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2021-10-13由 文蹤旅跡 發表于 農業

如何評價義和團的口號

清朝末年的義和團運動,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在清朝已然走向末路而列強越發虎視眈眈的背景下,許多農民走出農田,走向戰場。義和團雖有團名,但義和團有其自發性和複雜性,組織性和紀律性不強。縱觀歷史,義和團既有愚昧迷信之處,也有罄竹難書之罪。

既然如此,為何世人多對義和團高度評價?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義和團最為人詬病之處莫過於它的作惡多端和愚昧迷信。義和團出發點確實是好,不為名,不圖利,只滅洋。但當這場運動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幾乎席捲南方時,其不足也漸顯。首先,義和團殺教民,連婦女也不放過,甚至會挖墳掘屍。早已入土為安的利瑪竇等傳教士的墳地也被挖掘。保定多教民,義和團捉住婦女,會挖坑使其頭朝下埋起,露其下體以取笑。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義和團雖然滅洋人,但也殺中國人。據史料記載,凡是惹義和團不快者,則會被指認為教民,一家皆被殺戮,連嬰兒都難以倖免。除此之外,義和團還行劫盜之事。

義和團在京師盛行時,常常有劫掠的行為,使得坊市蕭條,人們不敢輕易外出。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義和團的愚昧體現在兩處,一是濫殺無辜,二是迷信無知。義和團只知仇恨洋人卻不能明辨是非,以致許多無辜人慘死。

《天津一月記》中說,義和團最恨洋貨,見洋貨便勃然大怒,毀之而後快,甚至殺人毀物。凡是用洋傘洋襪的,動輒就被處以極刑。有一少年,因不捨兩箱洋書而未丟棄,被義和團殺害,而跟隨其多年的僕從僅因為主人辯駁兩句,也被殺死,唯一倖存的只有馬伕而已。不能分清主要敵人,而濫殺無辜,著實愚昧。義和團的迷信之處數不勝數,他們對超自然力量極為迷信。不僅有請神儀式等迷信活動,還自稱刀槍不入。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當然,義和團的惡行與愚昧都是有原因的。義和團中並非全是忠義之輩,而是魚龍混雜,王侯將相與娼優隸卒同列。

當時甚至有“假團”。所謂假團,有兩種,一種是因反抗清政府而被惡意指認的假團,另一種不良分子甚至是教民假扮的。他們有的為尋仇,有的為劫財,都只是借義和團之名而已。義和團短時期內發展迅速,人數眾多難以管理,再加上農民階級缺乏領導能力,出現惡行不足為奇。

缺乏教育,又受到民間傳說故事等的薰陶,義和團的迷信也在情理之中。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義和團縱然有惡行,世人仍對義和團高度評價,這是為何呢?

首先,義和團的出發點和目標有“正義”的一面。帝國主義借傳教士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這本身就是非正義的。傳教士在傳教過程中,存在對農民的壓迫剝削。江西巡撫曾在民間密訪時,曾問民眾為何與教士搏命。民眾回答,傳教士既佔地,又要民眾賠錢,實在逼得農民忍無可忍了才激起民憤。

袁世凱、曾國藩等大臣也曾說過教士囂張,逼得民反。義和團口號“扶清滅洋”,“扶清”雖是愚昧,但“滅洋”是出於維護自己合法的權益,保護自己的土地和家人,這是無可置疑的。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能在洋人囂張之時與其拼命,讓洋人知道中國尚有蓬勃生機。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曾向德皇報告,中國的好戰精神並未完全喪失,從“拳民”可以看出。也正因為義和團運動,他坦言,各國沒有瓜分中國之力。列寧、馬克吐溫等甚至都對義和團持同情態度。義和團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但它讓世界看到,中國仍有蓬勃生機,並非可以肆意欺辱的,讓列強放棄瓜分妄想。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義和團的影響還在於它促進了民族覺醒。

義和團運動激起了民眾對於列強的反抗意識,讓更多國人意識到,站出來,反抗洋人是必須的,也讓國人意識到,洋人會死會傷,並非多麼不可戰勝。與此同時,義和團的失敗也是由於清政府的背叛。這也讓國人看清,清政府已經是強弩之末,連骨氣都不存在,只是洋人附庸而已。中國人若想站起來,指望清政府是妄想,只能另尋他路。

用“愚昧”和“暴力”來評價義和團,真的公平嗎?

就今天來看,有人將義和團歸為烏合之眾,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在下層百姓缺乏教育的年代,在活著都是困難的年代,有一群人敢於赤手空拳與手拿荷槍實彈的洋人抗爭,已經是了不起的壯舉。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絕對稱得上悲壯,義和團中也絕對存在一群熱愛國家與這片土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