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2022-05-03由 上海植物園 發表于 林業

杜鵑花屬於什麼植物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花中此物是西施,

芙蓉芍藥皆嫫母。

白居易的這句詩詞

讓杜鵑花自此得了

“花中西施”

的美譽。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大傳統名花之一,屬於常綠或半常綠植物,最高的杜鵑可高達10米以上,最矮的不足15釐米。其花呈漏斗形花冠,自春到秋,不同種杜鵑花前後開放,有桃紅、粉紅、大紅、玫瑰紅色,還有青藍、白色、淡黃色,豔麗多彩。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已有千年栽培歷史

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黃花杜鵑)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至少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代的時候開始觀賞杜鵑花,人們將它移栽入庭園進行栽培。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僅寫下了許多讚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他將杜鵑花比作古代的美女——“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並推薦它為百花之王。明代有不同程度的關於杜鵑花的品種、習性、分佈、應用、育種、盆栽等的典籍記載,如《大理府志》《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等。

在東北地區的朝鮮族,它還被稱為金達菜,意為“永久開放的花”。在西南彝族和藏族語言中,杜鵑花被稱為“索瑪花”和“格桑花”,意指美麗的花朵。在我國的許多地方,杜鵑花被稱作映山紅,因農曆3、4月間杜鵑鳥啼血時,此花便如火如荼地怒放,映得滿山通紅,故得此名。廣義上的映山紅泛指開紅色花朵的杜鵑屬植物。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杜鵑啼血

古代傳說中常將杜鵑鳥和杜鵑花相聯絡。據中國最古老的地方誌《華陽國志》記載:“適二月,子鵑鳥啼,故蜀人悲子鵑鳥啼”。後人由此傳說聯想到同名的杜鵑花。春夏之交,杜鵑鳥聲聲啼嗚,晝夜不息,而這個時節正是杜鵑花盛放之季,再加上杜鵑鳥本身赤口的外在特徵,“杜鵑啼血”的傳說便由此更增添了幾分可信度。

與杜鵑花聯絡密切的還有“杜宇化鵑”的傳說。傳說古代的蜀地,由於連年洪水,民不聊生,有個叫杜宇的青年獵人,由於帶領民眾治水獲得成功,被擁戴為國君,也即後來人們熟知的“望帝”。他在當國君期間,非常關心人民的生活,教導人民如何種植莊稼,時常叮囑大家要抓緊天時季節,不要耽誤田裡的生產。後來杜宇被陰謀家陷害致死,死後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啼叫:布穀,布穀,提醒蜀地人民“快快割麥”,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鮮花。

杜鵑花常被視為是“傷感思鄉”的象徵。李白有詩云:“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李白在宣城時,看到鮮血染紅的杜鵑花,聯想到在蜀地常見的子規鳥,彷彿聽到那一聲聲“不如歸去”的鳴叫,從而引發對蜀中故地的回憶和深深眷念。古人將杜鵑當作是望帝的化身,所以人們也常將杜鵑鳥和杜鵑花同遊子思歸、眷念家鄉等愁緒聯絡起來。在中國古代朝鮮,紅豔豔的映山紅則象徵堅貞不屈、至死不渝的愛情。杜鵑花在近代的革命影片中則預示著“成功與希望”,是“革命之花、英雄之花”,電影《閃閃的紅星》即用杜鵑花象徵革命勝利。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

申城的杜鵑花

杜鵑花姿態多樣,其自然形態、花朵、葉片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審美情趣,在花木中的觀賞價值很高。杜鵑花科植物多半有小毒,誤食會腸絞肚疼,但它在雲南少數民族的食花文化中仍佔重要地位。已知至少有20種杜鵑在白、拉祜、彝、納西及漢族中被當作蔬菜食用,如大白杜鵑、繡葉杜鵑、粗柄杜鵑、迎紅杜鵑等,而白族人素有食用白杜鵑花的傳統。

杜鵑花開,十分熱烈,遠遠望去,只見其花不見其葉,深受上海市民的喜愛。上海每年都會舉辦杜鵑花展,主會場設在濱江森林公園,分會場是醉白池公園和方塔園。濱江森林公園內有杜鵑園,面積達100畝,品種百餘種。此外,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及其他各大公園都有杜鵑花種植。

文章轉載自:綠色上海

海上花語之四十八|杜鵑花:是啼血,是徵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