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2022-05-21由 情感導師羅姐 發表于 林業

思勞成疾是什麼意思

我推薦稻盛和夫的《活著》《幹法》,但我也願意把稻盛和夫的《心》推薦給大家,,因為我發現這本書觸及他一生成功幸福的那些“法”背後承載著的“道”,我認為,稻盛先生用他這本現代版的《傳習錄》,與王陽明完成了隔空的“心學”對話。

——樊登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儒家聖人與經營之聖

王陽明12歲的時候,便立下了“學聖賢”、“做聖人”的志向。

此後,他開始了艱難地“尋道”之路,曾經學前人為了“格物”而思勞成疾,後來因為得罪大太監劉瑾而被貶到貴州龍場,在在這蠻荒之地,他終於明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道理。

就是說在成為聖人的過程中,只需要向內心、本體尋找力量即可,無需外求,從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錯誤的。

在王陽明看來,

心是人一切行為的主宰,天下的事與理都在內心,不在心外。

龍場的這次悟道,使王陽明開始了順遂的一生,“心學”也使王陽明成為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五百年後的今天,日本成功企業家稻盛和夫也認為:

比起科學技術,比起經營戰略,人心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在企業經營中,稻盛和夫提出“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的口號,貫徹“以心為本”的方針,靠著這樣的理念,稻盛和夫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在暮年又讓瀕臨破產的日航起死回生,他也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

“商業之聖”與王陽明的“聖賢”之路一樣,也有過痛苦艱難,對於每一個人生的階段,他都在反思,都在追問,他把這些思想、感悟凝練成書,他的《活法》、《幹法》等書在日本的發行量已經超過130萬冊,這些書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日本,成了名副其實的暢銷書。

2019年,耄耋之年的稻盛和夫又把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以下簡稱為《心》)獻給讀者,他在書中向世人發出鄭重的囑託:

只要憑著利他之心、感謝之心、謙虛之心、知足之心、強韌之心、上進之心、樂觀之心,堅持貫徹正道,時刻培養美好心根,積極實踐,人人都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與成功。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看過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想看看天堂與地獄的模樣。於是,天使就就先帶他去了地獄,地獄有一個很大的餐廳,放著一張很大的餐桌,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珍饈佳餚,但坐在桌邊的人都滿面愁容,面黃肌瘦。原來他們手中的筷子都有一米多長,就因為這雙長筷子,每個人用盡方法,食物怎麼也送不到自己嘴裡。

天堂的擺設與地獄一模一樣,每個人使用的筷子也是同樣長,只不過每個人夾到食物,都送到對方口中,所以這兒的每個人都的臉上都是愉悅的笑容。

故事就這樣簡簡單單的給我們畫出一個天堂與地獄的形象:

為他人著想的是天堂,一心為自己的是地獄。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京東自營】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檢視

這也是稻盛和夫在生活中和經商的過程中發現的最簡單的道理:人所能擁有的最為崇高、最美麗的心就是關愛他人的善良之心,也就是有時候犧牲自我也要為他人盡力之心,這樣的心,用佛教的語言,就叫“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把“利己之心”變成了“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曾經也是一個“倒黴孩子”,他的叔叔嬸嬸都死於肺結核,他怕被感染,每次從病人的房間前面經過的時候,都要捏著鼻子,可他偏偏得了肺結核,照顧病人的父親卻安然無恙;他的升學之路也不順暢,考初中考了兩次,沒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就職考試也不順利,一連串的不如意讓稻盛和夫對生活充滿怨氣。

但隨著“為什麼是我如此倒黴?”的反問反思中,他慢慢明白了“

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稻盛和夫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的生意,為了解決家人生活的困窘,他出去推銷父親印製的購物袋,這是他那段時間最順利、最成功的事情,他發現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從自己的而利益出發,而“紙袋行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出於幫扶家計、守護家人的目的。

稻盛和夫在27歲的時候創辦了第一家公司——京瓷株式會社,期間有十多名工人要集體辭職,在與工人促膝長談的過程中,他領悟到辦企業,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小家,也不僅僅是為了將自己的技術發揚廣大,而是為了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上兩方面的幸福。把公司存在的意義從“利己”轉變成“利他”以後,獲得了員工的認同,得到了員工不惜一切的協助,京瓷才得以飛速發展。

再後來接管日航這個爛攤子,稻盛和夫意識這項工作的意義:一是為了日本經濟的重建,二是為了留任的員工,三是為了國民的便利,就本著這三條善意的動機,稻盛和夫用了兩年半功夫讓日航再次上市。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總結自己的每一次成功,稻盛和夫說:

僅僅是改變了思維方式,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我周圍的境況便煥然一新。

人生就是如此,同樣的條件,同樣的生活,有利他之心的人把它變成了天堂,而利己之心的人會把它經營成地獄。

想要成功圓滿的人生,就應該是培育一顆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努力的“善良之心”

“修”出自己完滿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這種修行不是單純意義上去過一種佛性的生活。稻盛和夫從自己切身的經驗中總結了出六條修行方法,也就是從六個方面做出努力才能達到人生的圓滿,他把這六條準則稱為“六項精進”。

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

三。要每天反省

四。活著,就要感謝

五。積善行,思利他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在稻盛和夫眼裡,利他之心是建立“成功大廈”的地基,那麼,再加上百分之百的努力、抑制成功後的傲慢心、堅持覆盤反省、學會感恩、以理性抑制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煩惱,在這樣的堅持修行之下,事業肯定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用回饋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稻盛和夫說:

財富絕不是我個人的私有物,不過是社會暫時委託我保管的東西

。所以,他創立了京都獎,將自己意外獲得的財富回饋給社會。

同樣的,他積累的經營經驗也回饋給了年輕的經營者們,這就是他創辦的“盛和塾”。

“盛和塾”最初叫“盛友塾”,是日本京都的一部分青年企業家自發組織的,他們希望稻盛和夫向他們傳授經營之道,後來慢慢發展成為學習“稻盛經營學”的學習平臺。

這個傳授經營哲學和具體經營方法的學習平臺,被稻盛和夫稱為“道場”,盛和塾的活動,始終是義務舉辦的,他亦像完人王陽明一樣,把自己一生所得所悟,無私的傳授給後來者。

從“倒黴孩子”到成功幸福的人生,他只是找回內心的“真我”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組資料:

盛和塾自1983年成立以來,截止到2019年底,已經發展到104個分塾,塾生超過15000名,在中國,就有超過8000人長期在盛和塾這個平臺學習。盛和塾成立30多年來,其中有100多名塾生,他們的企業已經先後上市。

這樣“牛”的一個平臺,這樣一個“牛”人,自然有很多追隨者,華為總裁任正非對稻盛和夫一直非常崇敬,他將稻盛和夫的哲學理念搬運到華為,用來激勵員工;馬雲也說向稻盛和夫請教以後,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企業文化。

就連大師季羨林先生也說:

稻盛和夫是企業家兼哲學家第一人。

要我說,

稻盛和夫一直是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實踐者,他一生都在尋求心中的那個“真我”,終於發現“人生的一切始於心、終於心”,這也是《心》這本書的中心理念。

有人評價王陽明的“心學”:王陽明把它用在戰爭中就成了一個軍事家,把它用在政治上就成了一流的政客。稻盛和夫的《心》一書也一樣,這本書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也適用於生活、家庭中。

改心就可以改命”,是稻盛和夫一生體悟出來的人生哲學,他的一生,就是普通人透過“改心”走向成聖成賢之路、收穫美滿人生的範本。

讀讀《心》這本書,堅持去執行書中的理念,你也可以收穫成功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