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雙妙手,“剪”出福州故事,海都記者走進剪紙非遺傳承人

2022-06-14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林業

羅字剪紙怎麼剪

N海都全媒體記者 陳江燕 馬俊傑 文/圖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可以變成很多圖案,“默默”講述著福州故事。這些會“說”故事的作品,就誕生在董雅萍的巧手下。作為省剪紙專委會副秘書長、馬尾區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董雅萍憑藉一顆匠心,讓剪紙這項傳統技藝重新煥發光彩。董雅萍說,南方剪紙和北方不同,在表現題材時會更為細膩。剪紙入門容易,但要想做得精並不容易,整個過程對手藝人的創作能力、民俗素養要求較高。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剪紙這項技藝,這些年,董雅萍還經常去學校、社群上剪紙課,將“非遺”送去千家萬戶。

近日,海都記者走近董雅萍,聽她講述與剪紙四十載的不解之緣。

一雙妙手,“剪”出福州故事,海都記者走進剪紙非遺傳承人

董雅萍

唐代福州就有剪紙

董雅萍介紹,福州馬尾剪紙的由來可以追溯至唐代,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據說,當年閩王王審知在修成馬尾閩安古鎮邢港迥龍橋時,跟隨閩王的部屬用紅紙剪了門神、門箋等各類喜花,用來裝點迥龍橋和兩頭的亭臺樓閣。因感激閩王的功德,古鎮的鄉親紛紛仿效。這些喜花是福州最早的剪裁藝術品。隨著歷史的變遷,到明清時代形成了馬尾剪紙,一直流傳至今。

董雅萍今年49歲,她的奶奶是馬尾的老藝人,其剪紙技藝在當地頗受好評。從9歲起,董雅萍便跟在奶奶身邊學習剪紙技藝。從最基本的“喜”字開始,到一隻雞、一隻牛,再到一幅幅複雜的剪紙作品。40年來,經過不斷摸索,董雅萍的剪紙技藝變得愈發成熟。現在,董雅萍每年都還會到北京、陝北、甘肅等地,和當地的剪紙藝術家們進行交流,豐富自己的創作靈感。

2017年,董雅萍剪紙工作室被授予“福州市首批文藝名家工作室”稱號。2020年,福州剪紙(馬尾)被正式列入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雙妙手,“剪”出福州故事,海都記者走進剪紙非遺傳承人

世遺大會外賓來到馬尾船政參觀,董雅萍現場展示了她的剪紙作品

技法自成一派

“剪紙這門技藝,雖然入門快,但要想做得精,並不容易。”董雅萍說,剪紙的過程,其實是個創作的過程,這要求手藝人必須要有豐富的民俗積累和紮實的美學基礎。

經過40年的摸索,董雅萍的技法已自成一派,她的剪紙作品糅合了北方的粗狂和南方的細膩,生動地講述了福州故事。

一雙妙手,“剪”出福州故事,海都記者走進剪紙非遺傳承人

董雅萍的作品,宏大的題材中不乏細膩的表現

記者看到,董雅萍的剪紙作品《有福之州》,將烏塔、白塔、鎮海樓、三坊七巷以及榕樹、茉莉花等極具福州特色的元素,融合在了一個“福”字之中,讓人在欣賞剪紙作品之美的同時,也會去揣摩每個元素背後的故事,思考福在哪裡,進而傳達出“有福之州、處處是福”的這一主題。董雅萍說,這幅作品從確定選題,到現場走訪,再到構思製作成作品,耗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從小生活在馬尾的董雅萍,對馬尾也有著很深的感情。她的父親是馬尾造船廠的員工,在其父親的影響下,董雅萍對船政文化也頗有研究,因此還創作了許多船政主題作品。

採訪過程中,董雅萍向記者展現了名為《千年古港 百年船政》的剪紙作品。董雅萍說,這幅作品融入了馬尾的羅星塔公園、船政博物館、琅岐閩江大橋等地理標誌性元素,作品下方還有漁民在海上泛舟,船上裝滿了水產品,透過豐富的細節展現了馬尾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這幅作品獲得了福建省“福雕獎”銀獎。

招門徒、進社群

傳承推廣技藝

而為了將剪紙這項技藝傳承下去,這些年來,董雅萍也做了許多努力。

董雅萍手把手帶了15個徒弟,其中年紀最小的才上小學一年級。她說,和其他興趣補習班不太一樣,來拜師學剪紙的孩子,大都是自己對剪紙感興趣。所以,孩子們在學習剪紙時都很主動,不用師傅時刻盯著。這幾年,董雅萍的徒弟也收穫了不少獎項。董雅萍說,作為師父,她感覺很驕傲。

一雙妙手,“剪”出福州故事,海都記者走進剪紙非遺傳承人

董雅萍正在指導學生剪紙

一雙妙手,“剪”出福州故事,海都記者走進剪紙非遺傳承人

董雅萍正在指導學生剪紙

董乙菲是董雅萍的一名徒弟,今年15歲。董乙菲說,9歲那年,她在圖書館的剪紙活動中,第一次接觸到剪紙,感覺特別有趣,便主動找到董老師要學習。“剪紙的樂趣,只有親自拿起剪刀剪起來後,才可能發現。”董乙菲說,每週週末,她都會來到董老師家裡練習剪紙,過程中還能認識其他對剪紙感興趣的小夥伴,十分開心。

此外,董雅萍還會進校園、進社群做一些普及性教育,傳播剪紙文化。董雅萍說,她要將剪紙文化走出福州市、走出福建省,走向全國各地,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編輯:小辛

【來源:海峽都市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