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兒子發明與父親成果太像了?大手可以拉小手,但別代替小手

2022-07-10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農業

成果長的像誰

近日,一則“兒子獲獎發明和父親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的訊息,引發輿論關注。據報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利用自己和實驗室團隊的科研成果,供兒子獲獎升學。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迴應稱,高度重視,已迅速組織人員對此事進行調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也表示,已啟動調查,若屬實,將按照大賽規則進行處理。

兒子發明與父親成果太像了?大手可以拉小手,但別代替小手

據澎湃新聞報道,2015年,劉建國之子劉某陽憑藉發明“行動式霧霾汙染氣體快速識別和檢測裝置”獲得多個省級、國家級獎項,並因此被一所重點高中錄取。但該發明在名稱、工作原理、外觀方面,均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項科研成果高度一致。當時,劉建國任該所副所長,也是該科研成果所屬專案的主要完成人。2018年,劉某陽再次憑藉發明“酒駕安全鐳射快速篩查系統”獲多個獎項及國家專利,而該發明也與劉建國2011年所申請的國家專利“鐳射酒駕道邊線上監測系統”原理高度相似。

雖然事件真相有待調查結果,但從媒體釋出的父子發明裝置外形上看,即使是外行人也要感嘆一句“相差無幾”;再結合名稱、工作原理等方面的重合部分,以及不止一次的“科研巧合”,網友有理由發問:到底是父親的科研成果,還是兒子的發明創造?屢次獲得重磅獎項的,到底是名副其實的“神童天才”,還是坐享其成的“拼爹少年”?孩子的一名老師介紹,該發明在研究過程中確實得到了孩子父親的指導和幫助,屬於“大手拉小手”。需要調查清楚的,恰恰就是父親對孩子的幫助程度有多少,存不存在過度參與,甚至是直接代勞的情況。大手可以拉著小手,但不該代替小手。

在青少年科創大賽的賽道上,一個個奇思妙想總是令人眼花繚亂,讚歎不已,但其中也不乏家長逾越圍欄、搶佔跑道的現象。去年,雲南昆明一名六年級小學生,憑藉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青少年科創大賽獲獎的訊息,就引發了不小的熱議。後經專家組認定,專案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因而撤消了相關獎項,並收回獎牌和證書。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一鳴驚人的思考力,均值得讚歎,但那些明顯超出學生現有認知、與科研規律完全背離的“驚豔”成果,卻是應該堅決抵制的“作弊之果”。身為科研人員,應傳授給孩子的,是那份認真科研、勤勉努力的精神,怎能是有違公平、學術造假的伎倆?前者是愛孩子,後者是以愛之名“毀孩子”。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的種種表現,往往也能映照父母的人格修養與處世態度。孩子獲獎的一時虛榮,是否應該蓋過學術道德的長久光環;孩子評獎升學的重要性,是否應該大過對其人格品質的悉心培養;相信大部分家長心中都能有桿秤,尤其是科研領域的家長,更該具備科研的“邊界感”,遵守教育的公平性。

編輯:辛音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