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難道只有故宮能代表北京城嗎?

2022-06-12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林業

電母學校在什麼地方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樂皇帝朱棣在落成不久的紫禁城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從此,北京正式取代南京,成為大明王朝的京師。到今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整整600年。

《甲骨文學校》是一套兒童歷史穿越小說,書中的三個小主人公透過一頂神奇的小帳篷穿越到各個歷史時期,與古人親密接觸,在情境中學習歷史知識。適逢永樂皇帝遷都北京600週年的大日子,何不帶三個小主人公去600年前的北京城看一看呢?於是就有了系列之四《大明紫禁城》。

難道只有故宮能代表北京城嗎?

北京不僅有故宮

近年來,“故宮”題材的圖書和文創產品大受歡迎。可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心中卻一有個疑問:難道只有故宮能代表北京城嗎?

當然不是。北京歷史地理研究專家朱祖希先生,曾不止一次向我強調:“研究古都北京,紫禁城當然是要研究的——它是古都的核心,但貫通北京城南北、統領全城的中軸線,由街巷衚衕編織起來的、大面積的四合院也要研究。它們把紫禁城襯托得更加雄偉高大,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有機圖案。”

我的新書雖然名為“大明紫禁城”,但看過內容的讀者會發現,書中小主人公們活動的區域卻不限於紫禁城。三個小主人公穿越到大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時,正趕上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三個孩子在什剎海見識了一場盛大的“中國萬聖節”。

第二天,他們在小內侍阿留(即為營建北京城立下汗馬功勞的阮安)的帶領下,從當時還叫做“北安門”的地安門進入皇城。由今天的地安門內大街往南,經景山北門(當時叫萬歲山)往東拐,走景山東街,經紫禁城東北角樓,進入今天的北池子大街,經過東華門,來到皇太孫朱瞻基居住的皇太孫宮。幾天以後,他們又在阿留的帶領下,逛了明代北京的步行街——棋盤街,在剛剛落成的前門外廊房頭條喝茶、聽評書。接下來,他們隨賜遊西苑的明代重臣一起,遊覽了剛剛修建完成的西苑三海;最後,又來到剛剛建成、還叫“天地壇”的天壇,尋找與天神溝通的渠道。

不難看出,三個小朋友,在明北京城中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玩了個遍。既有深宮大內,也有尋常巷陌;既有皇家御苑,也有市井商街……這才是一個立體、完整、多元、豐富的北京城。

600年前的北京什麼樣

故事裡的三個小主人公——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是三個土生土長的小北京人。北京城裡的名勝古蹟,他們都玩遍了,因此未免有些審美疲勞。老媽為他們報了暑期的北京遊學團,他們“齜牙咧嘴”不感興趣。大概許多北京小朋友看到這個情節都會深有同感。北京,對於他們而言太熟悉了。

然而,當三人穿越到600年前的北京,卻發現了太多的不同——

他們走到景山下,一抬頭,發現山上竟然沒有亭子,因為景山上的五座亭子建於清乾隆年間。

他們來到北海前,發現瓊華島上竟然沒有白塔,因為北海白塔是清順治年間修建的。

他們來到天壇時,發現當時的天壇竟然是長方形的,因為天壇獨一無二的三重簷圓殿——祈年殿(最初叫大享殿)建於明嘉靖年間。

600年前的北京城剛剛落成,還遠遠不似後來那般輝煌,有太多的細節尚待完備。那時,北京的內城城門還沒有甕城,外城還沒有修建,著名的九壇八廟,一多半還都沒建……

三個小主人公一路走一路驚歎,而作為作者的我也是一路寫一路驚歎。《大明紫禁城》雖然是為小朋友們寫的一部歷史穿越小說,但也圓了我自己探索北京城市發展史的夢。

如果不是為了創作這部小說,我可能不會翻閱那麼多北京營建時期的資料,不會去了解那麼多明代北京的城市、生活細節,當然也無法體會到北京——這座無與倫比的城市有多麼深厚、豐富、有趣的歷史。可能我自己也會像書中的三名小主人公一樣,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座城市熟視無睹。

 有歷史地理也有神話

這麼抽象的北京歷史地理,小朋友會有興趣嗎?

幾年前,我開始創作《甲骨文學校》這套系列童書時,就是有感於許多兒童歷史類科普讀物太過生硬,長篇累牘都是知識點,讓小朋友們望而生畏。孩子天然喜歡故事,只有被有趣的情節吸引,他們才願意排除手機、電視的誘惑,靜下心來讀書。因此,我一直把講好故事作為創作的第一要務。

《大明紫禁城》中既有北京的歷史地理,也有北京的神話傳說。提到北京建城神話,您一定會想到劉伯溫建北京,將北京建成一座八臂哪吒城的故事。那麼,三個小主人公穿越到600年前的北京,遇到八臂哪吒也毫無違和之感吧?

在《大明紫禁城》中,哪吒是一個疲於應付各種課外班的“小學渣”;龍和他的“脊獸小分隊”流連於北京市井中,玩得不亦樂乎;雷公、電母則變身滿口科學道理的科普達人……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充滿想象,這就是我創作《甲骨文學校》系列童書的初衷。

(原標題:穿越600年,初遇北京城)

作者:黃加佳

流程編輯 :L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