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山區農民捨得用好地種“草”的啟示

2022-05-02由 新華社新媒體 發表于 林業

種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嗎

山區農民捨得用好地種“草”的啟示

▲貴州省關嶺縣斷橋鎮大理村皇竹草種植基地。本報記者蔣成攝

山區農民捨得用好地種“草”的啟示

▲還未種上皇竹草的山崗上依舊長滿了“入侵生物”紫莖澤蘭。本報記者蔣成攝

山區農民捨得用好地種“草”的啟示

▲關嶺縣碩民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養牛場,貧困戶粟琴蓮正用皇竹草飼料給牛喂草。本報記者蔣成攝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蔣成、張典標、崔宇)11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山區農民捨得用好地種“草”的啟示——貴州關嶺皇竹草產業發展表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一定非得“高大上”》的報道。

11月下旬,貴州高原上,冬天的風讓人直打哆嗦。剛過下午5點,天色就逐漸暗了下來,而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嶺豐村的山崗上,成片的皇竹草在微風的吹拂下綠得發亮。

“這片以前都是荒山。”新鋪鎮黨委書記張向華指著面前的山頭說。

從石漠化的荒山到“綠色草海”,變化始於兩年前。

救急草:向荒山要效益,為石漠添綠衣

2016年,關嶺縣制定“關嶺牛”三年振興計劃,把“關嶺牛”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

張向華介紹,2016年,新鋪鎮剛開始養殖“關嶺牛”的時候,全鎮共購進了2000餘頭能繁母牛和育肥牛。

“但是到了年底,新鋪鎮的合作社、農戶在養牛上吃了‘草’的虧。”原來到了秋冬季節,山上的草都枯了,養殖戶只能去省外購買飼草,成本很高,當時養牛基本上掙不到錢。

“後來我們吸取教訓,決心自己種草養牛。”張向華說,縣裡面組織了一批幹部到別的省份進行考察,綜合考慮認為皇竹草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是牛理想的飼草,所以決定在新鋪鎮試點種植。

2017年開始,新鋪鎮打算用耕地種植皇竹草。

“耕地本來就少,一聽說是用來種草,很多農戶捨不得。”張向華介紹,新鋪鎮共有2萬多人口,耕地面積1。5萬多畝,人均不足一畝。

最終,新鋪鎮只得將原本毫無用處的2萬多畝荒山改造成為梯地,用於種植皇竹草,並且打通了300多公里的荒山產業路。皇竹草種下去不到3個月,原來光禿禿的荒山就變成了四季綠草青青。

“今年就不一樣了,好多村民都到合作社裡來學習經驗,打算種植皇竹草,周邊的區縣都來我們這裡訂購皇竹草,根本不愁銷路。”張向華說,明年打算擴大規模,再增加2萬畝“坡改梯”專案用於種植皇竹草。據介紹,新鋪鎮黨委、政府向農戶免費發放草種,鼓勵農戶種草和養牛。

村民的變化為什麼這麼明顯?原來,皇竹草和其他農作物相比,優勢很突出。“首先,皇竹草適應性強,石漠化治理效果明顯。其次,皇竹草營養價值相對於關嶺縣荒山上的野草要豐富得多,是牛喜歡食用的牧草。第三,皇竹草產量高,種植和管理相對粗放,是多年生植物,種下去之後至少七八年可以持續收割,在中低海拔地區一年可收割4到5茬,經濟效益明顯。”關嶺縣草地中心主任羅傑介紹。

致富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一定是往“高大上”調

如果說在荒山種植皇竹草是明智之舉,那麼在良田種植皇竹草則讓人很費解。在斷橋鎮大理村,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就看到不少連片、平整的土地都用於種植皇竹草。

作為皇竹草種植試點,大理村的合作社今年種植了400多畝皇竹草。皇竹草生命力旺盛,植株一般有2米多高,和甘蔗差不多一個高度。“一年不到,已經收割了3茬,再過幾天就可以再收割1茬。”大理村黨支部書記蔣大才指著成片的皇竹草說,由於土地肥沃,皇竹草的長勢非常喜人,甚至能夠達到三四米高。

蔣大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皇竹草土地流轉費用700元,第一年人工、草種、肥料投入大概800元,一畝地一年能收割4茬共5萬斤左右,按照1斤1毛錢算,第一年就能實現3500元以上的純收入。

