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抓好種植技術 一畝地種出“兩份錢”——記肥城市雙北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

2022-06-25由 中國農民合作社 發表于 農業

精奎禾靈能和殺菌劑一起用嗎

作者:王梅 曹曦東

肥城市雙北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安駕莊鎮,屬於肥城最南部鄉鎮,緊鄰大汶河。從2015年9月合作社成立至今,流轉土地面積從1004畝增長到1890畝,機械擁有量從幾乎為零增長到擁有大型先進農機具及配套裝置150餘臺(套),託管周邊土地4000餘畝,在灌溉、深耕、深松、無人機植保、精播、運輸以及收穫烘乾等方面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可以為周邊合作社及村民提供耕、種、耙、收、管、銷等一條龍標準化全程社會化服務,連續兩年承擔肥城市農業農村局飛防任務,累計飛防面積30餘萬畝。

據理事長武海榮介紹,合作社成立初期,也是種植小麥、玉米,但當時剛接觸農業,產量提高很慢,一直在不斷摸索種植技術和經驗。2016年開始,玉米價格大幅度下滑,經濟效益較低,極大打擊了種植大戶的積極性,兩季作物只有小麥賺錢,到秋季能實現保本或極少的盈利。2017年的時候,合作社嘗試把玉米改成大豆種植,儘管當時大豆價格不是很高,可是大豆種植成本低,還能帶來一定的利潤。2017年、2018年、2019年,大豆平均畝產量400斤左右,在當時每畝地能帶來200元左右的純收入。2020年,肥城市農業農村局關注到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模式,就和合作社探討大豆種植方法,拿出資金扶持,並聯系四川大學雍太文教授作為專家指導,合作社才有信心、決心嘗試玉米大豆的間作模式。武海榮表示,合作社當時劃分出1004畝土地建立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千畝示範基地,開展間作模式的試驗、示範。兩年來,不斷探索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法,摸索出了一些實用的經驗,讓合作社逐步實現了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雙收模式。

重點一:選配品種

開展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種子是關鍵,需要符合以下條件:一是玉米品種必須是緊湊型,耐密性好、抗病性強、耐倒伏性高。借鑑2020年的經驗,2021年,合作社選擇了登海511、533、618幾個品種,登海系列很多品種都屬於緊湊耐密型,合作社根據播種的時間早晚,選擇合適的品種。以泰安為例,6月10日前播種,選擇99~107天早熟品種(511、618、333),這些品種在當地都已通過了試驗。另外,2022年透過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專家的推薦,在玉米品種上新增加了“黃金糧MY73”作為實驗對比,這個品種也屬於早熟品種,出苗到成熟101天。二是大豆品種的選擇,2020年、2021年,合作社都選用齊黃34,耐陰性比較好、抗倒伏,2022年在齊黃34為主導品種的情況下,新增加了嘉豆4號(祥豐4號)以及冀豆12,做種植對比。目前,合作社的玉米、大豆種子已經儲備完成,並透過試驗示範、品種觀摩等方式將優良品種在當地進行推廣。

重點二:確定配置引數,合理密植

合作社在四川農業大學雍太文教授、楊文鈺教授的指導下,以擴間增光、縮株保密為技術核心,進行了合理密植。2020年、2021年兩年間,在擴間增光方面,採用2行玉米、3行大豆帶狀種植,玉米頻寬35~40釐米,大豆行距35釐米、頻寬70釐米,玉米大豆之間距離65~70釐米。在縮株保密方面,根據土壤肥力,適當縮小玉米、大豆株距,達到淨作的種植密度。利用播種機調節株距,玉米大豆單粒穴播,玉米株距11~12釐米,密度為4400~4800株,大豆株距10釐米,大豆株數8000株以上。

