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里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王菊英

2022-06-02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林業

白茶樹苗哪裡賣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里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王菊英

我叫王菊英,是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你看到的這片茶場就是我近十年的心血。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里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王菊英

初都河村茶葉基地

上世紀90年代,我與村裡十組的鄧申必結婚,我丈夫家所在的十組,環境十分惡劣,人們非常貧窮。我們與老人分家時,共分到100多斤糧食,全部的家當共18塊錢,錢揣在兜裡好久都捨不得花。

有了自己的家後,我與丈夫鄧申必都想過上好日子,但卻沒有更好的致富途徑,只能開始開荒種地。由於沒有條像樣的路,這裡自給自足的條件讓我們吃一倉盼一倉,一年苦到頭,除去化肥、煤炭、人親來往,幾乎沒有結餘。

為了改變貧困面貌,我和丈夫決定前往浙江打工。但因為沒有文化,又不懂技術,剛到浙江時,只能靠做體力活賺錢養家。

也許是上天給機會讓我們夫妻倆翻身。一次偶然機會,我與丈夫受邀到茶山上幫忙栽種茶樹,一天下來能賺90元,一來二去,我發現,原來採茶比栽茶樹更賺錢,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里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王菊英

村民將採收的茶葉按斤賣給王菊英

有了賺錢的方向,我們家彷彿抓到了向上攀爬的繩索,10餘年間,我輾轉於浙江、江蘇等地,始終從事與茶葉有關的工作。也是在這期間,從栽種茶樹到加工製作茶葉,我將種茶製茶的一整套流程熟記於心。

學會製茶、種茶的流程後,我萌發了回到老家發展茶葉種植的想法。2012年,我們開始回家種茶。幾經努力,我以每年每畝荒山150元、熟地22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800多畝土地,租期為30年,開啟了種茶之路。

但由於當年恰逢初都河村天干,茶場由於海拔高,取水困難,第一年只能宣告失敗。

2013年,我吸取經驗教訓,在茶山上修起了蓄水池,並前往浙江選購優質白茶樹苗重新種植。這一年終於成功了。為了產業化、規模化發展,2014年我創辦了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茶場,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並於2015年成功註冊商標“初都河”白茶,使初都白茶真正走上一條品牌化發展道路。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里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王菊英

村民正在採茶

如今,我的茶葉基地面積達1000餘畝,今年預計茶青產量24000斤,總產值300萬元。長期可解決100餘人務工需求,到茶葉採摘高峰期時,輻射帶動青場鎮、大河鄉等地400餘人就近務工。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民

編輯 向瑩

編審 楊儀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