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

2022-07-12由 科技洞鑑 發表于 農業

分工理論是誰提出來的

引言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馬克思認為“科學的力量”及其與在工藝上的應用是首要的生產力,他說:“這所謂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其次是在生產過程內部聯合起來的力量,最後是從直接勞動轉移到機器、轉移到死的生產力上面去的技巧。”

因此,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可以看出,伴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工廠機器廣泛運用帶來的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才逐步確立起來,並被廣泛接受和認可。

科學技術生產力的具體表現

早在

19

世紀

馬克思就敏銳地認識到科學技術在近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規律。在《資本論》第一卷,特別是《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這一篇文章中,馬克思透過大量的事例論證了科學技術的功能,特別是科學技術促進社會舜的作用,然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

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是

“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馬克思認為,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這三個要素,其中雖然沒有明顯地出現科學與技術,但它是作為一種潛在的力量滲透到生產力每一個要素中,從整體上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科學技術既是財富的最可靠形式,是財富的產物,也是財富的生產者。”

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看,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任何時代的生產力都是隨著科學技術的溉而不斷髮展,從這個角度出發,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發展作用越來越大。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表明,一個國家的財富多少、社會文明程度如何,主要取決於一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一般的社會知識、學問,已經在多麼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從而社會生活過程的條件本身已經在多麼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知識的控制並根據此種知識而進行改造。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科學技術對生產力諸要素的滲透作用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科學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

勞動者是體力和智力的擁有者,勞動者用勞動創造價值,這種創造價值能力的高低和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息息相關。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以前,由於生產力發展低下,沒有采用機器大工業生產,勞動者主要將體力投入勞動過程中,科學技術對勞動起的作用並不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大規模的採用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者的智力因素在生產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

由於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從事科學研究的腦力勞動者逐漸超越體力勞動者,成為生產勞動的主導力量,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也就越來越重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和職業素養,還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進而提高了勞動者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勞動者的素質和科學水平逐漸成為影響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在機械化初期,要求勞動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就能勝任工作,這時其體力與智力在勞動中的支出比為

9:1

在中等機械化程度的條件下,勞動者不具備中等文化水平就難以勝任工作,這時勞動者體力與智力支出比為

6:4

在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則要求勞動者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而要有專門的技術知識,相應的體力與智力支出比約為

1:9

上述情況說明了人的體力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的比重日益降低,智力勞動的因素逐漸加大。

和科學技術的作用相比,體力勞動已經處於從屬地位。對此,馬克思曾經明確指出:

“資本越來越把勞動時間(單純的勞動量)確定為唯一的決定性的因素,直接勞動及其數量在同一程度上越來越不是決定生產(創造使用價值)的原則,因而不但它在數量上的比重跟著降低,並且就質的方面來說,雖然它還是不可缺少的,但一方面和一般的科學工作及自然科學在技術上的應用來比,另一方面和從整個生產的社會結構中所產生的一般生產力來比,卻被貶抑為一種不關重要的因素了。

科學技術對勞動工具的影響

勞動工具的發達程度越來越依賴科學技術。生產工具、技術裝置的改革與發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其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不同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條件決定了不同的時代。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

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把人類社會劃分為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以及電子時代。而用於生產的機器、裝置卻是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物化,是人類智力的產物。“自然並沒有製造出任何機器、機車、鐵路、電報、自動織棉機等等,他們都是人類工業的產物

自然的物質轉變為由人類意志

駕御

自然或人類在自然界裡活動的器官。

它們是由人類的手所創造的人類頭腦的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

人類正是藉助於這些物化的智力延長了自己的器官,去有效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是由於工具機的創造,大工業才建立起與自己相適應的技術基礎。”近代的機械化生產主要是延伸了人的肢體,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現代科學技術條改進了生產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落後的勞動工具逐漸被先進勞動工具所取代,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馬克思曾孚說:“如果生產這些勞動資料的部門的勞動生產力發展了(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髮展的),舊的機器、工具、器具等等就為效率更高的、從功效來說更便宜的機器、工具和器具等等所代替。”

西方工業革命以前,社會勞動主要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生產工具落後,勞動過程中摻雜的科技成分很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手工勞動逐漸被機器所代替。科學技術越發達,生產勞動中的機器就越先進,生產能力也就越強大。馬克思以一個英國紡紗工人和一箇中國紡紗工人的工作為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作用。

當他們使用相同的勞動工具、在相同的勞動條件下,他們會創造出相等的價值。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

但是,若英國工人使用一架強有力的自動機勞動,而中國工人只使用一架手搖紡車,那麼,他們所創造的價值會產生天壤之別。馬克思用這個例子,證明了科學技術對生產工具、以及生產結果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科學技術對勞動物件的影響

勞動物件是人們勞動的客體,是勞動活動所面臨的物件,它包括自然物(如水叢土、礦產、森林等)和人工物(如鋼鐵、半導體材料等)。科學技術使勞動物件不斷擴大,一方面增加了原有勞動物件的新用途,同時也擴大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範圍。

例如,原有的許多廢物,垃圾可以變廢為寶,從而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科技的迸步還使得許多人工自然成為勞動的物件,如半導體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等。這些新材料的問世使得勞動物件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歷史性利社會性。在《資本論》中,為了研究科學技術在社會形態更替中的作用,馬克思從人類勞動、商品生產與社會分工之間聯絡出發,考察了人類的勞動。

人類勞動從本質上看,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勞動過程包含勞動物件和勞動資料。勞動資料是連線勞動者和勞動物件的橋樑、是用來把人的活動傳導到勞動物件上去的物或物的綜合體。

科技思考:科學技術生產力的表現有哪些?發展階段又提高了什麼?

馬克思認為:

勞動資料的遺骸對於判斷已經消亡的社會經濟形態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物件的情況日益影響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物件的規模、範圍、程度成為判斷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科學技術的水平越高,人類實踐活動的範圍就越大,勞動物件的範圍也就越廣泛。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人類的實踐能力和範圍,影響著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廣度。

結語

馬克思指出:“化學領域的發展使更多的有用物質進入人類的視野,成為人們的研究開發物件

物理學的發展是最受人類關注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並將實踐活動深入到外太空資源,進行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地質學的發展使人們將目光轉向地質學的新領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開發,同時還引進了一些新的勘探技術和方法,從而加快了對礦產資源的開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