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瓊中吊羅山鄉長田村陳文朝:尋覓山村致富“蜜”碼

2022-05-22由 環京津網 發表于 林業

海南的蜂蜜好嗎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吊羅山鄉長田村脫貧戶陳文朝正在清點灌裝好的蜂蜜。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攝

原題:瓊中吊羅山鄉長田村脫貧戶陳文朝:

尋覓山村致富“蜜”碼

“化蜜、粗濾、細濾、濃縮等工序全程自動化,衛生有保障,蜂蜜質量也更高!”1月14日午後,當海南日報記者來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吊羅山鄉長田村的一處小型廠房,脫貧戶陳文朝輕輕按下操作按鈕,驕傲地展示這條自動化蜂蜜提純灌裝加工生產線。

“以後幹活可就輕鬆些了。”村裡也有自動化生產線,讓記者也有些驚訝。

“可不輕鬆!前不久剛拿到生產許可證,正式投產了,質量還要自己把關。”看著天然蜂蜜順著密封管道輸送到過濾器中,31歲的陳文朝用一個詞形容自己的奮鬥過程:“不容易。”

“父親病危、母親重病,缺土地、沒資金。”向記者說起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時的狀況,陳文朝明顯皺了皺眉頭。“幫扶幹部一趟趟上門,解決了家裡的醫療報銷和住房問題,但要脫貧致富,不能靠等。”

“當時養蜂的人不少,就不怕競爭太大,賺不到錢?”記者問道。

“不怕!養蜂人多老師就多!”看出記者的疑惑,陳文朝擺了擺手:“致富路得靠自己走,養蜂產業前景好,我向政府申請到15箱免費蜂種,一邊養一邊學。”

向各地養蜂人取經、到技術培訓班上課,陳文朝說,能學習的地方他都去,蜂群規模很快發展到60餘箱。“2016年收入6萬多元,當年年底就脫貧了。”

但從60箱蜂到自動化蜂蜜生產線,陳文朝的事業越做越大,靠的不僅是勤奮。“趕上了好時候!過去這5年,鄉村旅遊越搞越火,吊羅山附近的天然瀑布有不少遊客前來探訪。”

陳文朝拿起手機翻了翻,向記者展示一張照片,那是他與一群遊客的合影。“有次我給一群遊客當免費嚮導,順口提起自家養蜂,就是這一句話,一下子賣掉了好幾百斤蜂蜜!”說起這件巧事,記者能在陳文朝的眼裡看見嗅到商機的激動。

策劃採蜜探險鄉村旅遊路線、與海口多家旅行社達成合作、為遊客充當免費嚮導……吃上“旅遊飯”的陳文朝在接待旅行社組織的遊客之餘,還能給自家的蜂蜜打打“廣告”。

“現在每年都能賣上好幾百斤蜂蜜了吧?”記者問。

“帶遊客,賣蜂蜜,一年能賣上千斤!”陳文朝的回答又一次超出記者的預料,他卻坦言:“後來我才知道,這就叫‘農旅結合’。”

富起來的陳文朝不滿足於此,他還希望拉鄉親們一把。2018年,他動員周邊村莊的46戶貧困群眾加入合作社抱團養蜂,當年年底便實現分紅3。68萬元。

從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錢袋子沉了,肩上的責任重了,陳文朝開始謀劃更遠的發展思路。

“合作社的蜂蜜自產自銷,價格提不上去,也難闖進大市場。”思考之餘,陳文朝也向記者取起經來:“蜂蜜這樣的農貨,你在網上買嗎?”

“何止蜂蜜,蔬菜水果都能在網上買。”記者回答。

“對!就是網上買,農產品電商就是趨勢。”陳文朝指著廠房裡的自動化生產線說,近年來政府鼓勵發展現代化農業,他便申請了政府扶持資金,實現自己大膽的發展念頭:在村裡搭建一條標準化的蜂蜜加工生產線。“過段時間拿到產品外包裝,記者你也能在電商平臺上買到我們合作社的‘黎苗寨’牌蜂蜜!”

眼下,“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征程起航,滿腦子新想法的陳文朝又有了新打算:開發馬蜂酒、蜂蛹等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之餘也構建起標準化的蜂產業生產體系。“路子不好走,但也要闖一闖。”

“想想過去5年,我靠政府幫扶和自身努力解決了溫飽問題,‘十四五’來了,我要努力讓自己和更多鄉親過上更有質量的好日子。”陳文朝說,聽村裡幹部講,省兩會即將召開,他期待著全新的發展藍圖能給他帶來致富新路子。

“記者,咱加個微信,你們對政策理解透,省兩會上有什麼新政策,可別忘了告訴我!”採訪臨近結束,陳文朝熟練地向記者展示了微信二維碼。這個農家漢子對於新事物、新政策,像有無盡的精力去了解、去學習、去探索。(記者 李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