2022年,根據實際操作經驗,間作模式改為2行玉米、4行大豆帶狀種植,合作社新購進4 :2模式播種機20臺,並以4 :2為主導模式,把玉米大豆一個頻寬做到2。85米,其中,玉米頻寬40釐米,大豆頻寬1。05米,玉米大豆間距70釐米,玉米株距適當調到10釐米,大豆也是10釐米,這樣玉米每畝株數能達到4680株,大豆株數為9300株,擴大了種植帶,能達寬度2。45米,這樣也比較有利於機械進入,夏季有利於通風,透光性更好,有效避免倒伏,保證玉米大豆產量。

武海榮強調,近兩年合作社小麥種植效益較好,形成了大量小麥秸稈,建議如果沒有條件進行秸稈打捆,也務必對秸稈進行一次性還田處理,以避免播種時因透過性不好,造成播種機播腿擁堵,導致缺苗斷壟而影響玉米大豆的產量。

重點三:種肥同播,確保苗勻

2021年,合作社選用的是河北農哈哈3 :2模式,5行腿播種機(當時選擇模式受地塊限制,因地塊種植小麥有麥壟,為了澆地方便,壟面寬度為2~2。1米,4 :2模式機具寬度,會把大豆或玉米種到畦牆上去)。2021年下半年,肥城市農業農村局推出了減壟增地專案,即政府承擔一部分資金,鼓勵種植大戶安裝站杆式、地理式、微噴式灌溉裝置,合作社抓住政策機遇,1890畝地塊全部安裝噴灌,沒有了畦壟,為帶狀複合的播種提供了有力幫助,在模式配置上的選擇更寬了。

2022年,合作社購進20臺播種機,其中優尼亞氣吸式播種機2臺,農哈哈4 :2模式播種機18臺,為夏播做好充足準備。播種前,合作社要進行株距行距的除錯,以及測量實際施肥量的大小。為防止病蟲害、土傳病菌,促進根系發育,種子要進行包衣,即使購買的種子有包衣,也建議對種子進行二次包衣。合作社一般採用比較好的種衣劑,例如27%的苯醚甲環唑·咯菌腈、噻蟲嗪、懸浮種衣劑進行包衣。

此外,播種前還要對土壤墒情進行觀察,一般情況下,土壤捏可成團、拋開可散最為適宜,如墒情不好,可等墒情好轉或造墒後進行播種。有條件的可以先播再微噴,進行噴灑,水分要適量。播種時,玉米播深3~5釐米,大豆2~3釐米。2022年,合作社購進10臺北鬥自動駕駛導航系統,透過播種機安裝導航系統,減少或杜絕人工播種跑偏和行距偏差,為苗後除草提供條件。武海榮表示,2021年,合作社就因為播種機跑偏,行距大小不好控制,給苗後除草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於操作機手疲勞或分心,最寬處能到65釐米,窄的地方几乎併成了一行,這樣苗後除草不能正確設定隔離板距離,容易對作物造成傷害。

重點四:化肥減量

玉米播種施肥每畝一般為50~60公斤,合作社常用的是玉米緩釋高產肥,一般含量為27-5-8(即27%純氮-5%五氧化二磷-8%氯化鉀,下同);大豆播種每畝施平衡肥10~15公斤,一般施用15-15-15或17-17-17。有條件的可以對玉米進行二次施肥,一般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抽雄期)在玉米帶兩側10~15釐米,利用簡易追肥,每畝追肥尿素10~15公斤。武海榮介紹,2020年、2021年,因播種機下肥量不夠,當時每畝玉米肥量最大量不到70斤,合作社還在玉米喇叭口期進行二次追肥,當時每畝追肥高氮複合肥50斤,效果明顯。

重點五:調節控肥

在玉米7~10葉期,大豆分枝期、初花期,對作物進行控肥(這時候玉米高度約在人的膝蓋以上5釐米,腰部以下),使用玉黃金(成分鮮胺脂、乙烯利)與烯效唑控制,一般1畝地用20毫升,兌水30公斤,進行稀釋或5%烯效唑可溼性粉劑25~50公斤,兌水100斤噴灑作物莖葉。如到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高度1。2~1。5米,這個時候大豆處於盛花期,建議使用烯效唑和甲浱嗡比較安全。

