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三問最強颱風“利奇馬”——攜風帶雨一路北上,既是灑水車又是抽水機

2022-06-25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農業

水車抽水是什麼原理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

兩天過去,來自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的興風作浪無情肆虐,還看不到任何停歇的跡象。

8月10日凌晨,“利奇馬”在浙江登陸後強度略有減弱,但很快蓄積能量,攜風帶雨,一路北上。根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受“利奇馬”影響,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安徽等地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山東多地雨量破單日極值。截至8月11日13時30分,浙江因災死亡32人,失蹤16人。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說,“利奇馬”不僅是今年西北太平洋的最強颱風,也是今年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同時還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華東地區的第三強颱風,與2016年的颱風“莫蘭蒂”並列,僅次於1956年的颱風“溫黛”、2006年的颱風“桑美”。

8月11日20時50分左右,撲向北方的“利奇馬”,在山東青島市黃島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再次登陸,最強颱風後續影響如何,會否繼續一路北上掀起狂風驟雨,這些問題備受關注。

(1)颱風登陸了就結束了?

風雨“大考”還在持續

颱風登陸了就結束了?這是不少人提出的一個疑問。事實上,颱風“利奇馬”第一次登陸後,受地形影響強度的確有所減弱,8月10日9時,已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強度。

不過,按照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錢奇峰的說法,颱風登陸並不意味著結束,儘管颱風登陸後強度會逐漸削弱,但仍攜帶著豐厚的暖溼空氣,一旦與陸地上空冷空氣相互作用,很可能給陸地造成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以及雷暴、局地龍捲風等天氣。

真正的風雨考驗才剛剛開始。

“颱風‘利奇馬’移動慢,環流結構保持完整,在一路北上的過程中,就好比一輛‘巨型灑水車’,會給沿途的地區帶來長時間的風雨!”錢奇峰說。

首先,“利奇馬”正處於大陸高壓和副熱帶高壓的“夾擊”中,引導氣流弱,移動速度慢,登陸12小時後,還處於浙江紹興境內。專家認為,這種慢速移動帶來的持續性強降雨,會加大致災風險。

其次,颱風通常登陸後強度會迅速減弱,且颱風的螺旋結構也會相應受到破壞。但截至8月11日,“利奇馬”的環流結構保持完好,北側的外圍螺旋雲帶已掃到山東。

“這種完整的結構形態,又讓‘利奇馬’像一臺永不停息的‘抽水機’,將其東側和南側大洋上水汽源源不斷地抽取過來,為後面持續性的強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錢奇峰說。

中國氣象局預計,8月12日至14日,“利奇馬”將在山東半島附近緩慢移動或迴旋少動,影響時間長,山東等地需注意防範持續性強降雨帶來的不利影響。

更值警惕的是,隨後在北上過程中,“利奇馬”將與冷空氣相互作用,產生疊加效應。華北東部、東北地區需密切關注颱風動向,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地需防範後期颱風北上帶來的風雨影響。

(2)颱風造訪北方很罕見?

曾7次“侵擾”北京

這並非颱風第一次來到北方。

根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有氣象記錄以來,類似於“利奇馬”這樣登陸華東並一路北上的颱風還有1984年第7號颱風“芙瑞達”,1994年第6號颱風“提姆”,1997年第11號颱風“溫妮”,2005年第9號颱風“麥莎”,以及2018年第10號颱風“安比”。

以颱風“安比”為例,去年7月在上海崇明島登陸,隨後也是一路北上,並影響到北京。北京市氣象局梳理發現,曾經有7次颱風減弱後的低壓經過或接近北京,時間分別是1956年8月2日,1972年7月27日,1984年8月8日,1989年7月21日,1994年7月12日,2005年8月6日和2017年7月29日。

何立富告訴記者,在我國華東地區登陸的颱風,的確有不少會出現北上的路徑。只不過,颱風北上最大的問題是,將很少與颱風作戰的北方地區直接暴露在臺風面前,由於北方本身承受暴雨能力偏弱,而防颱的經驗又十分缺乏,會大大加重致災風險。

以去年的颱風“溫比亞”為例,2018年8月17日在上海登陸,登陸時強度僅為熱帶風暴級,8月20日凌晨在山東北部變性為溫帶氣旋,之後進入渤海。而就在這短短4天時間內,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澇災害。

其中有24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河南商丘最大1小時降雨量達112毫米;累計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和250毫米以上的面積分別達36萬、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東省過程平均降雨量達141毫米,創下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紀錄。

據何立富分析, 目前來看,“利奇馬”的路徑比“溫比亞”更偏東,沒有那麼深入內陸,因此強度減弱得也較慢,在山東二次登陸後,後者將面臨著至少48小時的暴雨侵襲。

何立富說,“利奇馬”進入渤海灣後,會出現迴旋少動的情況,因此對山東的影響時間比較長,影響也比較大。加之前期高溫天氣多,降水比較少,山東一些地區會出現旱澇急轉,部分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較高,值得警惕。

(3)最強颱風屬突然爆發?

8月是生成颱風最多的月份

事實上,在今年汛期前半場,颱風一直不強。

截至8月6日,僅有兩個颱風登陸我國。7月3日,第4號颱風“木恩”登陸海南萬寧,登陸時為熱帶風暴級;8月1日,第7號颱風“韋帕”登陸海南文昌,登陸時也是熱帶風暴級強度。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階工程師呂心豔說,這主要是與今年氣候背景有關。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今年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勢,面積較大,而且位置偏南偏西,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而這裡,正好是颱風主要生成的源地。

但進入8月,颱風一轉之前的“弱小”,不斷活躍“發展壯大”,終於拿到了今年西北太平洋氣象劇本的主角。

從8月4日開始,今年第8號颱風“範斯高”、第9號颱風“利奇馬”、第10號颱風“羅莎”扎堆出現。如今,隨著“利奇馬”的登陸和肆虐,最強颱風爆發的訊息引發廣泛關注。

呂心豔指著一條範圍巨大的季風槽說,到了8月,情況發生變化。副熱帶高壓開始北抬,季風槽範圍變得寬廣,颱風終於獲得了活躍的條件。

按照她的說法,海溫高、切變小、初始有擾動,是颱風生成的三大條件。“季風槽內不存在著動力不穩定機制,其下墊面洋麵一般都比較溫暖,熱帶擾動易在季風槽發展為颱風。現在海上活躍的這幾個颱風都出生於季風槽。”

呂心豔告訴記者,8月通常是生成颱風最多的月份,約有70%以上的颱風都是在季風槽裡生成的。而每年都會出現颱風群發的現象,2013年、2017年、2018年這種現象都比較突出。從1979年到2005年的西北太平洋洋麵上,8月恰恰是颱風群發最多的月份,大約佔全年比例約30%;9月次之;5月最少。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在1949年至2014年的65年間,有近100次三個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平均每年1。5次。颱風資料庫顯示,在1960年,最多出現五個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

目前,在臺風“利奇馬”的東邊,就守候著今年的第10號颱風“羅莎”。錢奇峰說,兩個颱風相互作用,將增加路徑預報難度。

不過他同時表示,當這批“扎堆”的颱風過後,我國將可能獲得短暫的颱風間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