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正觀快評:開設學農類實踐活動,不只為了“分清五穀”

2022-06-28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農業

結對子怎麼玩

學農類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的要求,更是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的需要。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安庭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議鼓勵大中小學定期開設學農類實踐活動,傳承“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中華社稷”根植孩子們的心田。

此言一出,迅速引發熱議,網友反響強烈,大多表示贊成,甚至有網友調侃說:“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五穀不分了。”

這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也反映了現實。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程序、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遷,許多城鎮裡的孩子日益疏離農業和農村,沉溺於電子產品,從小就患上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城市病。

對於這一點,我就有很深的感受。記得幾十年前,我們的城市還很小,網路還未普及,每到農忙時節,孩子們放學或放了假,就到田間“揀麥穗”“拾棉花”“掰玉米”“捉蛐蛐”,一邊勞動,一邊娛樂。而如今,對於大多數生活在城鎮的孩子來說,這些都已經變得很遙遠,別說“揀”“拾”“掰”“捉”了,就是見到都難,只存在於課本里和想象中。

不要覺得這沒什麼,往小了說,它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容易造成青少年農業知識和技能的缺失;往大了說,它不利於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

因此,在大中小學開設學農類實踐活動十分必要。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來,可以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出城市,迴歸自然,體驗田園生活,學習農業知識,掌握農業技能;二來,透過從事農業勞動,可以使學生們深切感受農業生產的不易,懂得農業的重要性,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勤儉節約的美德。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開設學農類實踐活動並不容易,困難同樣顯而易見。

首先,城市不同於農村,缺少農業設施,學農類實踐活動要在什麼地方開展?其次,現在的中小學生普遍學業緊張,是否有時間參與實踐,學校、家長不配合怎麼辦?第三,既然是學農類實踐活動,那就要學到東西,可具體怎麼學、向誰學,怎麼避免流於形式?

這些還只是困難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問題是目前無法預知的。但困難和問題再多,總會有解決辦法,以實踐地問題為例,有些網友就建言獻策,提議讓城鄉家庭結對子,假期安排孩子互換生活;還有網友建議,在城郊建試驗田,學校利用節假日統一組織、安排實踐。

這些建議不一定成熟,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而隨著網友們討論的深入,一定還會有更多好辦法、好方案出現。

總之,鼓勵大中小學開設學農類實踐活動是個好提議,不妨持續討論下去,研究出可行性方案,這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分清五穀”,也是現代教育的要求,更是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的需要。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正觀見習評論員 陳若松

編輯:梁冰 馬少劍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