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2022-06-12由 CSDN 發表于 林業

轉接流量為什麼永不了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作者 | 盧斌

責編 | 郭芮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明確表態: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所有手機使用者自由攜號轉網。工信部日前釋出相關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電信運營商不得擅自增設辦理條件、人為設定障礙,不得利用“攜號轉網”實施惡性競爭行為。

攜號轉網先後經歷九年地方試點,才要在全國覆蓋實施,這個消費者期盼已久的政策。對於大多數手機使用者,轉網(換運營商)就意味著要換手機號。不得已之下,很多人只能選擇“雙卡雙待”。

多年來,攜號轉網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期盼。

使用者為何要“攜號轉網”?

據《通訊世界》調查: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1)當前資費太高和對方資費優惠大(分別佔比76.68%和26.65%)

資費是使用者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作為中國老百姓,誰都希望能享受一個高質量低資費的行動網路資訊服務。但如果靠低資費套餐套住使用者留在網內,不斷重複價格戰的死迴圈,是無法打造健康合理的生態環境。從使用者角度,永遠會有一個低資費的套餐和運營商在召喚。

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簡單靠“攜號轉網”來解決,需要監管部門、運營商一起用更高的智慧來解決,如果沒解決“價格戰”問題,使用者將根據“價格戰”的最新戰況,會不斷的“攜號轉網”,白白耗費寶貴的網路資源。

2)網路質量不好,上網慢(佔比36.4%)

關於上網慢的原因,我在之前的微博文章中就曾寫過:

情況1:你的附近,同一家運營商的上網使用者很多,有個基本常識:一個基站的容量是基本固定的,也是共享的,用的人多,平均每個人的速度就會下降,沒有優先順序選擇,人人平等。比如高校地區,學生很多,上網速度就會下來。網路運營商需要擴容和增加基站,但不能無限增加,透過“攜號轉網”可以部分解決。

情況2:附近很多使用者正在使用高流量大頻寬的業務,比如王者榮耀,看優酷影片。這些業務佔用很大頻寬和容量。每天不同的時間,上網速率也會變化很大。比如白天很快,到晚上變得蝸牛速度。運營商之間為了競爭,不斷的價格戰,包月不限量套餐,但使用不恰當就是對無線容量最大的消耗和浪費,對其他使用者是不公平的。超額限速是運營商為了保證更多使用者公平使用網路資源,不得已而採用的措施。可以透過“攜號轉網”部分解決,從使用者數很多的網路轉到使用者數較少的網路。

情況3:老百姓用手機上網,大部分都是透過APP的。使用APP的感知速度,與無線接入、有線傳輸、伺服器及出口頻寬有密切相關。即使同一部終端,手機訊號很好,附近也沒人用手機,執行不同的APP速度也不同,取決於該APP所已使用的伺服器及頻寬,以及當時該APP併發使用者數。比如很多人訪問12306,APP就很慢很慢。這種情況下,上網速度慢,絕對不能怪電信運營商,責任在於APP服務提供商,“攜號轉網“”不能解決問題。

情況4:手機的記憶體不夠,或後臺執行程式太多。清理記憶體,或重刷韌體,或換新機。這個使用者自身原因,“攜號轉網“”不能解決問題。

3)客戶服務不好(佔比13.86%)

這是一個詬病多的老大難問題,不展開了,確實需要運營商需要轉變傳統觀念,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消費者。

為何“攜號轉網”推進速度這麼慢?

早在2010年11月,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在天津、海南啟動。到2014年9月,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在江西、湖北、雲南落地實施。2018年12月,上述試點城市開始執行攜號轉網新規,並對攜號轉網流程作出了進一步最佳化。

攜號轉網試點如今已經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為何推進速度如此之慢?原因主要有兩個:

1)運營商的本位主義

原有使用者如果轉網了,特別是多年的老使用者轉網,那就是使用者流失,客戶不再貢獻ARPU了,對本運營商的收入帶來很大的影響。客戶流失率,一直是三大運營商的重點KPI考核。而使用者的號碼,是客戶最為看重的資源,如果不能支援“攜號轉網”,或者“攜號轉網”的流程設計稍微複雜一點,也許客戶會打消轉網的念頭,自然就能比較順利的完成低客戶流失率的KPI指標。換位思考,相信這點大家都能理解的。

從運營商角度來看,方便的“攜號轉網”和客戶流失率的KPI考核是矛盾的,這是試行推廣了9年之久卻效果甚微的關鍵原因之一。

2)統一的使用者資料庫問題

大家覺得“攜號轉網”的技術應該沒問題,而且在國外很多國家都是實現了免費的“號碼可攜帶NP”業務。

OK,NP在技術上是很成熟,國外運營商早已實現,為何在中國遲遲不能實現呢?其中有一個原因,中國的手機使用者規模“超級大”,截止2018年底,中國三大運營商總的手機使用者數已超過15億,人口普及率億超過100%,平均每人擁有的手機(手機號碼)已超過1。這是中國的人口紅利,推動行動通訊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現“攜號轉網/號碼可攜帶”技術上的關鍵,就是建設一個共享的使用者資料庫,特別是如果需要支援全網使用者的“攜號轉網/號碼可攜帶”,建議全中國統一的使用者資料是非常關鍵和必須的,是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如果按照工信部苗圩部長所說,2019年底實現全網“攜號轉網”的話,建設de 使用者資料庫是一個很大容量,應該是一個挑戰,但得益於大資料的技術,現在超過10億的使用者資料庫也是沒問題的,微信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攜號轉網/號碼可攜帶”需要時的是頂層設計,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從2010年開始的“攜號轉網”試點至今,9年時間的試驗推廣,效果甚微,已充分證明了“自下而上”的思維是有侷限的。

