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夯實產業鏈打好生態牌走好文化路

2022-05-13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林業

闊葉林屬於什麼型別

夯實產業鏈打好生態牌走好文化路

□通訊員

阮學鋒

近年來,四川省宜賓市緊緊圍繞新時期四川水利“3226”總體工作思路,在高縣投入移民後期扶持資金3885萬元,整合交通、扶貧、高標準農田建設等2400多萬資金,在夯實產業鏈、打好生態牌、走好文化路方面尋求新突破。2021年庫區移民人均實現可支配收入2。45萬元,高於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6%,實現了庫區移民搬得出、穩得住、已致富的目標,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走出新路子。

一、夯實產業鏈

企業帶動發展。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峰頂寺茶業、夢湖茶業帶動發展生態茶園4800畝;新絲路公司帶動發展蠶桑5400餘畝;頂鼓山薯業帶動發展紅薯1萬畝;仙湖湖食品帶動發展生態蔬菜2000畝;七仙大米廠帶動發展“生態香米”水稻1。2萬畝。產業大戶帶動:生態水產養殖200畝。2021年庫區茶產值2500萬元,養蠶收入1000萬元,其他農產品和水產品銷售收入3000萬元。

農旅融合發展。白鶴村集體公司試點示範,建食用玫瑰基地20畝,創新打造種養結合迴圈生態養殖系統。推進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稻漁共生、休閒閿憷衷啊P陸ㄓ慰橢行1處、公共停車場2處、文化健身廣場3處、便民服務小廣場1處,建旅遊公廁2所,觀景亭臺10處、規範碼頭、標識標牌、安全防護欄。

美食引動發展。傳承高縣土火鍋、九鬥碗、風吹鴨等傳統美食,採用生態大米、無明礬粉條、土豬肉,庫區發展農家樂7家,擬在庫區外新建美食一條街,盤活魚種站等資源建仙湖美食驛站。

二、打好生態牌

貫徹“兩山”理念推進生態建設。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庫區植被保護和植樹栽竹活動,建設水源涵養林125畝、新增林地面積3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0%,庫區群眾銷售竹片1000萬元。2008年列為四川省首批溼地公園,2018年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到七仙湖採訪取景,2019年被譽為四川省最具魅力水文化人工湖。

生物多樣性推進科普基地建設。庫區確認的維管束植物89科136屬278種、脊椎動物22目52科129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鴛鴦、鳳頭蜂鷹、紅隼、遊隼等。現已建成科普展示園。

重塑鄉村新風貌推進生態治理。堅持綜合治理思路,新修環湖公路16公里、環島路3。4公里、產業路86公里、聯戶路和入戶路133公里、彩色步遊道5公里,新建和整修橋樑3座,形成“環湖建黑化路、組組通水泥路、群眾不走泥巴路、遊客不走回頭路”的四通八達交通網路。新建郝家村水廠和集中供水點4處,解決了庫區移民及周邊4萬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重建、改造、整治農村危房164戶,“三改一建”165戶。新設定垃圾桶180個、垃圾池22個。

三、走好文化路

演繹七夕愛情文化。相傳七仙湖是七仙女下凡沐浴之處,故而得名,湖區有大姑島、夫妻島、王母島等島嶼9個,半島24個,有九曲流輕舟、楠木關望月等仙蹤勝蹟。2013年以來七仙湖連續舉辦7屆“七夕文化旅遊節”,演繹七仙女愛情故事;2017年七仙湖榮獲“中國七夕愛情文化聖地”稱號。因勢利導,積極開展鵲橋、許願牆,仙女故事園、董永望月島、仙女盼星州等景點建設,開展尋找七仙女、撒筷子、文化遊園等活動,創作歌曲《七仙湖情緣》。

傳承k道婚俗文化。k道婚俗文化起源先秦時期,至今有2000多年曆史,婚序分為請媒人、看家底等19道,建有k道婚俗文化體驗館。2012年組建“k道婚俗表演隊”,“七仙湖”2017年被授予全國首批“一帶一路”傳統婚俗文化體驗目的地,2018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曾開展水上集體婚禮、拋繡球等活動。

保護和挖掘鄉土文化。七仙湖周邊有圓通寺、懸麻寺、亂石寺、半邊寺、二郎廟等古建遺存;有腳板巖、雷打山、金子巖、石牛灘、四子坳等傳說故事。透過儲存和挖掘,在七仙湖周邊形成了歷史文化氛圍。讓廣大遊客既能體驗到優美的湖光山色,更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郝家村水庫,又名七仙湖,位於四川高縣復興鎮,是全省重點中型水庫之一。始建於1967年,庫區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正常庫容1172萬立方米,水域面積2632畝,庫岸線長75公里。庫區涉及白鶴、娛樂2個村、20個村民小組、2157戶7817人,其中:移民組14個、移民人口584戶1672人,影響人口5509人。

【來源:中國水利網-各地報道】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