“從第二年開始,就不需要投入草種了,成本就會降低。”蔣大才說,和當地時興種植的甘蔗相比,皇竹草成本低、風險小,收入卻和甘蔗相差不大。

從種蔬菜到種牧草,看似是產業降級,但在蔣大才看來,卻是實實在在的產業“升級”。

2018年初,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王錄生就曾調研並撰寫相關文章論述皇竹草代替玉米種植的重要性。王錄生認為,貴州人多地少,過去種玉米連年翻耕,植被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種植玉米效益低。他認為,繼續種植玉米不可能脫貧致富,更不可能振興鄉村。

“皇竹草是高產牧草,它的生長期長達30年,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營養價值高,種植三個月就可割草喂畜。種植皇竹草可加快發展牛、羊生態養殖業,延伸農村產業鏈條。”王錄生說。

無論是荒山上種草還是耕地裡種草,都是關嶺縣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山地生態畜牧業的一部分。

關嶺縣委書記黃波表示,關嶺縣長期以來受制於石漠化嚴重、人均耕地面積少,產業難上規模,經濟基礎薄弱,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從2016年就開始佈局產業結構調整,兩年多來,每個村在不同的海拔地段以不同合作社的組織形式,發展不同的產業。而種植皇竹草、養殖“關嶺牛”就是其中重要內容。

“2014年,我們縣委、縣政府就開始思索產業選擇的問題,早熟蔬菜、花椒、精品水果等都進行過嘗試,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則不盡如人意。”黃波說,當時我們沒有找到一個具有普遍性,全縣都可以做,而且幾乎大多數農戶都喜歡做的產業。“綜合這幾年方方面面的探索,最後確定將‘關嶺牛’作為我們的主導產業。”

在實踐過程中,人們發現了飼草不足的問題,並因此引入了皇竹草產業。透過將草產業與牛產業相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養牛草:種草“養”牛,牛糞“養”草,養牛不再汙染環境了

自從種上皇竹草,本地“關嶺牛”產業的面貌就大不一樣了。

和皇竹草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係。種草養牛,不僅解決了養牛過程中最關鍵、最核心的飼草問題,而且造就了綠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迴圈經濟。

黃波介紹,關嶺農村歷來有養牛的習慣,有比較深厚的養牛文化,牛作為一家人中重要的“勞動力”,在當地農民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志》也記載,早在上世紀70年代,“關嶺牛”就被列入全國優良的畜禽品種之一,具有皮薄、骨細、出肉率高等特點。

在新鋪鎮金龍村養牛戶馮唸的牛棚裡,記者看到30多頭牛正在吃草。不遠處的地裡,長滿了茂盛的皇竹草。馮念說,這一季就快要收割了。

早在關嶺縣發展“關嶺牛”產業之初,馮念就購進了10頭牛,開起了養牛場。2016年,鎮裡面開始推廣皇竹草種植的時候,馮念又“嗅”到了先機,在自家的30多畝耕地裡種上了皇竹草。2017年,他又流轉了20畝耕地用於種植皇竹草。

2年時間裡,馮唸的10頭牛變成了30頭,30畝皇竹草變成了50畝。馮念說,明年他打算再擴大30畝皇竹草種植,以期能夠養殖更多的“關嶺牛”。

在新鋪鎮,像馮念這樣種草“養”牛的例子還有很多。張向華說,這個“養”有兩層含義,首先,種植皇竹草,製作青貯飼料,解決了“關嶺牛”秋冬季節飼草不足的問題,養活了“關嶺牛”;其次,農戶多餘出來的皇竹草變賣成錢,又繼續投入到“關嶺牛”養殖規模的擴大上,發展了“關嶺牛”產業。皇竹草和“關嶺牛”互相“滾雪球”,實現良性迴圈。據統計,目前關嶺縣共種植皇竹草6。2萬畝左右,存欄“關嶺牛”15萬多頭。

種草與養牛還有另外一種迴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牛棚裡看到,每一個牛欄後面,都有一條用於清理牛糞便的小溝。合作社負責人駱斌告訴記者,以前牛棚中的牛糞需要人工清理,增加了養殖成本;另一方面,因為不能解決糞便汙水處理的問題,鄉村裡的養牛場甚至成了汙染源。

為了解決牛糞處理問題,2017年,張向華在考察多個合作社後,經過多次試驗,最終做成了這個牛糞自動收集、處理系統。張向華說,自從使用牛糞自動處理系統處理以來,每個月加工出來的肥料價值在1。5萬元以上,該系統執行一年為合作社節約了近20萬的種草養牛開銷。

據瞭解,目前,牛糞處理系統正在新鋪鎮40多個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和私人養牛場推廣開來,絕大部分合作社和養牛場都已經配備。

生態草:消滅生態“殺手”,皇竹草功不可沒

關嶺縣位於雲貴高原邊緣和廣西丘陵之間的傾斜地帶,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僅有薄薄一層土,僅夠一些小型灌木和雜草生長。

