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2022-05-22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林業

草牡丹是多年生嗎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花展只有主打“新奇特”來博眼球這一條路?

本週四開幕的2019上海(國際)花展或將另闢蹊徑——10多個品種近6萬株花毛茛和80多個品種近2萬株朱頂紅,除了擔任本屆花展的主題花,還將接受為期至少一年的觀察和試驗,經過優勝劣汰,篩選出一批在上海城市綠化中有應用潛力的品種,助推上海城市園林“四化”(綠化、彩化、珍貴化、效益化)建設。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主題花要“好養活”

今年是上海(國際)花展舉辦十幾年來,首次選用雙主題花。

主辦方表示,這是為了讓主題花“內外兼修”——適宜室外種植的花毛茛“主外”,適宜室內做鮮切花展示的朱頂紅“主內”,推薦給有室外或室內種植需求的市民。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色彩豐富的花毛茛,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朱頂紅,原產於中南美洲,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

而以往,一種主題花卉很難“包打天下”,往往更適宜室外環境,花展對於更關注室內園藝的市民而言,科普和指導的作用就相對小。有些市民更是埋怨:“你們推薦的花卉,以為好養,可買回去沒多久就不行了!”

除了強化花展的園藝科普和指導功能,今年上海(國際)花展仍如往年一樣,堅持低碳可持續辦展的理念。

檢視近4屆上海(國際)花展的主題花,就能明顯感到這種變化:第10屆是百合,第11屆換成了天竺葵,去年是大麗花,今年是花毛茛。後面3屆的主題花和百合一比,都具有“好養活”的特徵。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天竺葵經推廣,走進了許多上海市民的家門

“花展辦了12屆,受到廣大市民認可的同時,也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上海植物園副園長畢慶泗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2016年大規模展出的百合雖然觀賞性很高,但比較嬌氣,並不適合地栽,多以鮮切花這樣“壽命”不長且較為浪費原材料的姿態來展示,要經常更換才能保證整體的展出效果;加之百合大多數都為“舶來品”,其種球採購自荷蘭,再到上海植物園進行培育、催花後對外展出,各環節累積起來的成本不菲。

相比百合,天竺葵、大麗花、花毛茛是更符合綠色、低碳和節約型社會理念的花卉。以花毛茛為例,原產於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的它花期長,可以從冬末持續至次年的4月底,且“性格”溫和謙遜,栽培較為簡單,除了比較怕炎熱,可以在涼爽、半陰的環境內茁壯生長。所以,花毛茛又有“草牡丹”(花朵形似牡丹)、“芹菜花”(葉片形似芹菜)這樣“平易近人”的俗稱。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花毛茛花朵形似牡丹,葉片形似芹菜

對花展主辦方而言,花毛茛也是十分“經濟”的花卉,這種品種繁多、色彩豔麗、花型優美的花卉是多年生宿根花卉,主辦方可以在花展尾聲把它們連根取出,其中保養得當的那些,可以在來年的花展中繼續使用。

據上海植物園透露,如果一年中天竺葵、大麗花、花毛茛的種植達到一定規模,預計能為花展主辦方節約兩成左右的佈置用花材成本及換花的人工成本。

花展轉型為平臺

不過,要從苗圃到家庭,不少花卉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其中關鍵一步是克服原生地與上海氣候環境的迥異,否則無法適應存活,大規模推廣就無從談起。

仍以花毛茛為例,在理想狀態下,其花期可跨越冬末初春,然而,上海夏天的高溫悶溼氣候,尤其是陽光曝曬和雨澇,會讓花毛茛“吃不消”。

畢慶泗表示,為迎接上海氣候環境的挑戰,上海植物園和相關園藝單位組成了專門的課題組,將對10多個品種的花毛茛進行“淘汰賽”,最終留下適應性良好的品種,進而重點培育,最終向上海城市綠化輸送。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10多個品種的花毛茛將在花展期間進行“淘汰賽”

前年花展推薦的天竺葵已經開了個好頭。50種、近5萬株天竺葵經過優勝劣汰,其中的糖果系列、中子星系列、龍捲風系列等經受住了考驗,被廣泛推廣到城市綠化,可在人民廣場、常德路、靜安嘉裡中心等地的綠化帶或花箱中找到它們,許多市民的花盆、花壇和陽臺上也能發現。

去年花展推薦的大麗花也成了當年“五一”假期上海一些中心城區重點綠化保障區域的主力花卉品種。浦江郊野公園秋季花展上,也大面積使用了大麗花。

除了發掘新的城市綠化,用花毛茛等“好養活”的花替代百合,還有更深層的用意。

近年來,櫻花、鬱金香等觀賞性強的花卉在中國走紅,的確將各座城市的春天點綴得鮮豔奪目,但冷靜反思,這些花卉及其種球、幼苗大多從國外直接購買,價格相對較高。有些花展舉辦一屆就在“買花”方面耗資上百萬元,繁榮了國外花卉產業,卻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衝擊,影響了本土園藝自主研發的積極性。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上海(國際)花展週四開幕,6萬株花長著“牡丹臉”“芹菜身”

國內設計師設計的朱頂紅“森林”

業內人士指出,開發一個新品種花卉,至少3年,有些更是耗費了一代人的精力,期間要進行雜交育種、適應性試驗、擴大培養繁殖等多個環節。

就算開發出了一個適應性、穩定性都不錯的新品,還須接受市場考驗,如得不到認可,前期辛苦研發都泡湯了。這些風險,讓不少有志於走自主智慧財產權之路的人士踟躕不前,甚至有了“養花不如直接買花”的想法。

“上海植物園舉辦花展的目的,正是讓花展從單一的展覽轉型為世界園藝產業的平臺。”畢慶泗透露,本屆花展上,就會展示上海本土研究機構培育的朱頂紅新品種,而往屆受到好評的天竺葵、大麗花等花卉,經過初期的栽種試驗選出了適應性好的品種,正在上海及周邊省市的一些苗圃裡繼續“打怪升級”,為上海科研機構打造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種鋪墊。

欄目主編:張奕

本文作者:陳璽撼

題圖來源:邵劍平攝

圖片編輯:項建英

編輯郵箱:shgcgg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