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2022-06-05由 澤豪史記大觀 發表于 林業

罹病者什麼意思

全文共1532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明代由盛極而衰的轉折,

即“土木堡之亂”

,起因於大太監王振,朱祁鎮因盲目相信太監而造成的悲劇。明英宗被俘,明朝面臨史無前例的危局,好在京城守城大獲全勝。

否則的話,大明王朝也就到頭了。與其他王朝不同,雖然大軍幾乎被抽空,

但明朝的領土卻並未受到太大的損傷。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大明王朝一心想要集中力量,將土木堡當成了一場實戰演習,

考驗著“集權成果”,

而實際的結果,卻是保住了自己的地盤,保住了大明江山。那麼,在大敗之後,明代是怎樣“自救”的呢?怎麼才能保住自己的領地?

一、穩定局勢

土木堡一役,明朝三個大營幾乎全軍覆沒,最要命的是,瓦剌還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

這才讓明朝的統治階級群龍無首

。瓦剌在大獲全勝之後,又乘勝追擊,以京城為主要打擊物件,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然而就在這危急關頭,于謙率領的愛國大臣頂著巨大的壓力,抓緊時間操練兵馬,堅壁清野,動員全城民眾一起抵抗瓦剌軍。相對於明京城的防禦,

瓦剌人善於遊擊,機動性強的特點在這場攻城戰中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在被明朝大炮轟炸之後,瓦剌軍吃盡了武器落後的苦頭,而此時瓦剌國內部也有了內亂,只能退回大本營。京城之役的大捷,

讓大明百姓的精神為之一振,

改朝換代也被提到了日程上。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明英宗被俘後,于謙等主要戰臣支援朱祁鎮的親哥哥朱祁鈺登上皇位,在守城大捷之後,朝廷裡的一切都由主戰派掌控,朱祁鈺登基為明景帝。

明景帝繼位後,廣納賢才,勵精圖治,以于謙為首的一批重臣為官,在政事、經濟、軍事上都有建樹。景泰帝比起他的兄長明英宗,可以說是明末時期為數不多的一位明君。

二、集權主義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雖然遭受了這樣一場巨大的失敗,

但在明朝內部並未產生什麼重大影響,這與明末的專制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即便是皇帝被捕,他所制定的一整套政治體系也能在短期內迅速地恢復明廷的秩序。

從永樂年間起,內閣就是輔佐皇上的得力助手,

雖然名義上是政治中心,但實際上卻是實權人物。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在實際的政治活動中,他們更多的是作為顧問來協助皇帝做決定。而其他有可能對皇權造成威脅的力量,比如太監,比如皇親國戚,在明朝初期就受到了極大的打壓。

東廠和錦衣衛的存在,已經成為了皇室對君主們的一張王牌。在皇帝權力缺位的時候,

宦官、內閣、外戚三大派系都無法在朝中取得絕對的主動權。

皇帝依然是統治一切勢力的中心,于謙等人之所以選朱祁鈺為皇帝,也是為了應對瓦剌人的入侵。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雖然明朝的專制政治在中後期有所削弱,但在早期,

皇權依然是各大勢力的掌控者,

而崇禎皇帝卻是打破了這個平衡。

三、軍事制度

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在土木堡之戰中,明朝幾乎失去了所有的主力,但他們的地盤卻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

這和明朝的軍隊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明朝初期,實行的是“衛所”制度,提倡每一代都有士兵,將士兵編入軍中,這樣雖然造成了年齡上的不平衡,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很容易控制的。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除了駐軍制度,

明朝還在重點區域建立了守備制度

,經常換防,或者換帥,如此頻繁的換防,讓沒有一個將軍在當地站穩腳跟,也就沒有辦法建立自己的勢力。

軍中世世代代承襲皇恩,對中央的忠誠,對地方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俗話說,要想團結起來,就必須要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外敵。

土木堡之亂,明王朝幾近滅亡,為何國土並無太大的損傷?

明王朝在土木堡戰敗後,依然保持著對當地的統治,

但對地方的控制力卻沒有減弱。中原人民自古以來就認同統一的觀念,中原的漢族也是如此,瓦剌撮爾這樣的小國自然不可能在中原建立起自己的統治;

二是明代專擅專政,宦官、外戚、內閣都

無法在朝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這是因為制衡的手段起了作用;三是因為明朝的軍事制度,不能讓地方脫離中央的控制,所以才會有叛亂的可能。

當然,明朝之所以能存在這麼久,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于謙等人的功勞

。明英宗復辟後,為了政治復仇,將於謙和他的兄弟景泰帝囚禁起來,明朝從此一蹶不振。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