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2022-06-12由 最愛jennyc 發表于 林業

冰斗通常呈什麼形狀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惠姐談歷史

每當數九寒冬和酷熱的盛夏來臨之際,愛幻想的人們總渴望能有一個冬暖夏涼的地方。雖然春夏秋冬的變換是一種規律,但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地球上竟有一部分幸運的人居住在冬暖夏涼的“地方,這就是遼寧省東部山區桓仁縣境內被人們稱為“地溫異常帶”的地方。這條“地溫異帶”一頭開始於渾江左岸滿族鎮政府駐地南1。5千米處的船營溝裡,另一端結束於渾江右岸寬甸縣境內的牛蹄山麓。整個“地溫異常帶”長約15千米,面積約10。6萬平方米。夏天到來時,“地溫異常帶”的地下溫度開始逐漸下降。在氣溫高達30℃的盛夏這裡地下一米深處,溫度竟為零下12℃,達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入秋後,這裡的氣溫開始逐漸上升。在隆冬降臨、朔風凜冽的時候,“地溫異常帶”卻是熱氣騰騰。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人們在山後的山岡可以看到,雖然大地已經封凍,但是種在這裡的農作物卻依然是蔓葉壯肥,周圍的小草也還是綠色的。有人在這個地方平整了一塊地,在上面蓋上塑膠棚,在棚裡種上大蔥、大蒜,蒜苗已割了兩茬,大蔥長得翠綠。經過測定,發現在這個棚裡的氣溫可保持17℃,地溫保持15℃。在這小岡上整個冬春始終存不住雪。還有一個具有這種特性的地方——位於河南林縣石板巖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海拔1500米的“冰冰背”。在這裡,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卻又熱浪滾滾,從亂石下溢位的泉水溫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鮮豔嫩綠自然界的氣溫變化取決於太陽的光熱,隨著地球的公轉,當它和太陽距離縮短時太陽輻射給地球的熱能就會增加,使地球變熱、變暖。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反過來,地球就變涼、變冷這樣就形成了春夏秋冬。而這些奇異的土地卻打破了這一自然規律,出現了神奇的現象,這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員的注意。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這裡的地下有寒熱兩條儲氣帶同時釋放氣流,遇寒則出熱氣,遇熱則出冷氣。他們還認為,在這種冷熱異常的地帶,它的地下可能有龐大的儲氣結構和特殊的保溫層,在這特殊的地質構造之中產生的大氣對流導致了這一奇異現象。還有人認為這個地下龐大的儲氣帶的上面帶有一個特殊的閥門,冬春自動開閉,從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但這些分析都只是推論而已,地溫異常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這裡的地質結構有什麼與眾不同,還需要科學工作者進一步考證。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現代冰川有很多獨特的景觀,如冰蘑菇、冰塔林、冰橋、冰針、冰芽,還有迷人的冰川湖泊,陰森可怕的冰隧道,絢麗壯觀的冰水噴泉和幽深迷人的冰洞。它們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國是世界上山嶽冰川最多的國家,青藏高原地區分佈最為集中,面積達34000多平方千米,約佔全國冰川總面積的80%。青藏高原的冰川可分為兩大類,以丁青一嘉黎一工布江達一措美為界,東側屬海洋性冰川,西側屬大陸性冰川海洋性冰川靠豐富的降水而存在,冰川運動速度快,進退幅度大。而大陸性冰川主要依賴於低溫而存在,冰川運動速度緩慢。珠峰地區緯度低,太陽輻射強。冰川表面區域性的小氣候差異,造成冰面差別消融,形成許多奇麗的景色。其中,冰蘑菇是大石塊被細細的冰柱所支撐,有的可高達數米。冰橋像條晶瑩的紐帶,連線著兩個陡坎。冰牆陡峭直立,像座巨大的屏風,讓人生畏。