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非轉基因大豆生產遍佈全球,去年中國進口150萬噸

2023-01-20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農業

緬甸大豆是不是轉基因的

在全球,非轉基因大豆的消費及貿易需求非常集中,主要是在中國和歐盟。由於供不應求,分別都得大量進口。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大豆進口國。然而,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同時,中國也在大量進口非轉基因大豆,2021年非轉基因大豆進口量達到150萬噸,2022年1~7月進口量達到124萬噸。

此外,從價格來講,不論是現貨,還是期貨,非轉基因大豆都與轉基因大豆存在價差,前者貴於後者。9月13日,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現貨價格為6260元/噸,進口轉基因大豆港口分銷價為5350元/噸,二者相差910元/噸。同一天,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非轉基因大豆豆一的期貨收盤價是5893元/噸,轉基因大豆豆二的期貨收盤價是5382元/噸,二者相差511元/噸。

非轉基因大豆生產遍佈全球,去年中國進口150萬噸

其實,大豆產業的“雙軌制”,不但存在於中國,也同樣存在於世界其他大豆主產國。比如,巴西、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國,生產的絕大部分大豆是轉基因大豆,然而,兩國也都種植有一定比例的非轉基因大豆。

“雙軌制”的根源在於需求。業內人士指出,在食品加工領域,比如豆製品、醬油等,採用非轉基因大豆作為原料。轉基因大豆用於榨油、豆粕,豆粕是飼料的主要原料。首先,只要是政府批准的轉基因作物,其食用和飼用的安全性都是確定的。其次,既然市場上存在一些消費群體對非轉基因大豆的消費偏好,那麼尊重它、滿足它就行。

非轉基因大豆生產遍佈全球

國際穀物理事會資料顯示,全球大豆產量2021年超過3。6億噸,預計2022/2023年度將會達到3。8億噸。業內統計,全球每年非轉基因大豆產量約為6000萬~7000萬噸,佔全球大豆總產量13%~16%左右。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國內種植的大豆為非轉基因品種,且該品種產量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中國大豆產量達到1640萬噸。從2022年起,隨著國家啟動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預計產量可接近2000萬噸。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中國開展了轉基因大豆的產業化試點。今年7月,農業農村部官方稱:“去年的試點效果不錯,今年是試點開展的第二年,將繼續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有序開展試點。”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曉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試點商業化種植轉基因大豆,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中國自1986年推出“863”計劃以來,就一直在跟進這一技術,目前只種植了轉基因棉花、木瓜。可以說,研究早就在做,但應用迫在眉睫。因此,正如行業內的預期,邁出這一步是遲早的事情。

種植轉基因作物所帶來的益處,以轉基因大豆為例,對一個產區來說,如果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前期較好的表現是,透過合理密植,能夠提高一定的單產量,同時顯著降低大豆除草成本,減少有毒雜草籽,提升大豆品質的均衡性。美洲產區歷經這20多年的種植實踐,大豆單產也從每英畝30多蒲式耳(1蒲式耳約合27千克),增長至50多蒲式耳。

今後,隨著高蛋白品種或其他具有品質改良特性的品種問世,大豆產品的品質將會有極大的提升,造福於大豆產業和廣大消費者。

不過,張曉平也提到,中國是大豆的故鄉,每年仍然能生產出近2000萬噸的非轉基因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純正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國,這一地位無人撼動。如果商業化種植轉基因大豆而缺乏適當的有效管理措施,有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對非轉基因大豆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除了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可謂遍佈全球。

比如巴西,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2021/2022年度為79。3萬公頃,2022/2023年度接近100萬公頃,佔全國大豆播種總面積的比例為2%左右。從產量來看,2022/2023年度非轉基因大豆,預估將會達到1800萬噸左右。

至於其他國家,主要分佈在亞洲、美洲、歐洲、非洲。比如,印度年均產量為1000萬~1200萬噸;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州產量最多,年產100萬~120萬噸,佔遠東地區大豆總產量的65%以上;美國年產量不足700萬噸;烏克蘭年產量約為300萬~400萬噸;歐盟地區年產量約為200萬噸;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大豆生產國,預測2021/2022年度產量為209。1萬噸。

種植非轉基因大豆,主要是為了食用。以美國為例,60%的非轉基因大豆用於生產加工食品,這些用於食品加工的大豆,約有52%製作豆腐、28%製作豆漿、8%製作醬油,其他製作納豆等食品。38%的非轉基因大豆用於飼料加工。在飼料加工方面,主要用於製作非轉基因豆粕。