這些雜草當中,紫莖澤蘭是最主要的一種。紫莖澤蘭又名破壞草、臭草,原產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哥斯大黎加。

紫莖澤蘭大約於20世紀40年代從中緬邊境透過自然擴散傳入我國西南地區,在我國發布的《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裡排第一位,其繁殖迅速,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破壞生態平衡,對農牧業、林業危害極大。據關嶺縣農業局統計,全縣13個鄉鎮紫莖澤蘭發生面積超過45萬畝。

記者在關嶺縣新鋪、崗烏、斷橋、普利等鄉鎮看到,漫山遍野的紫莖澤蘭“攻佔”整個山坡導致其他物種生存空間所剩無幾的現象隨處可見。

“自從種上了皇竹草,紫莖澤蘭就自動消失了。”張向華向記者展示,種上皇竹草的地裡,見不到紫莖澤蘭的蹤影,就連皇竹草種植基地的路邊,也難見到紫莖澤蘭。

貴州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莫本田介紹,皇竹草生命力旺盛,除了經濟價值外,也是石漠化山區保持水土,治理紫莖澤蘭較為有效的方式。“貴州省從1992年引進皇竹草進行種植,這些年透過對皇竹草與紫莖澤蘭的對比試驗發現,在種植皇竹草的區域,紫莖澤蘭的生長受到明顯抑制。”莫本田說。

“沒想到皇竹草還能消滅這種入侵物種!”張向華說,長期以來,紫莖澤蘭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一步一步擠壓農民生存的空間。而現在,皇竹草成片種植,逐漸為當地百姓找回了生存的土壤。

皇竹草的另一個功能,張向華也深有體會。

“過去的荒山上,每年一到秋冬時節,最擔心發生火災。每個傳統節日都要值班、巡山,雖然死死盯著這些荒山,但是發生火災的次數還是比較多。”張向華說。

在種植皇竹草之前,無論如何防範,新鋪鎮在節假日仍然容易發生火災。張向華說,“現在種上了皇竹草,一年四季滿山綠油油的,火也燒不起來了,新鋪鎮已經連續三年未發生過一起火災了。”

潛力草:不甘只當飼草,皇竹草還需深加工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受訪者對“種草養牛”模式比較認可,但是部分基層幹部和群眾也表示,目前皇竹草種植和管理上也存在機械化不足、粗放管理、深加工欠缺等共性問題。

在新鋪、崗烏、普利等鄉鎮,雖然政府已經“喚醒”部分原本毫無價值的荒山,種上了畝均產值在3000元以上的“脫貧草”,但是仍有部分荒山“坡改梯”程度並不徹底,個別去往皇竹草種植基地的機耕道並未打通,或者機耕道無硬化,導致運輸成本增加;有的梯地坡度較陡,不便於耕種。

“對於石漠化山區來說,機械化種植、收割皇竹草很難實現,只能最大程度進行坡改梯,打通產業路,儘量降低生產成本。”黃波表示,關嶺縣下一步將繼續把有改造潛質的荒山改為梯地,進行皇竹草種植,同時確保皇竹草種植區域的產業路全部暢通。

而在地勢相對平坦的斷橋鎮大理村,由於土地平整、交通方便,當地購進一臺大型的皇竹草收割機,大大提高了生產率。蔣大才介紹,大理村使用收割機收割皇竹草,一臺機器配套10個人一天可以收割並粗加工5萬斤皇竹草,人均每天達5000斤,收割和粗加工效率是新鋪鎮的5倍。

一些鄉鎮中,部分群眾對皇竹草種植存在粗放管理的問題,只種不管現象偶有發生。大部分群眾對於皇竹草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其“飼草”功能上,而對於皇竹草的建材、菌材、燃料、紙漿料等功能瞭解甚少。

“事實證明,皇竹草很容易成活,並且生長速度快,農戶即使只種不管仍有一定收益。”羅傑說,但是對於粗放的農產品來說,也應該精細化管理提高其產量,同時對皇竹草與其他農作物如紫花苜蓿、黑麥草、青貯玉米等進行產業合理佈局,確保“關嶺牛”的飼草、飼料營養配置更加全面、更加合理。

對於目前皇竹草深加工欠缺的問題,羅傑認為,可以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皇竹草加工經驗,實現種草群眾利益“最大化”。

“我們在考察中瞭解到,在某些發達省份,有些企業將皇竹草做成食用菌包從而提高皇竹草的價值,增加種草群眾的收入,這不失為一個可借鑑的方式。”羅傑說。