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個功效與冬蟲夏草相當的古老物種重新煥發生機 炎陵農民人工種植地參獲成功

2022-05-23由 株洲網 發表于 林業

陽臺可以種植地參嗎

一個功效與冬蟲夏草相當的古老物種重新煥發生機 炎陵農民人工種植地參獲成功

肖石明在展示他種植的地參。 受訪者 供圖

株洲日報記者 鍾聯明

10月19日,炎陵縣下村鄉溪源村農民肖石明喊來幾個鄰居,幫他收挖種在屋後果園裡和旱地上的地參,然後是清洗、晾曬。經多年反覆嘗試,肖石明今年種植的4畝地參大獲豐收,畝產量達3000斤。這表明,他人工種植這一古老物種獲得成功。

肖石明說:“我們村有一個殘疾人,記不清是哪一年開始,他家門口長出一片‘野草’,春生冬凋,夏天鬱鬱蔥蔥。村民都不知其為何物。因為我經常去給他送米送油,2013年秋天,他神秘兮兮地送了我一包外形像蠶寶寶的乾貨,說是那種‘野草’的肉根。我回家照他說的油炸了一下,沒想到吃起來十分鬆脆、口齒留香。”

肖石明向鄉里的農技人員請教,弄清了這種植物的名稱——地參。他又從網上搜索其詳細資訊。資料顯示,地參又稱蟲草參、地蠶子等,為唇形科、地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國食用野生地參的歷史已有千年。《中華本草》記載,地參曬乾後入藥,其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地參含有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18種氨基酸等,是藥食兼用的一種植物珍品。

肖石明決定開發這種“橫空出世”的珍奇植物。2014年春,他挖回幾株苗子,種在果樹行間,小心增管,隨後幾年,逐漸擴大種植規模。經過五六年的嘗試、摸索,他掌握了地參的人工栽培技術和加工食用方法。今年,他種植了4畝地參。試挖情況表明,平均畝產可達3000斤。

肖石明介紹,地參全身是寶,春夏可採摘其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等,晚秋採挖出來的環形肉根,可油炸、蒸煮、醃漬、醋泡、糖浸等。地參可種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上,也可與果樹、玉米、紅薯等間作,從種到收每畝只需投工10個,期間不需施化肥、打農藥。可以說,種植地參是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好途徑。

肖石明將鮮地參烘乾或曬乾,每斤乾貨需要五六斤新鮮地參。去年11月下旬,在第三屆中國果品產業博覽上,肖石明參展的乾地參等產品甫一亮相,就以其脆、香、鮮的特質,在琳琅滿目的農特產品中脫穎而出,得到觀展者的好評。省供銷合作總社的專家稱,如果將地參製作成果脯、罐頭、飲料、含片、膠囊等,既可解決其銷售問題,又可提高其附加值。

肖石明說:“下村鄉平均海拔1150多米,種植出來的地參品質好、無公害。我將讓這一古老物種開枝散葉,讓更多人品嚐到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