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福州“新農人”探索社群互助農業新模式

2022-05-22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林業

什麼為人工智慧發展提供燃料

近年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理想從城市迴歸鄉村,用專業知識發展新型農業,詮釋了另一種精彩生活,他們被稱為“新農人”。在閩侯縣白沙鎮林柄村佳美農場,就有這麼一名“新農人”代表——魏長。近日,記者來到農場,瞭解他在社群互助農業新模式上的探索。

福州“新農人”探索社群互助農業新模式

魏長澆灌種植作物。記者 林雙偉 攝

魏長畢業於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畢業後,他當過農業技術員、貿易員,但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想當“新農人”的念頭從未消失過。2010年,魏長選擇紮根在大學期間常來社會實踐的林柄村,建立了佳美農場(現名“南瓜藤家庭農場”),並推動其轉型為生態農業合作社,探索先行CSA(社群互助農業)的合作新模式。

CSA(社群互助農業)就是消費者預付定金後,農場生產的果蔬便配送到戶,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提供本地當季的新鮮蔬果。透過會員按需下單,農場根據訂單生產、配送,產品損耗率極低,保障農戶的收益穩定。“農場一直堅持參照國家有機標準採購農資,採用生態農業的技術進行生產,透過將零散的農戶集中起來,共同培育有機農產品。”提到農場創立以來的“戰績”,魏長很自豪,“截至日前,林柄村參與有機農業種植的村民已達80戶,培育的有機果蔬種類達上百種,種植面積近800畝,為村裡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全村新增3家有機農場。”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也能種菜?就算種出來了,能賣得了嗎?”當年,當地居民都覺得魏長的想法遙不可及。經過不懈努力,他做到了。“今年用草莓套種大蒜,自然產生的大蒜素對草莓預防病蟲害起到了極好的作用。我們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主要種植本地當季的蔬菜,透過間混套種、粘蟲板,以及必要的少量生物農藥,實現減少蟲害;用的肥料是經過處理的秸稈和雞鴨牛糞,利用蚯蚓鬆土堆肥。”魏長說,有機種植方式讓林柄村的山更清、水更綠、瓜更甜。

有機理念是佳美農場的立足之本。“最開始只有2個客戶,我每次都親自上門送貨,慢慢地才被更多消費者和農戶認可。”魏長說。

在週末和節假日,農場會開展各種和農業有關的研學體驗課程,希望吸引更多孩子接受自然教育、農耕教育、食物教育和科學教育,深入瞭解有機農產品。“有一次,我在‘蜜蜂行動’中看到,小朋友排成一隊將自己親手製作的蜂蜜裝罐、打包,他們臉上滿懷期待的笑容,讓我更堅定了要把這個活動持續辦下去的決心,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魏長笑著說。

隨著有機農業的推廣,林柄村也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之路。魏長用自己的專業所長,重塑農業與餐桌、農人與土地的關係,實現了自己的“田園夢”,也給林柄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模式,促進閩侯鄉村振興。

“農業,是把太陽光轉變成人們幸福生活的工作。”採訪的最後,魏長這樣說著,臉上洋溢著幸福又純樸的笑容。(記者 譚湘竹 通訊員 吳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