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康德的審美判斷力是整個目的論中唯一的先天原則

2022-05-14由 李洪飛說歷史 發表于 林業

地下室養殖什麼動物好

對美的鑑賞的愉悅既然是不帶任何利害的、不涉及物件的實存的表象,那麼也就沒有私人的利害,阻礙它成為與他人共享的愉悅,即普遍的共同的情感。

如果某人喜歡某物,並且他意識到他的確是沒有任何利害地這樣做,那麼他不得不判定此物必定包含被每個人喜歡的根據。

他必定相信他有理由,要求每個人都對它有一種相似的愉悅,因為他不能發現只有他依賴於其上的,任何私人的條件是這種愉悅的根據,因此,他必定把這種愉悅,當作建立於他也可以預設在其他每個人之中的東西之上。

康德的審美判斷力是整個目的論中唯一的先天原則

他不能發現這樣私人的條件,因為他的愉悅不是建立在任何他所具有的偏好上,而是建立在進行判斷的那個人,把愉悅投放到物件時感到的完全的自由上。於是,他將這樣談論美,彷彿美是物件的一種

性狀

,並且這判斷是邏輯的似的。

儘管實際上這判斷只是審美的,並且只是把物件的表象聯絡到主體上。他這樣談論,也是因為鑑賞判斷的確在我們可以預設它,對所有人都有效的方面與邏輯判斷相似。

因為一個鑑賞判斷含有它無關任何利害的意識,它也必定包含對所有人都有效的,不基於概念的普遍性的要求。也就是說,一個鑑賞判斷必定包含一種主觀普遍性的要求。

康德的審美判斷力是整個目的論中唯一的先天原則

鑑賞判斷因為也使用了一般判斷力,所以與邏輯判斷在預設了普遍性,和必然性方面類似,但它不是把一個表象透過概念歸於客體下,而是透過主觀的無利害的直接的愉悅情感,而要求普遍性。

毫無疑問,鑑賞判斷在邏輯地量的方面,是單一性的主觀判斷,比如我作為一個單一的判斷主體說“這朵玫瑰花是美的”,我是直接在我的愉悅或不愉悅的情感上直接掌握物件。

康德的審美判斷力是整個目的論中唯一的先天原則

此時“美”似乎是物件的客觀性質,然而其實只是與我的主觀情感有關,這是我這個單個主體向每個人普遍的要求,對我做出的這個鑑賞判斷的贊同,並相信自己會獲得普遍的同意。

這裡體現出鑑賞判斷本身在邏輯上的雙重特性:普遍性和個別性。它的普遍性在於它好像是客觀的,我們說一朵花是美的,不是想說花的香氣這樣,一種因人而異隨時變化的東西,而是指美就是這朵花本身具有的某種屬性,不取決於在面對這朵花而做判斷的、不同判斷主體的感官和頭腦的多樣性。

康德的審美判斷力是整個目的論中唯一的先天原則

但是,我們以為我們認為是某物本身是美的,而其實某物本身為何我們是不知道的,我們只是從它向我們呈現的表象性狀中判斷它是美的,這表象性狀是我們主體以某種方式構建的,而參與構建的這種方式中、具有某種合目的性形式激發了我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