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收藏中華文明!北大昌平新校區,將建個特別的“基因庫”

2022-06-23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農業

基因庫資料庫是什麼

想透過真實鮮活的文物,來觸控中華文明發展史?來北京大學吧!北大與國家文物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透過真實文物展現中華文明歷史程序。基因庫選址北大昌平新校區,建成後將對公眾開放。

收藏中華文明!北大昌平新校區,將建個特別的“基因庫”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考古事業的重視,一方面體現了這些年考古工作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專案中進一步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另一方面也對我們未來的考古工作和考古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北京大學作為中國考古學教育的先鋒,以蘇秉琦先生為代表的中國考古學派的創始之地,應再接再厲,迎接中國考古學的春天”。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海表示,要大力推進“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建設,以實物資料展示中華文明的文物基因,展示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學術研究體系,為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的基因內涵提供多學科研究的綜合平臺支撐,為更好地利用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提供實踐研究的基礎。

中華文明文物國家基因庫到底什麼樣?張海介紹,基因庫整體佈局可概括為“兩庫四中心”:“兩庫”即文物資料庫和文物資料庫,“四中心”即考古大資料中心、文物保護中心、科技分析中心和古文字研究中心,“我們想把這些實物和資訊都綜合起來,形成一部活的文物教科書,透過文物來講述中國歷史,講好中國故事。”

“中華文明本身龐大,但有其物質基礎,這些物質基礎我們完全可以用文物的形式來講述。”張海解釋,每個文物都非常小,但它背後都有很多故事,而且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從中能發掘出來的資訊會不斷增加,這些文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基因庫的一大特點是系統性,將選取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程序中的關鍵節點、重要事件、重要歷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物和科研標本。北大考古學科歷史將近100年,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學科研標本體系,收藏了非常多的文物和科研標本,且成系列。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援之下,北大也將與各地考古所、博物館等聯絡,從各地收集相關標本,對資料庫進行完善。

數量龐大的文物如何分類?張海透露,計劃按照傳統的斷代史來分,從中國遠古人類時期一直延續到明清階段,同時每個時段的重要文物還要按照材質來分類,“一方面是按照能夠講述中華文明史的角度去對它們進行歸類,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學科研究和教學的需求。”

除了實體的文物,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還將提取文物範圍、模型、成分等相關資訊,做成文物資料庫。未來,希望中華文明文物國家基因庫發揮三方面作用:一是支援教學,讓學考古的學生一開始就可以摸到實物;二是吸納更多國內外頂尖學者開展研究;三是向公眾開放,服務社會。

張海透露,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前提下,中華文明文物國家基因庫實體工程及其相關網上資料庫,都將對公眾開放,“舉個例子,未來,北京某個中學要講授歷史課,孩子們要學習文物,提前預約後,我們會把涉及到的文物提前準備好,孩子們就可以邊現場參觀邊上課了。”

除了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北大還將與國家文物局攜手共建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原標題:收藏中華文明!北大昌平新校區,將建個特別的“基因庫”)

流程編輯:u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