重點六:防除雜草

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的除草問題,是很多種植大戶關注和擔心的主要問題,玉米大豆除草劑不相容給合作社實際種植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合作社把複合種植模式除草分為苗前除草和苗後定期除草。

在苗前除草方面,除草劑選用9。6%精異丙草胺乳油(金都爾,封閉效果好,安全性也高)100毫升混加草甘膦80~120克,封閉除草需要足夠的水量,每畝地水量不低於25公斤。有條件的話,在小麥收割完以後對秸稈進行撿拾打捆(收割機要拆掉粉碎機)。合作社2022年購買了一臺優尼亞打捆機,每天可撿拾打捆秸稈300多畝,每畝地小麥秸稈撿拾300~400公斤,光秸稈一項可增加收益40~60元/畝,實施秸稈打捆的地塊,播種透過性好,大大減少缺苗斷壟的現象,播種苗全苗旺,並且土壤裸露,封閉除草效果明顯,可大大增長封閉時間,以防止陰雨天氣造成的草荒,或無法除草現象,爭取苗後一遍除草。

在苗後除草方面,可根據封閉效果以及天氣,結合地裡雜草情況及時進行除草,一般在玉米4~5葉或拔節期,選用8%環磺酮加4%煙密磺隆,大豆使用10%精奎禾靈乳油加25%氟磺胺草醚,使用雙藥桶植保車,對玉米大豆進行隔簾封閉處理,最好使用防漂移噴頭,進行機械除草。2022年,合作社針對帶狀複合種植模式,積極與植保機械廠家合作,對植保車進行了改裝,並且安裝自動導航模式,做到導航播種、導航除草,這樣更能精準地消除雜草,減少對作物造成的藥害。

重點七:防病控蟲

利用無人機在苗後3~4葉,玉米喇叭口期(也就是抽雄期),大豆結莢、鼓粒期,採用殺菌劑、殺蟲劑、增效劑、調節劑、微肥“五合一”套餐進行施藥。這一點在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套餐,這兩年合作社選用的是芸樂收增產套餐,在抗病、防蟲、增產方面表現良好。

武海榮特別指出,點蜂緣蝽對大豆的危害性巨大,它能引起大豆的症青,造成大豆有莢無粒,後期貪青不落黃,直接導致大豆減產、品質降低。在對大豆、玉米殺蟲的時候,特別是大豆花莢鼓粒期,用噻蟲嗪加高效氯氟氰菊酯進行噴灑,間隔5~8天再噴灑一次,可有效防控點蜂緣蝽,這一點要引起重視,以免造成減產。

重點八:機收提效,顆粒歸倉

兩年來,合作社採取的是先收割玉米後收割大豆的方式,2020年購買了巨明2行玉米收割機,收割機外輪距不足1。5米,正好適合3 :2和4 :2模式的玉米收割。2022年,合作社透過多方考察機械裝置,準備採購幾臺自帶還田聖春雨2行收割機,玉米收割還田,可保證大豆收割的品質。玉米收割完以後,用現有的小麥收穫機改變一下滾筒轉速即可收穫大豆。

經過幾年的摸索,合作社實行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實現了雙豐收。經專家實打測產,2020年基地玉米畝均產量1332斤,大豆186斤,畝均增收 300 元左右;2021 年,玉米畝均產量542。08 公斤,大豆畝均產量114。36 公斤,比普通玉米淨作每畝增收400元左右,達到了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目標。同時,2020—2021年,合作社在肥城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下開展全市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觀摩培訓會,參訓總人數1200人次。在玉米大豆生長時期,武海榮多次帶領農戶走進示範基地觀摩和現場諮詢,對農戶提出的問題現場答疑解惑。透過實地觀摩,很多農戶切實看到這種模式的雙重效益,兩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多種植大戶的認可。例如,2022年,肥城報名開展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非常踴躍,報名畝數達到了4。8萬畝,合作社示範帶動作用明顯。

(作者單位:王梅,山東省肥城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曹曦東,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

抓好種植技術 一畝地種出“兩份錢”——記肥城市雙北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