再比如歐盟,對食品要求嚴格,只允許種植非轉基因大豆。除了用於食用外,還用於生產非轉基因豆粕,用於家禽和畜牧業飼料餵養。

還有印度,國民以素食為主,也喜歡食用高油食品,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於製作食用油脂。大豆壓榨後的豆粕,除了供應本國飼料消費外,還出口其他國家。

消費及貿易需求集中於中國、歐盟

在全球,非轉基因大豆的消費及貿易需求非常集中,主要是在中國和歐盟。由於供不應求,分別都得大量進口。

非轉基因大豆生產遍佈全球,去年中國進口150萬噸

在歐盟,存在一部分消費群體對食品安全要求較高,希望牲畜由非轉基因飼料飼餵。因此,也就存在一部分地區的畜禽和家禽的飼料使用非轉基因豆粕的現象。儘管這並非主流,但正因為有這部分需求的存在及增加,刺激了南美等地區非轉基因大豆的種植規模隨之擴大。

目前,歐盟地區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主要來自於兩個渠道,一是透過海運和鐵路,來自俄羅斯、烏克蘭;二是透過海運,來自巴西等南美國家。

在中國,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於生產豆製品、醬油、調味醬、大豆蛋白等食品加工,少部分用於榨油,還有一些用於儲存以及種子。據農業農村部預計,2022年,我國非轉基因大豆食品消費量將達到1432萬噸。此外,每年還要進口100萬~150萬噸的非轉基因大豆,用於生產豆粕。中國規定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僅用於加工大豆籽實,不作種植用途。因此,絕大部分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在港口檢疫檢驗完畢後,直接進入加工廠生產非轉基因豆粕、大豆蛋白等大豆其他加工產品,主要用於牲畜飼料餵養。

布瑞克農業大資料油脂行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體來看,國內豆製品、醬油、醬料、大豆蛋白等需求比較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近些年,非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不斷上漲,進口非轉基因大豆佔國內非轉基因大豆需求的比重可能會有所增加。目前來看,非轉基因大豆的進口依存度較低,僅佔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量的7%~8%。

受豆粕等飼用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自從1990年開始進口大豆以來,1996年就從大豆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從大豆完全自給自足逐漸轉變為高度依賴進口。經過長期錯位競爭,我國逐漸形成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和進口轉基因大豆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國產大豆主要是食用,進口大豆主要用來加工油脂和飼料豆粕,二者相互之間也具有替代性。

不論是大豆應用體系,還是大商所,一直都存在著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的分界線。張曉平提到,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用於壓榨加工,其主要產品豆粕是動物飼料的主要原料,當然由此造成大豆對外依存度高,也是客觀現實。不論是食用大豆直接做成大豆製品,還是飼用大豆做成飼料用於畜禽養殖,最終都還是轉化成食品。

此外,在大商所的大豆期貨市場,2002年,黃大豆1號(非轉基因食用大豆)和黃大豆2號(轉基因油用大豆)拆分上市,向全球市場提供我國優質高蛋白大豆的價格資訊,國內大豆期貨價格逐步擺脫美國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的影響,國內外大豆的關聯性逐漸減弱,開始呈現獨立的市場行情。

中國成為大豆淨進口國以來,主要是從美國等國家進口用於榨油的轉基因大豆。從2009年開始,從俄羅斯進口非轉基因大豆。隨後,非轉基因大豆進口量呈現緩慢增長態勢。

中國進口的大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依然是以用於壓榨豆油和豆粕的轉基因大豆,而且全球大豆的主產國美國和巴西的地位很難被動搖,因此我國主要進口大豆來源國依舊是美國和巴西。

業內人士也提到,非轉基因大豆的稀缺性,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重視,國產大豆產業應該瞄準國際國內食品市場,發揮非轉基因大豆的競爭優勢,形成與轉基因大豆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

非轉基因大豆生產遍佈全球,去年中國進口150萬噸

2021年,中國進口150萬噸非轉基因大豆,同比增加25%。其中,加拿大是中國第一大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國,進口量58。8萬噸。其次是俄羅斯,為54。39萬噸。此外,近年來,中國從非洲國家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的數量逐年增加,貝南的進口量達到23。2萬噸。

中國每年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依舊會維持在100萬~150萬噸,主要用於生產非轉基因豆粕及大豆蛋白。來自非洲的非轉基因大豆可能會在下一段時間成為熱門,但是目前只有三個非洲國家允許對華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