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根雕藝人潘飛揚:好的作品就是儘量減少人工成分

2022-06-04由 浙江日報 發表于 林業

桑樹根雕好嗎

2019-03-21 10:3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楊贇

根雕藝人潘飛揚:好的作品就是儘量減少人工成分

儒岙鎮位於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景色秀美,風光怡人。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滋養了一批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憑著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克服專業技術和知識薄弱的缺點,利用枯根朽木,變廢為寶,創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他們,是根雕藝人。

3月15日,記者抵達天姥新村,去拜訪根藝協會會長潘飛揚。走進他的根雕作品陳列室,一件件製作精美、造型各異的根藝作品擺滿了整個房間:威風凜凜的雄獅、仰天長嘯的猛虎、展翅欲飛的老鷹、悠閒自得的仙鶴……從2米高的龍頭柺杖到精美別緻的蟲魚鳥獸,大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談起他最初與根雕的結緣,還得追溯到2013年3月,退休在家的潘飛揚閒來無事,約上二三好友到山上挖筍。走走停停間,他隨手撿起一根枯根細細把玩,突然發現那枯根像極了一對龍鳳。“這裡是龍鳳的頭和腳,彎彎曲曲的是它們的身體……”潘飛揚在空中比劃著。雖然時隔6年,作品已送了友人,但聊起來仍記憶猶新。當時的他拿著樹根,左看右看,越看越有趣,越瞧越喜歡,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自那以後,他有意無意便會去山裡巡視一圈,每找到一塊好料,他都異常興奮,趕緊收入囊中。

距離陳列室百十步的一間屋子,是潘飛揚創作的主戰場。“原本這裡是我女婿的廠房,閒置出來後,就成了我堆放雜物的地方。”6年的時光,原本空無一物的房間裡堆積了大大小小的樹根,有的粗細如胳膊,有的重達1000多公斤。

但凡痴迷於物的人,都為之做過瘋狂的事。2018年,正在田間勞作的他接到了女婿的一通電話,說達利絲綢有3棵300多年的老桑樹根要丟棄。潘飛揚立即扔下手中農具,急急忙忙聯絡了幾位拖拉機司機。天姥新村距離達利絲綢約29公里,40分鐘的車程,但對心急如焚的潘飛揚而言,這段路漫長無比。等到三根重達3000多公斤的大樹根被裝上了車,他才輕鬆地撥出一口氣。這趟旅程總共花費潘飛揚1500元。“在別人眼裡,這些樹根是垃圾;但在我眼裡,他們都是大自然的寶貝。”潘飛揚喃喃自語,“這樹根有12根枝杈,剛好可以湊成十二生肖,等我有空了……”

根雕藝術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潘飛揚告訴記者,必須選擇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的木材,其中以柏木、榆木為佳。從發掘素材到藝術加工,他充分尊重樹根的自然形態,對每件作品仔細琢磨、反覆推敲,把握樹根奇、絕、妙、全的特點,順勢而作,巧妙雕刻。“做根雕全憑想象,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要根據它原有的形態,琢磨它像什麼,在腦海裡有個概念之後,就修剪掉多餘的,雕刻一下點睛的地方,作品就完成了。”

說話間,他和記者分享了最鐘意的作品。“鱷魚!”記者一眼便認出了。“這隻鱷魚我只稍稍打磨了四肢和嘴巴,這些凹凸不平的樹瘤都是渾然天成的,特別像鱷魚背部的鱗片。好的作品就是人工成分儘量減少,注重突出作品的原汁原味。”如今,潘飛揚製作的根雕作品已有200多件,其中小部分已擺放在鎮政府圖書室裡供遊客欣賞。面對有人出高價購買,潘飛揚搖搖頭,一件也不賣,“我做根雕圖的就是個樂趣,人老了,要找點事來豐富下生活。”

2016年,潘飛揚和其他根雕愛好者自發成立了天姥根藝協會,平時以分散創作為主,在重大節日期間進行聯合展示。2月19日,協會舉辦了一場根雕藝術展,當靚麗多姿的根雕作品展現在大家眼前時,在場的人無不感慨樹根的魅力。

“我有一個夢想,把世上的動物都用根雕的形式展現出來,現在十二生肖還差一隻羊呢。”說話間,潘飛揚抬起頭望向遠方,陽光靜靜地灑在他歷經風霜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