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康德:人的認識有它的先天原則,如範疇和人的自我意識的統覺

2022-05-14由 李洪飛說歷史 發表于 林業

地下室養殖什麼動物好

當你看到一朵花心生愉悅覺得美。然後你說“這朵花是美的”,然而你肯定不是說“只有我覺得這朵花是美的”,你其實是在說“任何人都會覺得它美”,彷彿這美是客觀的。

然而什麼是客觀呢?是說美是事物本身的屬性嗎?可是依照康德的意思,我們看到的只是花的表象,所以你這個美不是花本身的屬性,花本身我們不可知曉。

因為我們稱某物是美的是由於它的性狀,我們是在此性狀中,以某種方式把握該事物的意思很明顯,這朵花以適於我們顯現的方式,顯現成如此這般的表象性狀,我們是依照如此這般的表象性狀,來判斷這花是美的。

康德:人的認識有它的先天原則,如範疇和人的自我意識的統覺

所以嚴格說來就是:這個表象性狀是美的,而不是這朵花是美的。只是我們犯了錯誤,誤以為這花的性狀就是它本身,所以美不是花本身的屬性。

那麼客觀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普遍必然的意思,比如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是客觀的,其實意思是當時人們普遍必然地都覺得天圓地方。

當人們普遍必然地認為“這朵花是美的”時,我們也就認為美是客觀的了。那麼由此看來,我們是說:美是普遍必然的。

康德:人的認識有它的先天原則,如範疇和人的自我意識的統覺

然而,美怎麼可能是普遍的呢?因為在康德看來,只有知識才可能是普遍必然的,因為我們用判斷力

的圖型

,將先天知性概念即範疇聯絡到直觀表象上,才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識。所以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在於我們先天具有的十二類範疇。

比如,我說“這朵花是紅的”,這是因為我們的知性判斷力邏輯地把“這朵花的表象”,歸於“紅”這個概念下而形成知識或邏輯判斷。然而,“這朵花是美的”這個審美判斷中“美”是個概念嗎?它是我們先天具有的認識判斷中的範疇之一嗎?

康德:人的認識有它的先天原則,如範疇和人的自我意識的統覺

我們即便不用深思,也知道“美”與“紅”是不一樣的,“美”這個詞其實是意指我們內心的愉悅感,而“紅”沒有,所以,“美”不是知性範疇。

所以這審美判斷是感性的,由此得出,審美判斷是基於主觀情感的愉悅而作出的,是感性的而非認識的或邏輯的。所以,它不能透過概念而獲得普遍性。並且它是我個人當下做出的,所以它是個單一性判斷,具有個體性。

康德:人的認識有它的先天原則,如範疇和人的自我意識的統覺

而且我們不是透過無數次經驗地詢問他人,或者與人論證而徵得他人同意才產生這個審美判斷的,我們是在看到這朵花的那一剎那,便直接做出“任何人都覺得它是美的”這個判斷的,所以我不是透過經驗,得出他人必然普遍地同意我的審美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