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放棄讀博後我媽說,辛辛苦苦培養你二十多年,白瞎了……

2022-05-23由 研究生的酸甜苦辣鹹 發表于 林業

土怎麼讀什麼

本文來源:奴隸社會(ID:nulishehui) 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作者:張陽

01

作者:張陽

4 年前,我經歷人生低谷,待業在家。

放棄讀博後我媽說,辛辛苦苦培養你二十多年,白瞎了……

我和我媽的關係也變得特別僵。從她的眼神裡,我能看到她對我的失望,每次見到她,都愁容滿面,眼神裡寫滿了挫敗感。偶然間,她也會用語言表達她的真實想法:

絕望的母親 vs 迷茫的女兒

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身邊的鄰居、老師、校長見到我媽,都稱讚她教育有方。這是她第一次在教育上這麼受挫。她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是“能考第一,不考第二;能考 100,不考 99”,

“我辛辛苦苦培養你了二十多年,你現在居然連個工作都沒有。”

那個時期的我也特別內疚,特別難過,整天都在問自己

她接受不了女兒的任何失敗

這句話每天都在我的腦海迴響。

是呀,那是我在

“我那麼努力地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怎麼這麼沒用?”“I'm a loser!”

這條路上的第二次徘徊和放棄。第一次放棄,是放棄研究生的直博機會;這次的放棄,放棄了浙大一個院長的博士名額和西湖大學的工作機會。

我知道,於現實,我不甘心在走了這麼長的路之後放棄科研夢和博士畢業後的“名利雙收”;於內心,我知道,這條路不是我喜歡的,不管外部機會有多好。

要不要繼續讀博

02

很慶幸,每一個重大的選擇,我都選擇了遵從內心。

在很多像我媽媽一樣的“學霸媽媽”眼裡,她們有一個信念,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就會光宗耀祖,就會有好工作,然後會掙很多錢,過上幸福的生活。

她們的邏輯,看起來這麼順理成章,也這麼合理。但她們的邏輯,是建立在“社會發展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畢業包分配”的假設之上的。

當我們的社會發展到“學歷過剩”,滿大街都是研究生,985/211/海龜一抓一大把的時候,

失敗的學霸媽媽們

但我不否認,名校畢業也有不少佼佼者。

2014 年,我們去清華校招土木工程系的本科生,其中一個應聘者的問題非常犀利。這個清華土木系大四學生問招聘經理:“我覺得我只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學生,沒有工作經驗,為什麼你們給的年薪是 30W+?我覺得我現在不值那個價啊。”那個招聘經理笑了笑,答道:“我們也沒辦法呀,整個行業都是這個樣子的,水漲船高嘛!”

憑什麼飛黃騰達的就是你的孩子呢?

是呀,這個公司是房地產行業排名 30 左右的小公司,那個時候的房地產行業如火如荼,他們在中國頂尖院校的土木工程系招聘一個本科生,開的價格只能說是合理。

▲ Photo by Sebastian Herrmann on Unsplash

名校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大有人在;名校畢業養活不了自己的人也大有人在;名校畢業,過不好自己生活的人,也大有人在……

所以,像我媽媽這樣子的媽媽們,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 — “孩子學習成績好,以後就能過得好”。

當然,好好學習沒有錯。

但是,所有名校畢業的都是如此嗎?

03

錯的是,他們把人生看得太單一了。人生,絕不是線性的,也不是單因素的。

好好學習,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沒有錯。但是,

被媽媽們忽略的重要內容

無他,這是教育發展的鐵律,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如何學習和學什麼,是要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60 後和 70 後所處的年代,是需要“螺絲釘”的年代;

從 80 後晚期,到我們這些 90 後,時代飛速發展了,需要的是各行各業追趕國際領先水平的年代;

從 00 後、到 10 後,這些孩子進入社會的時候已經是未來 10 年、20 年了,那個時候我們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你可能會說,我怎麼能知道以後的事情呢?那好,我們看看當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經濟發展,你就知道未來我們國家的地位,然後就能推測中國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深處鉅變時代,那我們還學習不?學什麼?怎麼學?

學,當然要學習,並且越來越強調

每個時代的教育,都是為當下及未來的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學什麼?

在回答學什麼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總結一下各領域成功人士的共性。學生時期,我的理想是成為科學家,所以,我特別喜歡看那些成功科學家的履歷。做諮詢工作時,我也看了很多“光鮮亮麗”的簡歷,見了一些社會精英的職場困惑和路徑。

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我總結

▲ Photo by Keren Levand on Unsplash

真正幸福的“行業翹楚”們的共性有以下幾條:

成功的人生,不是跟孩子說:你再堅持努力學幾年,等你考上好大學,就可以放飛自我了。抱著這種教育理念的家長,趁早勸退,這樣子是害了孩子。

一個好的文憑只是給了孩子一個很好的開始或者機會。

1、學歷出身只佔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堅持

那些成為行業翹楚或者領軍人物的,一定是孜孜不倦、踏踏實實地在其領域積累很多年,才“出人頭地”的。

缺乏恆心和毅力的人,不會最終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人生真正的歷練是從進入社會開始的,而不是止步於高考。

先來說幾個我身邊的牛人吧。

我師兄,博士畢業文章發在了頂級期刊雜誌《Cell》上,他的研究方向是細胞中的離子通道。我對他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就是,他對他養的每一盤細胞,都會說“You are beautiful”。起初,我心裡會想:腦子有問題了吧,天天對細胞說“你長得真漂亮”。直到後來恍然大悟,這是師兄真心熱愛他的事業。

另一個例子,是我同學,現在已經是中科院的博導了,他畢業沒多久發了《Science》。對他印象最深的事:我當年提取 RNA 一直不成功去請教時,他非常有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我,一遍一遍地幫我分析問題所在。當時,就被他一絲不苟的科研精神打動,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科研的熱情。所以,聽說他發《Science》,成了導師,一點都不驚訝。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熱愛呢?

