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改革開放40年】從百億到萬億 統計數字見證湖南發展

2022-07-18由 每時每刻美容 發表于 農業

40年前改革開放怎麼改

【改革開放40年】從百億到萬億 統計數字見證湖南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作為中部人口大省的湖南經濟快速發展,到2017年,經濟總量已上升至全國第9。

紅網時刻10月15日訊(記者 王詩穎)20世紀80年代,錄音機、腳踏車、洗衣機在湖南城區基本普及;90年代,家庭電器進入提升階段,彩電、冰箱、電話進入百姓家庭;新世紀後,電腦、行動電話湧入居民生活;到了2017後,湖南民用汽車擁有量688。94萬量,是1978年的140。9倍;其中私人汽車635。97萬量,是1987年的240。9倍……

一串串在湖南統計局留下的數字,清楚的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後湖南所發生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改革開放40年,作為中部人口大省的湖南經濟快速發展,到2017年,經濟總量已上升至全國第9。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努力奮鬥讓三湘大地發生了滄桑鉅變。從令人振奮的統計資料到全面發展的累累碩果,從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到城鄉環境的日新月異,都彰顯了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改革開放40年來,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46。9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3902。9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78年的38。8倍,1978-2017年年均增長9。8%,平均每5年翻一番,快於同期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

經濟總量在1993年突破千億大關,2008年跨上萬億臺階,2012年突破2萬億元,2016年突破3萬億元,實現了新的歷史跨越。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286元,增加到2017年的49558元,按可比價計算,2017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978年的28。3倍,年均增長8。9%,快於同期全國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2017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7340美元,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

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二三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格局

40年來,全省產業結構、投資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結構在不斷調整中實現最佳化,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大大增強,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濟發展向高質量不斷邁進。

1978年,農業為湖南的主要支柱產業,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為18。6%。經過40年的努力,全省產業結構由典型的農業經濟逐步發展為以農業為基礎,第二、三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的格局。

產業結構由最初的“一二三”演變為當前的“三二一”,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增速持續快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27。34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6759。07億元,年均增長11。6%,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8個百分點。

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

隨著“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大湘西開發”“3+5”城市群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四大板塊”競相發展,區域經濟協調性明顯增強。2017年,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經濟總量四成以上,核心增長極作用明顯。

2012-2017年,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4%,湘南地區年均增長9。5%,湘西地區年均增長8。9%,增速差距逐步縮小。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

40年來,湖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城鄉人口流動性顯著增強,城市化程序明顯加快。全省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593。86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3747。02萬人,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1。5%提高到54。62%,提高了43。1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40年】從百億到萬億 統計數字見證湖南發展

改革開放40年,湖南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對外貿易呈跨越式飛躍。

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擴大對外開放“朋友圈”

改革開放40年,湖南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對外貿易呈跨越式飛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湖南的對外貿易發展由調撥出口進入自營出口時期,對外貿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17年,全省進出口總額360。4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225。7倍。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積極加強國際、省際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積極改善投資環境,開放程度與日俱增。2017年,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投入使用;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湘潭、岳陽綜保區及長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岳陽城陵磯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等獲批;長沙、衡陽、郴州綜保區封關執行。

同時,隨著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湖南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諮詢等業務迅速發展壯大。湖南的各大企業紛紛響應國家政策,加大海外投資,不斷擴大“一帶一路”沿線“朋友圈”,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生活水平提高 城鎮居民收入是40年前的103倍

2017年,全省城鎮人口3747萬人,相比1978年的593。86萬人,增長5。3倍。2017年,全省年末從業人員3817。22萬人,比1978年增加1537。17萬人,年均增長1。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7年的33948元,名義增長103。8倍,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1。6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純收入)由1978年的143元增加到2017年的12936元,名義增長89。5倍,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5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政府財力的不斷增強,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各項惠民政策相繼出臺,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由城市延伸到農村,覆蓋面不斷擴大。從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開始,到2017年,全省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906。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