需要哪些資料、資料如何填寫等,做到上下聯通,讓群眾少跑路。

啟用“兩個平臺”,提升便民服務質量水平。一是鎮村平臺標準化建設全覆蓋。著力構建由1個區政務服務中心、14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157個村便民服務中心組成,三級聯動、執行高效的服務體系。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社群服務體系建設專案,總投資1259。14萬元建成標準化便民服務站119個,佔全區行政村的76%。鎮街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創業就業、民政救助、衛健養老等8個視窗,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提供便民服務。堅持村幹部坐班制度,在村便民服務中心能辦理的事項做到及時為群眾辦理。鎮村便民服務中心(站)門牌、標識牌、背景牆、制度牌等統一規範,一目瞭然,解決了群眾辦事找不到地方,不知道找誰辦的問題。二是網際網路服務平臺建設全覆蓋。14個鎮街全部連線了政務服務專網,安裝電子顯示屏,各村全部接通了市級政務服務平臺。目前,14項政務服務事項,可透過政務服務網路平臺直接辦理,群眾辦事更加快捷高效。

創新“三辦”服務,提高便民服務整體效率。建立健全“好差評”“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AB崗工作制”等服務制度,最佳化“三辦”服務模式。一是對於黨員組織關係轉接、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檢、生育登記服務、工商營業執照等47項“直辦”事項,只要符合規定條件、群眾申請材料齊全,視窗當場受理辦結。二是對於公益性崗位申請、外出務工交通補貼申報、申請城鄉特困供養等26項“代辦”事項,全面落實“群眾辦事黨員幹部代辦”制度,由工作人員按照所辦事項要求,一次性收集所有資料,並在規定時限內代辦完結,交付群眾。三是對專案投資、招商引資和土地流轉等9項需多部門聯合審批事項實行“陪辦”,由工作人員陪同到區政務服務大廳進行辦理。另外,對不符合政策規定的,耐心向申辦人解釋說明。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或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透過開闢“綠色通道”“上門服務”等方式,盡最大努力幫助群眾辦理,確保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