2、堅持,源於清楚自己的熱愛

不是賣課的說這個好就好,也不是媽媽覺得學這個好就好,而是

真正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

真正的熱愛,是需要去尋找的。我們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其實,完全可以讓孩子多多體驗和嘗試,

孩子自己覺得喜歡,發自內心想了解和探索的東西,才是他真正熱愛的。

只有孩子自己體驗過,才知道什麼是他真正喜歡和熱愛的。

什麼是成功?

3、逆商,是孩子成功的必備技能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鋪路”。不想讓孩子受一丁點苦。“以後不行了,爸媽養你!”“我給你打點好了,你稍微努努力就行。”這當然無可厚非,每個父母對於孩子都有自己的規劃。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對自己孩子有一定“成材”要求的家長,以下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人一輩子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錢擺平嗎?

第二,孩子今後的路,父母真的能護他們周全嗎?

如果這兩個問題,您心中有答案了,就知道過度保護,對孩子意味著什麼了。

成功就是你做了別人沒有做的事情,承受了別人沒有承受的苦,坐了別人坐不了的冷板凳。熬出來了,就成功了。

04

▲ Photo by Nikita Barskov on Unsplash

說人生不拼爹不拼媽,是假話。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家庭環境,沒有一個人能擺脫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成年之前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的教育理念、人生觀、價值觀,無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個孩子,或正影響,或負影響。

那父母到底應該“拼”什麼?

拼財力,拼地位,拼房產,拼車?

當然可以,但是有個前提:

什麼是真正的“拼爹拼媽”?

如果我們奮鬥一生,給孩子打下深厚的家業,反倒成了他們的累贅或者禍患,那就得不償失了。

拼誰最“雞娃”?

“內卷”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是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創造出來的名詞,目的是“降維”割那些看不清楚社會發展形勢又不甘平凡的家長的韭菜。

但是,“教育”中被割韭菜,和“買理財產品”被割韭菜可是兩碼事。

金錢上被割韭菜,也就是損失點錢而已;但是,教育上被割韭菜,可不是花點冤枉錢那麼簡單的事情了,最大的代價是,影響了孩子人生。

花了錢,犧牲了孩子童年玩耍時間,磨滅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雞娃”後果。

那什麼是真正的“拼爹拼媽”?

給了孩子豐富的物質,首先得保證孩子有能力消受得起。

真正的“牛娃”爸媽,絕不只是盯著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品格歷練的家長。

最後,再回到這篇文章的開始,20 年前,我媽如果把她的注意力從“成績”上稍微挪開那麼一丟丟,放在她自己的成長上,或者對“品格”的歷練上,故事的結局是不是會大有不同呢?

真正的“拼爹拼媽”,是父母過好自己的人生,尊重孩子的人生,在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眼界、能力和實力的前提下,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孩子。

05

▲ Photo by MoteOo on Pixabay

媽媽的那句話,其實是一把看不見的“刀”,刺進了我的心裡,也刺進了她的心裡。

覺醒

,潛藏著她的世界觀,暗含著她對自己人生的不滿和妥協,同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我的價值觀。

那個時期的我,最痛苦的不是媽媽對我的否定和失望,而是

她對“教育回報率”的不滿意

我掉入了我媽的認知陷阱——不工作,就是沒有價值;有名有利有錢,才叫有價值。

如果繼續這種價值觀,此刻我的人生肯定依舊是跌跌撞撞。

幸運地是,我的人生故事沒有沿著慣性繼續下去。而是出現了一個影響我的人,我先生。當我陷入自己的無價值感無法自拔的時候,他心平氣和地跟我說:

自己對自己的否定

我問他,那你不覺得我現在沒有工作,沒有掙錢,對咱們這個家庭也是沒有價值的嗎?他回答我,你掙不掙錢,對咱們的小家來說都是無價的,你的存在,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如果沒有你,就沒咱們這個家,有再多的金錢也沒用。

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我”這麼有價值。也是第一次認識到,

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和外在的名利來衡量的,而是由你自己來衡量的。別人說你有價值或者沒有價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

我們身邊的聲音總是在告訴我們,考名校是有價值的,有名有錢是有價值的。但是,學校裡那些不擅長考試,沒有能力進名校的孩子怎麼辦?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人怎麼辦?是不是他們都沒有價值呢?

在先生的鼓勵下,我利用空窗期開始思考我的人生和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最終,決定鼓起勇氣投身教育事業。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光環”,也有太多的“缺失”。

“我”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環顧四周,因為學習不好,在家連呼吸都是錯的孩子,張口就是孩子學習不努力,不惜安裝攝像頭監視孩子學習的家長,無視孩子心理已經出問題,依舊拿學習來“套牢”孩子的家長,大有人在。我無一不為這些孩子流淚。每次想到這些孩子,內心都是無以名狀的痛。

我比他們幸運太多,因為成績好,我的成長獲得了很多“不太扭曲”的愛。但是,這些孩子呢?誰來幫助他們叫醒他們“沉睡”的父母?誰來改變這些孩子的人生呢?

很可悲的是,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這種追求“光環”,無視“缺失”的現象依舊前仆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