冰芽、冰針則作為奇異美景的點綴,處處可見。最令人迷惑的還要數那千姿百態的冰塔林了。珠峰北坡絨布冰川上,發育有5。5千米長的冰塔林帶。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一座連一座,高達幾十米。有的像威嚴的金字塔;有的像肅穆的古剎鐘樓;有的像鋒利的寶劍,直刺雲天;有的像溫順的長頸鹿在安詳漫步,個個晶瑩奪目。難怪人們都說,進入冰塔林,就把自己置身於上蒼的仙境了。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在冰川發育地區,多姿的冰川湖泊景色更是迷人。有在冰川表面如蜂窩狀的冰杯群;有呈長條狀的冰面湖;有冰川末端的終磧堰塞湖。冰川湖泊的顏色也不盡相同,有乳白色,有蔚藍色,也有褐黃色。隨著氣候的冷暖變化,冰川湖不時地打扮著自己,或大或小,或是碧水粼粼的湖面或是明鏡般的冰層。民間傳說,冰川湖的水是聖潔的,仙女在冰川湖裡洗澡,天馬在冰川湖裡飲水。在一些大的冰川湖裡,還有著豐富的魚產資源,這些魚也被藏民尊為“聖魚”。除上述冰川型別外,青藏高原上還有冰帽和平頂冰川。這種冰川像個蓋子,覆於平頂山或冰磧平臺上,其面積有大有小。祁連山脈特貼拉山的果青古爾班冰川,面積達55平方千米,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大平頂冰川高原地區的冰川主要分佈於西崑崙和西喀喇崑崙山區、喜馬拉雅山區、橫斷山區、祁連山區等地。其中以西崑崙、西喀喇崑崙山區的冰川最多,規模最大。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北側的音蘇蓋堤冰川長約42千米,為我國目前已知的最大冰川。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南北坡發育著兩種不同性質的冰川,南坡為海洋性冰川,現代雪線高度達海拔4500米,冰舌末端可伸至海拔3000米;北坡的冰川屬大陸性,雪線最高達海拔6000米,冰舌末端可伸至海拔5100米橫斷山區、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東段是海洋性冰川發育最集中的地區,冰川分佈的最南界為北緯27°。另外,在祁連山地和唐古拉山地也有較大面積的冰川。珠峰地區懸冰川最多,其規模較小,面積一般不超過1平方千米,冰的厚度為一二十米。顧名思義,這種冰川的特徵是冰川的末端懸掛在陡坡上,遠遠望去,成排的懸冰川就像一塊塊白色的盾牌掛在陡峭的山坡上。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懸冰川一般是在古冰川殘留地形上發育起來的。古冰期時,支流冰川向主流冰川彙集,由於主、支流冰層厚度、執行速度、冰蝕能力的差異,冰川主谷被強烈下切,支谷不得不懸于山腰上。現在,由於冰川規模縮小,主流冰川得不到足夠的供給而退縮或消失,支流冰川僅能依貼於陡坡上,並時常因下端崩落而發生冰崩。珠峰地區規模較大的冰川就是冰斗冰川,它們分佈在山頂附近或分水嶺兩側。在風化作用和冰蝕作用下,山地被切割,山嶺被削成尖利的角峰、刃脊。角峰、刃脊間則為鬥狀的山坳,像一把巨大的座椅,冰川就發育在坐椅中。冰斗冰川的形狀近似於卵圓形,有的近似於三角形,向冰川出口處緩緩傾斜,有些冰斗冰川向山谷推進,呈條帶狀伸展,成為山谷冰川。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冷熱顛倒”的中國地溫異常帶

在冰川集中的地區,往往是幾條山谷冰川相連,像條條玉龍盤繞于山間。在冰雪消融的暖季,冰川表面的河流遇到冰裂隙,就潛入地下變成冰下河流。冰川融水穿鑿冰層,塑造出深不可測的冰井、冰漏斗,陰森可怕的冰隧道,絢麗壯觀的冰水噴泉和幽深迷人的冰洞。冰洞一般出現在冰舌末端,洞口像古城的拱門,它是冰下河流的出水口。在冰雪消融旺盛的季節,洞口水流洶湧,使人難以接近。只有在斷流時,人們才能去欣賞那“水晶宮”。這裡冰鍾乳、冰筍、冰柱比比皆是。冰洞內光怪陸離,有些地方洞中有洞,大小不一;有些地方枝枝杈杈,像個迷陣;有些地方深不可測,似無盡無頭。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資源。高原地區冰川冰的儲量約1800立方千米,是巨大的固體水庫。高原上的冰川融水是大江、大河、湖泊的重要補給水源,我國西北乾旱區的河西走廊就是利用祁連山的冰川融水澆灌農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