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2022-05-23由 雲淡風清那些事兒 發表于 林業

東風渠全長多少公里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東風渠

在解放前,成都平原東部,包括龍泉山以東地區,都常年受到乾旱影響,工農業用水比較困難。因此在1950年,四川提出了在成都平原修建東山灌溉工程的計劃。

東山灌溉工程又名東風渠,因灌溉成都平原以東的廣闊淺丘臺地(東山)而得名。

東山灌溉工程最早規劃於1951年。規劃自郫縣兩路口(今安靖)府河左岸引水穿鳳凰山北,沿岷沱兩江分水嶺南入龍泉驛區,分灌龍泉山東面西江河流域及西面蘆溪河流域,再開鑿隧洞穿過龍泉山,灌溉沱江以西丘陵地區,灌溉面積覆蓋了今天的成都市、眉山市、資陽市部分、樂山市部分範圍。是新中國成立後四川省和成都市新發展的第一個丘陵區引、儲、提相結合的重大水利工程。

東山灌溉工程自1956年動工,至1972年完工,共分為六期進行建設。

一期工程於1956年3月動工,共修建總乾渠11公里和北乾渠36公里,4月8日建成通水。灌溉面積覆蓋新都縣(含今青白江南部)、金堂縣西部和北部、華陽縣西河(今龍泉驛區西河、十陵)。

二期工程於1956年10月動工,引水口改在郫縣兩路口府河,興建永久性進水閘,利用原鳳凰河道擴建4公里後,連線一期修建的11公里總乾渠至南北閘,並且再次擴寬加深。南北閘以下新建38公里長的南乾渠,進入華陽縣(今天府新區)湃入蘆溪河,於麻石橋閘向東分出長54公里的東干渠,工程於1957年4月28日建成通水。灌溉面積增加了華陽縣東部(今成華區、龍泉驛區全部)、華陽縣南部(今天府新區成都部分)、簡陽縣西部和北部。

三期工程於1958年2月動工,從華陽縣延長南乾渠(今新南乾渠)46公里,進入仁壽縣匯入錦江。灌溉面積覆蓋了華陽縣整個南部和仁壽縣整個北部地區(今天府新區範圍)。

四期工程於1959年12月動工,由華陽縣南乾渠團結閘向南新開渠跨蘆溪河,至龍泉山麓羅家河壩,再沿龍泉山西麓延伸,經仁壽縣向西折入彭山縣、眉山縣至青神縣匯入岷江。因三年經濟困難,工程建設中途暫停,直到1965年12月起續建,1969年建成通水。灌溉面積進一步擴大至仁壽縣大部、彭山縣、眉山縣、青神縣。

1966年改名為東風渠,沿用至今。建設完成的一至四期工程共計灌溉農田達6。8萬公頃,有力的支援了成都平原東部區域的經濟、農業用水情況,受益區域除了成都市外,還包括今天的眉山市。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五期工程在1970年動工,為了引蓄東風渠水,在仁壽縣北部新建了黑龍灘大型水庫,控制灌溉面積126萬畝。在龍泉山麓羅家河壩分水穿過長6274米的龍泉山隧洞,引水進入簡陽縣,在簡陽縣興建了三岔湖、張家巖大型水庫,同時在龍泉驛區、簡陽縣交界處建設了龍泉湖水庫,控制灌溉面積達300萬畝。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黑龍灘水庫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三岔湖水庫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龍泉湖水庫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青龍水庫

隨後,為了解決樂山地區井研縣、內江地區資陽縣的乾旱用水情況,又透過仁壽、簡陽分水至兩地。

至此,東風渠工程全部完工。據統計,東風渠灌區有效的灌溉面積達到了19。5萬公頃。現在我們所說的東風渠總乾渠為今郫都區安靖府河口至龍泉驛區羅家河壩一段,總長54。3公里,其中龍泉驛區境長30。7公里。

在1971年以前,東風渠的輸水流量每秒在40~20立方米,隨著人口增加、工農業用水量的劇增,1971年9月四川省提出擴建東風渠總乾渠工程,即東風渠第六期工程,工程於1971年10月動工,對東風渠總乾渠再次進行擴寬改造,工程於1972年底完成。完成後,東風渠北段的輸水能力由原每秒40立方米擴大到每秒80立方米,東風渠總乾渠龍泉驛段實際過水最大流量達到了每秒64立方米。由於東風渠灌溉面積很大,為了有效的管理東風渠水資源,東風渠管理處也隨之成立。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東風渠管理處

東風渠,由於水質很好,夏天曾經吸引著很多人去東風渠游泳。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

今天的東風渠,猶如一條碧綠的水帶鑲嵌在成都平原的東部和南部,它靜靜地流過,不求回報,但是它滋潤著廣闊的成都平原,為成都平原帶來了繁榮和幸福。今天的東風渠,成都市政府逐步的開始在河兩岸修建起了供人們遊玩的東風渠綠道工程,它將以完美的身姿再次展現在成都人民面前。

東風渠,它是四川一個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水利工程,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它不僅僅是一條河!

成都記憶:南門外的跳傘塔

記憶中的四川:建設了16年的東風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