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楊樹變果樹 生態富民“雙贏”

2022-05-10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林業

經濟林種有果樹砍其它樹木可以嗎

楊樹變果樹 生態富民“雙贏”

近日,記者來到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萬畝果品經濟林立體種植示範基地,只見綠色的果子掛滿枝頭,林下栽種的紅幹椒、綠豆等長勢很好,即將迎來豐收。

51歲的七家子村村民韓勇正在果林裡忙碌。他家有60畝地,其中30畝流轉了出去,另外30畝經濟林栽種了123蘋果、K9蘋果、李子等,還間作了綠豆,去年畝收益800多元,純收入600多元。

“我家這些地原來是林地,鎮裡號召我們種果樹,還經常給我們進行培訓。今年果樹開始進入盛果期了,效益肯定是越來越好,而且生態環境還得到了保護。”韓勇說。

據開魯縣林草局工程師孫世民介紹,過去,由於立地條件等原因,開魯縣有很多農民靠種植楊樹等出售木材為生。以前雨水好,種樹投入不大,效益可觀。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由於氣候改變、乾旱少雨、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導致樹木逐年枯死。同時,受木材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影響,農民收入銳減,造林積極性降低,生態環境也一度出現了惡化趨勢。

為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群眾收入,近年來,開魯縣積極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透過專案支撐、政策扶持,把荒沼沙地治理、低產低效林改造與發展果品經濟林產業相結合,推廣林經間作,實現林果經濟和生態治理“雙贏”。

東風鎮萬畝果品經濟林立體種植示範基地就是開魯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展生態林經產業的代表,被列入了國家林業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基地採取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供苗、統一栽植、統一技術指導服務、統一監管、統一實施水電雙控高效節水灌溉“七統一”模式管理,使耕地面積利用率平均提高12。5%,年每畝節省勞動工時5。8小時,節水345。5立方米,節約電費22元,畝效益增加300元。

同時,4個村集體的800畝林果地盛果期後承包給經營戶,每畝可收取租金500元,每年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將用於美麗鄉村建設和扶持貧困戶發展。

據瞭解,截至目前,開魯縣累計投資2。92億元,建成果品經濟林30萬畝,其中千畝以上標準化林果基地10個,家庭果園2000多個,帶動果農3800多戶(貧困戶560戶),形成了以國道303線為軸、東西貫穿全縣的百里林果帶。

果樹主要品種為錦繡海棠、李子、蘋果梨等,盛產的沙果和金紅蘋果123是通遼市首批名牌產品,獲得農業農村部“蒙古野果、草原聖果”商標,聞名區內外,果品暢銷東三省、河北、深圳等20多個省市。

目前,全縣30萬畝果品經濟林長勢良好。進入盛果期的果林面積達6。5萬畝,加之“林經間作”,畝均效益高達8000元,全縣人均年增收1000元、戶均增收3000元。30萬畝果品經濟林全部達到盛果期後,年可產鮮果30萬噸,年產值可達8億元。透過保鮮冷藏、錯季銷售、採摘休閒體驗、果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升級發展,產值將達到15億元,林果產業將成為開魯縣繼玉米、紅幹椒產業之後的又一大生態綠色主導產業。

“經過近些年的生態治理包括經濟林的建設,開魯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消失不見的野雞、狐狸甚至狼都又出現了,去年還飛來了幾隻丹頂鶴呢。”孫世民笑著說。

記者:錢其魯 李永桃 于濤

原標題:《楊樹變果樹 生態富民“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