與其“攜號轉網”,不如“攜號漫遊”

“攜號轉網”是政府工作中的提到的重點工作,各大運營商都在緊鑼密鼓的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在全網中順利推廣。鑑於傳統的“攜號轉網”方案涉及網路、技術、受理、營銷、客服等各方面需要密切配合,系統工程量巨大,本文建議從為更好服務客戶的角度出發,結合技術實現可行方便,提出透過“攜號跨網漫遊”來實現“攜號轉網”。

相信各位看官對手機國際漫遊業務都不陌生,出國旅遊開通國際漫遊是很正常的需求,如果拋開國際漫遊費不說,國際漫遊業務本身是很方便使用者的,比如:儘管出國了,親朋好友還是可以隨時打通電話、可以在國外接收簡訊(也可以收到支付寶簡訊和驗證碼哦)、可以享受國外的移動運營商的網路服務(說一句實在話,國外運營商的網路服務,真的遠不如國內三大運營商,特別是4G)。試想一下,如果你長期在國外,但又不忍心換掉陪伴你多年的手機號碼,“攜號漫遊”其實就等於”攜號轉網”了。

回到國內,如果政策上允許,中國移動的使用者,“攜號漫遊”到中國電信呢?或者中國電信的使用者,“攜號漫遊”到中國聯通呢?是不是就間接實現了“攜號轉網”。用“國際漫遊”的方案,改成“國內跨網漫遊”(注意:跨網漫遊後,不能隨時“切換”回原有的運營商,必須透過簽訂新的漫遊協議來實現)。

漫遊服務,指移動終端使用者移動到歸屬運營商網路以外的國家或地區仍能繼續使用移動終端業務。漫遊只能在網路制式相容,且已經簽署雙邊漫遊協議的地區或國家的運營商網路之間進行。

站在運營商的角度,漫遊可分為漫入(Inbound Roaming)和漫出(Outbound Roaming)業務:漫入業務,指其它運營商網路使用者移動到本網路接入使用移動終端業務;漫出業務,指本網路使用者移動到其它運營商網路接入使用移動終端業務。

按漫遊使用者接入的物理地域區分,漫遊可分為國內漫遊(National Roaming)和國際漫遊(International Roaming):國內漫遊,指移動終端使用者在歸屬運營商網路所屬的國家內的其它運營商網路接入使用移動終端業務;國際漫遊,指移動終端使用者可以在歸屬運營商網路所屬國家以外其它國家的運營商網路使用移動終端業務。

用“國際漫遊”的方案,改成“國內跨網漫遊”,技術示意框圖如下(不做具體描述,歡迎私下討論)。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LTE漫遊架構

為了保證使用者漫遊切換情況下業務的連續性,需要運營商網路之間建立組網連線,並達成漫遊協議;遵照相互之間達成的漫遊協議,配置漫遊控制策略,對漫遊使用者的網路接入進行准入控制,並對漫遊業務進行相應的運營管理。

移動運營商網路之間互聯有兩種方案:直連,或者透過GRX/IPX網路建立連線。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漫遊互聯實現方案之一

為了支援2G/3G網路漫遊,2G/3G網路之間需要增加信令網層面的互聯,形成在網路間信令層面的連線。不同運營商的網路之間需要透過網間信令轉接點進行互聯,佈局關口局來實現信令網的互通。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SS7信令互通漫遊組網方案

Diameter協議目前在3GPP定義的EPC架構中被廣泛應用於S6a、S6d、S9、S13、Gx、Gxc、Rx等介面。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信令漫遊Diameter實施架構

攜號轉網艱難走到了第九個年頭,究竟如何從技術上攻克?

Local Breakout漫遊接入計費示意

“攜號漫遊”的好處

1)國內運營商建立新型的競合關係,透過合作運營的新思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共同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針對需要“攜號轉網”使用者,兩個合作運營商分別提供歸屬網路和漫遊網路的服務,共同承擔客戶服務,共同完成資費,實現合作運營商結算,從而有效避免無休止的價格戰、客戶流失率KPI考核等問題。

2)透過“攜號漫遊”來實現“攜號轉網”,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號碼不變:肯定的;

線上辦理:no problem;

銀行等簡訊提醒:一切正常如初,無需變更;

異地攜轉:自然解決;

攜轉凍結期:不存在,隨時漫遊(不是切換,不要混淆哦);

……

3)關鍵是合作運營商之間的“攜號漫遊”結算問題,做好合理結算,共同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篇後語

上文的分析,與其“攜號轉網”,不如“攜號漫遊”,只是一種新思路,技術上基本沒有問題,更多是政府許可和引導、合作方式和結算之間的問題。

三大運營商在切實推進“攜號轉網”工作的同時,這裡也希望給工信部等主管部門提出微言建議:

建議統一監管和協調運營商的資費套餐,既要保證使用者合理有效的資費支出,也要避免無休止的價格戰,儘量避免“因資費太高引起的攜號轉網”,努力實踐運營商和使用者雙贏局面,保證健康的生態鏈環境。

建議建設全國統一的使用者資料庫,由國家投資,三大運營商配合完成 ,用於攜號轉網、打擊騷擾電話、使用者資訊保安等。

建議開放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跨網漫遊,培育新型的運營商競合關係,避免你死我活的“價格戰”,“互砍光纜”,共同為使用者提供網路速度良好、資費經濟合理、客戶服務優質的通訊服務。

作者:盧斌,工學博士,就職於中國電信智慧網路與終端研究院,知識星球“天線圈圈”星主。本文為作者原創投稿,版權歸其個人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