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黃有光:應禁止996工作制 過分工作對社會是淨損失

2022-05-22由 投資家網 發表于 林業

上班時間是897是什麼意思

大師NO。040

作者|黃有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諮詢委員、網易研究局專欄作家)

黃有光:應禁止996工作制 過分工作對社會是淨損失

最近關於“996工作制”的議題被大家關注,並涉及華為、阿里巴巴等多家公司。所謂“996工作制”是指員工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這顯然是違反勞動法的超時工作。即使不違法,

筆者認為這是應該禁止的。

筆者向來傾向於多讓人們自由選擇,例如昨天在本欄的文章(《黃有光:中國甚至連第一線城市也不必限制落戶》),筆者支援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不過,在超時工作方面,卻有用法律強制人們不可以超時工作的道理。

根據研究,

太長的工作時間會減少快樂,是相當可靠的結論

(見如Yamashita 2016)。即使不看人們的快樂,只看生產力,長時間工作也是有害的(見如Harris 2018) 。研究顯示,

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生產力會大量減少。

996工作制涉及超過60小時的周工作,肯定是過分的,尤其是當我們考慮了長期的影響,包括健康等因素之後。例如楊小凱,曾經多年工作超過996(大致是897),結果55歲就因為健康問題而去世(2004年),真是可惜。

美國著名的沃頓商學院的心理學家Adam Grant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中提出每星期只工作4天,因為有很好的實驗顯示,減少工作時間使人們更加能夠有效地集中注意力,結果能夠生產同樣多(產品),質量與創造性也更高,而員工對僱主也更加忠誠。

即使是每天只工作8小時,扣除睡眠8小時、洗漱三餐等3小時,上下班2小時,也只有3小時的閒暇。這3小時,至少應該用一小時在運動或類似的健身上。能夠用來讀報、看電視等的時間也不超過2小時。因此,

每天

8

小時工作,應該是極限了,不應該超過,至少長期而言,短暫的、偶爾趕時間完成任務,可能可以例外,但絕不應該長期都在趕。

除了足夠的閒暇時間,閒暇的質量也很重要。

對快樂有正關聯的閒暇活動包括:讀書、聽音樂、學有用的技能、和親戚朋友在一起等(Wang & Wong 2011)。詳見筆者在喜馬拉雅的《快樂經濟學》的音訊課。

黃有光:應禁止996工作制 過分工作對社會是淨損失

如果工作時間太長對生產力、健康、快樂都不利,為何還是有過度工作的問題呢?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

人們往往太過重視當前,而忽視長遠的作用。

第二,

由於人際攀比或炫耀性消費的作用,人們往往太重視表面上看得到的東西,因而偏重物質或金錢上的收入與消費,而忽視健康與快樂。

第三,

商業廣告也影響人們偏重物質上的消費。

第四,從整個社會,尤其是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生產與消費帶來的汙染等對環境的破壞,加上環保稅的不足,也使人們選擇的工作時間,超過社會最優水平。

筆者曾經多次說過,由於這些原因,對收入與消費的稅收,並不是像多數經濟學者所強調的,會造成扭曲作用,或有反激勵效應。相反的,這些稅收是有糾正性的。不過,稅收對過長的工作時間的減少作用不大,因為所得稅對於鼓勵人們少工作的替代效應(以閒暇替代收入),往往被其收入效應(稅收使人們的總稅後收入減少,因而更想多賺錢)所抵消。因此,要能夠有效地減少工作時間,很可能需要用法律來限制。

馬雲問,“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請問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馬雲的這個議論,有三個問題。

黃有光:應禁止996工作制 過分工作對社會是淨損失

首先,這個說法忽視上述關於人際攀比的問題。人人要比他人強,或不是差太多。以個人而言,超時工作,至少短期內可能可以超越他人,而取得一些成功。但在社會的層面,平均而言,相對地位是不能提高的。某人的相對地位的提高,表示他人的降低。因此,這種人際相互攀比,是零和遊戲,甚至是負和遊戲,過分工作只有個人層面的回報,在社會層面沒有回報,是淨損失。

其次,筆者認為,我們人人應該適當地努力工作,但不必過分工作,尤其是不要工作到影響健康與快樂的水平。在這樣的適度工作下,能夠達到什麼程度的成功,就已經足夠了。如果要爭取更多,在整個社會的層面與長期而言,往往是弄巧反拙。例如筆者本人,從來每星期都沒有工作超過50小時。我不是996,我是11。7。7,每星期不超過50小時,而且這還包括上網的時間。如果扣除,應該不超過45小時。晚餐後不工作。早餐前與睡前分別打少林拳與太極拳。因此,筆者現在快77歲了,還在全職工作,抵消掉以前當楊小凱每週工作80小時時,我只工作40小時的“缺失”。能夠達到什麼成功水平,還有其他包括幸運的因素,不必太計較。

第三,用超時工作來取得成功,即使在例如財產上累積多了,但如果健康不行,算成功嗎?甚至像楊小凱於55歲去世,算成功嗎?

網易研究局和他山石智庫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