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2022-06-03由 武漢經開區 發表于 林業

化扁看什麼科

武漢經開區是湖北省汽車工業的主戰場,聚焦“中國車谷”中心目標,“在奔跑中調整呼吸、在超車中更換賽道”,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轉型升級。

“換道超車”,不僅要“換道”,更要“修路”。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特聘專家、武漢科技大學智慧汽車工程研究院總工雷洪鈞認為,在新能源汽車新賽道上,還要對零部件供應鏈企業進行整合、重塑和再造,透過強鏈、延鏈、補鏈,打造安全可控、可靠的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供應鏈。

5月8日,由東風公司牽頭,9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攜手組成的湖北省車規級晶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在武漢經開區啟動執行,將透過“汽車+電子資訊”產業龍頭企業之間的強強聯手,加大車規級晶片全產業鏈攻堅力度。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武漢經開區科創中心負責人說,此舉意味著該區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強鏈、延鏈、補鏈邁向“深水區”——攻堅並掌控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上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核心資源。

“自主芯 中國造”車谷企業發力加大布局

一輛汽車,平均需要搭載約1000枚晶片。國內汽車對車規級晶片的進口率,目前超過90%。“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武漢經開區及區內企業正加快佈局,確保汽車晶片供應鏈安全可控。

武漢經開區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號園區,智新半導體模組封裝車間內,機器一刻不停地運轉,一隻只車規級IGBT功率半導體模組“流”下生產線。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智新半導體IGBT生產線

IGBT,負責新能源汽車的電流、功率轉換和動力調控,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最強大腦”。長期以來,IGBT功率半導體模組95%以上依賴進口。

東風公司、中國中車兩大央企攜手攻堅,組建智新半導體。2021年7月,IGBT功率半導體模組在智新半導體實現量產,打破國外企業壟斷,為打造新能源汽車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三電”供應鏈補上關鍵一環。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智新半導體IGBT

智新半導體一期產能30萬隻IGBT功率半導體模組,總規劃產能年產120萬隻。目前,該模組產品已成功搭載於東風系新能源汽車上。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餘辰將介紹,現在每天下線1000只IGBT模組產品,已達設計產能。

今年,東風公司再次加碼,對首條IGBT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同時著手推進二期產線的國產化和產品的最佳化升級,佈局開發第三代半導體SiC模組。

“卡”住新能源汽車脖子的,還有車規級MCU功能(邏輯)晶片。MCU晶片廣泛使用於智慧座艙、視覺感知、算力演算法等領域,用量更大。

車規級MCU晶片,億咖通、芯擎科技等車谷高科技企業同樣發力。

湖北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落戶車谷4年,上演“暴風式成長”——營業收入增長14倍、迅速成長為武漢經開區的首家獨角獸企業。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億咖通研發的AD系列駕駛輔助晶片

億咖通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形成了四大序列、多款核心產品的晶片矩陣,在高效能車規級數字座艙晶片領域,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搭載這些晶片的智慧駕駛座艙產品,累計使用者數量超過250萬。第四代高效能車規級晶片效能比現有車載晶片提升13倍,已經進入商業化程序。

億咖通與ARM安謀中國合資組建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同樣落戶武漢經開區。去年11月,憑藉突出的研發實力,芯擎科技推出了首款國產車規級7nm智慧座艙晶片“龍鷹一號”,填補了我國在自主設計高階智慧座艙平臺主晶片領域的空白,今年第三季度量產裝車。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湖北省車規級晶片創新聯合體將瞄準汽車晶片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在東風公司百萬輛車規級晶片需求拉動下,實現車規級晶片完全自主定義、設計、製造、封測與控制器開發及應用,真正實現“自主芯、中國造”。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說,東風公司將加速在車規級晶片領域的戰略佈局和落地,著力構建汽車晶片生態鏈,積極打造晶片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鏈長。

招大引強

車谷為新能源汽車“充電”

汽車“國家隊”東風公司向科技型企業轉型,實施“東方風起”計劃,推進新能源與智慧網聯“科技躍遷”行動。

東風公司在武漢經開區建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兩個園區已基本建成,80萬套電控、28萬套電機及驅動總成、10萬套電池系統、30萬套IGBT產線逐步投入運營,掌控了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核心資源。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圍繞三電核心總成、整車平臺架構、氫能源等領域,東風公司今年持續開展技術攻關。3月7日,東風公司自主開發的首個純電戰略平臺取得新進展,首臺樣車提前1個月成功上電下線。該平臺整合行業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和車載生態等核心能力,拓展性強、模組化通用程度高,能覆蓋低中高階純電動車。

在電動化最為核心的“三電”領域,東風公司也在加快推動關鍵技術的突破,建成了高度智慧化扁線定子、電驅動總成等多條國際、國內一流量產產線。在氫能源領域,東風公司主動擁抱“氫”時代,開發出國內首款量產的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氫燃料商用車實現產業化運營。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東風乘用車有限公司首款氫燃料電池車型——氫舟e·H2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跑起來的動力之源。武漢經開區招大引強,為新能源汽車“充電”。

中國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商之一的中創新航,前來“補鏈”——在武漢經開區通航產業園投資100億元,建設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武漢基地,一、二期專案可年產20Gwh動力電池,完全達產後,可裝配25萬輛純電動汽車。中創新航武漢基地專案負責人介紹,一二期專案預計今年四季度投產,目前產品已被全部訂購。

為破解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武漢經開區與東風公司、中國一汽、三峽集團共同組建羿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車電分離”模式下的電池租賃、大資料分析管理和技術服務。據介紹,圍繞換電的核心技術、電池壽命管理的核心技術,羿動新能源已經申請了3個專利,還有9個專利正在準備提交申請。

作為我國汽車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武漢經開區擁有9家整車企業、13個整車廠和500多家零部件企業,部分零部件企業已在升級改造,給新能源汽車配套。

“換道”還“修路” 武漢經開區加速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在長期從事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的雷洪鈞看來,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雖然相對完整,但本地零部件企業與本地整車企業配套率偏低、產業協同和供需對接不足等短板依然存在,但這也為武漢汽車產業二次生長帶來了一次“洗牌”機會,只要利用好門類齊全的基礎優勢,仍能透過強鏈補鏈,實現整合、重塑、最佳化,“比如,正在建設中的中創新航武漢基地,投產後就將帶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加速集聚”。

出品:武漢經開區工委宣傳部

武漢經開區融媒體中心

採寫:記者李金友 通訊員範瀟文

編輯:呂作璐 蔣秋雨

製作:王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