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你為什麼輩分這麼高?原因藏在這句瑞安俗語中

2022-06-13由 體制百曉吳聊先生 發表于 林業

寵愛有加是成語嗎

你為什麼輩分這麼高?原因藏在這句瑞安俗語中

偶爾與一位愛好姓氏文化研究的先生談論行輩。他說:“我在附近鄉村,大都被房族內尊稱為阿公輩,連比我年齡大得多的,也屬孫輩。”言語中頗含得意。聞言,我不禁插話戲謔一句:“造成你輩分高的原因你知道嗎?大約緣於你的先輩貧窮之故。”那位先生一聽,愕然。於是我問他:“聽過這樣一句方言俗語嗎?‘有銀娶個老婆大(音豆),嘸銀娶個屙尿臭’。”

早年沒有計劃生育政策,倡導多子多福、人丁興旺。有錢人家子女一般早婚,自然造成早育的現實。時間流逝,幾十年後,子孫繁衍快的,下代輩分便低。而貧寒人家往往結婚遲,生育相對也晚些,長此以往,輩分高也就順理成章了。一句俗語,涵含家族延續的奧秘。“屙尿臭”,還記錄了舊社會婚俗中的童養媳陋習。

由此聯想開來,方言中這種形象精煉的俗語還頗多,沉澱著先人的樸素智慧,值得深加挖掘。

俗語裡的人生哲理

你為什麼輩分這麼高?原因藏在這句瑞安俗語中

先舉幾句含吃字的方言:“肚大吃不得飯,命長吃得飯”“吃力不賺錢,賺錢不吃力”“走不好只一腳,吃不好只一餐(意為一口)。”表面聽來是講吃,其實,每句話中都有一番深邃的哲理,乃久經滄桑者的經驗總結。通俗,卻意味深長。

再如,古代科技相對落後,先人祈求福祿太平,熱衷於求神拜佛,故每個鄉村皆建有廟宇,人們希冀從朝拜神靈中得到福祉。一旦所許的願望得到滿足,必然會備上三牲,鄭重其事地還願。

瑞安有句俗語:“求兒求來敗家子,求雨求來大風颸。”含義奇特,很有辯證意味。

你去求子,果然得子,卻是個敗家子。福矣?禍矣?如願以償還是事違人願?仔細思量,原因主要還在於求願者一方。一般來說,求子心切者,有了兒子後往往寵愛有加,孩子長期嬌生慣養,成人後成為敗家子的機率相對就大。同理,多日干旱,一旦有雨,往往下個不停,倘趕在臺風季節,就成了災害。俗語中的豐富思辨及深邃哲理,讓後人歎服。

俗語裡的時代印跡

你為什麼輩分這麼高?原因藏在這句瑞安俗語中

一些俗語中,更留存著特殊的時代印跡。如,早年,我國的城鄉差別較大,加上戶籍管理嚴格,城鄉之間通婚受到限制。少數農村的漂亮女子憑著先天優勢,千方百計嫁給城裡人;與之相反,個別城市姑娘因家境或自身條件較差,只得嫁給農村小夥子。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俗語:“鄉下撐嫁給城底破”“城底破嫁給鄉下撐”。語言雖然略含粗俗偏激,卻反映了當時的一種世態現象。

俗語裡的經驗之談

你為什麼輩分這麼高?原因藏在這句瑞安俗語中

更多的俗語是先人從生活中歸納出來的經驗之談。如對傳言的描述:“白粥倒過碗少爻,閒話傳過耳多起”。再如,對閒散人員多、意見不一,各行其是,難以成事的描述:“鴨多不生卵,雞多不歸窩”“老大多,船駛沉爻”等等。

大多方言俗語從字面分析,確實比不上成語般文雅,更缺乏歷史典故支撐,剛一聽,還帶點庸俗、粗鄙味。但很樸實,接地氣,自然也易於流傳。如:“心寬強似屋寬”,突出健康樂觀的心態比物質豐裕重要;“鬼大起,無常也大起”,比成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平實好懂;“呆人自有呆佛管”“靈人也帶三分呆”等,勸人不必心機過重,聰明反被聰明誤;勸人不要自視過高、欺人太甚的“爛埡泥裡也有刺”等,細細品味,俗中飽含生活的經驗積累,透出智慧。

林林總總舉了些例語,著重在於讓大家去品味瑞安話的豐富內涵。語言的最初功效只是傳遞資訊,逐步發展到記錄生活,史實,再達到藝術創作的較高境界。至於總結經驗,予以哲理歸納,應屬於陽春白雪的思辨層面。而方言中的許多俗語,雖然出於鄉野村人之口,平時聽慣了,習以為常,其思辨含義並不遜色於哲人學者的名言。

作者:施正勳 編審:瑞安市社科聯

首發瑞安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